编者按

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五届爱故乡大会于2018年1月6日--7日在福建农林大学举行。本次大会由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海峡乡村建设学院)、乡村建设与社区营造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联合主办,北京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福建爱故乡促进会(筹)、福建永春县生态文明研究院和福州市汇贤公益服务中心具体承办,会议得到了中国民促会施永青农发基金、西厢房乡建联合机构和滋农游学等的大力支持。

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获奖代表,关心乡村发展的政企届代表,乡村建设与文化保护领域的三农专家学者、实践者、文艺工作者代表,各地爱故乡工作站工作伙伴、返乡青年、支农大学生代表,及媒体代表近300人与会。

情归故里,共建家乡 ——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五届爱故乡大会在福建农林大学成功举办!-爱故乡

开幕式

情归故里,共建家乡 ——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五届爱故乡大会在福建农林大学成功举办!-爱故乡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林萍女士主持开幕式及主题报告

        1月6日上午,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五届爱故乡大会在福建农林大学李常盛报告厅拉开帷幕,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林萍女士主持开幕式。开场中王院长讲到,中国三十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自然生态遭到破坏,乡村发展面临挑战和困境,因此这个论坛的召开具有重大意义。

情归故里,共建家乡 ——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五届爱故乡大会在福建农林大学成功举办!-爱故乡

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发表开幕致辞

        兰校长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座的各位对故乡都有感情,现在济济一堂共谋乡村发展,是对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好回应。他对第五届爱故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表示福建农林大学注重培养“一懂两爱”的高质量人才,希望能更好地融入乡村建设的时代大潮中。

情归故里,共建家乡 ——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五届爱故乡大会在福建农林大学成功举办!-爱故乡 北京永青农村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刘少芬致辞

        刘老师回顾了北京永青农村发展基金会对乡村建设团队的支持历程。“爱故乡”不是简单的理念,而是行动,五年前,“爱故乡”从福建出发走向全国,现在又回到福建,这是不忘初心。爱故乡人物就是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大地,爱故乡团队也在工作中成长。接下来五年,如何更好地爱故乡,如何培养“一懂两爱”的人才,更好地将鼓与呼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是我们应该好好考虑的。

主题报告

开幕式之后,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温铁军和福建农林大学原副校长林文雄分别做《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和《农业生态化转型与乡村振兴》的主题报告。

情归故里,共建家乡 ——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五届爱故乡大会在福建农林大学成功举办!-爱故乡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温铁军做《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主题报告

        温老师从宏观层面对三农政策进行详细解读。一百多年的工业化和城市发展并行,内部结构已经固化,很难调整,无论三农领域,还是教育、医疗和地产行业。知识分子应该从本国国情出发,从脚下土地出发,来研究问题,培养人才。乡村建设工作及爱故乡活动,实际是中央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最重要的内容。不忘初心,就是大家不忘自己从何而来,根在哪儿。回顾十几年前开展乡村建设工作的不易,从2002年开始提出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历经15年,仍然提出,现在党的一把手亲自抓三农问题,是一个重大转型,是航向的调整。大家既要跟的上,又能耐得住。怎么爱故乡,得上一个层次,要爱在根本上,改变被发展主义和工业化导向的岐路,发动大家去寻根,全面转到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上,落实十九大精神。最后,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证明乡村振兴战略的转型是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情归故里,共建家乡 ——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五届爱故乡大会在福建农林大学成功举办!-爱故乡
福建农林大学原副校长林文雄做《农业生态化转型与乡村振兴》主题报告

        林教授分享了自己对农业生态化转型与乡村振兴的观点。第一,农业生态化是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他以日韩和台湾为例,谈了综合农协、规模经营与生态产业链等。我国农业目前面临巨大问题,化肥农药残留、重金属严重污染、土壤酸化、农村环境破坏等等,所以农业必须转型;第二,新时代我国高等农业大学的教育转型。我们这个时代的农业经济学家的教育将因浅薄而被开除,进入新时代,福建农林大学发展任务相应发生了根本变化,学问必须来自田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对高校的新要求,福建农林大学应勇于承担这一变革;第三,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优先:农村、教育和就业优先发展,助推乡村发展;构建三大体系: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两健全”:健全农业支持体系和保护体系。

情归故里,共建家乡 ——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五届爱故乡大会在福建农林大学成功举办!-爱故乡
 福建农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王松良担任主题演讲主持人

        当代新乡村建设从2001年起步,历经乡村建设、市民农业(CSA)和爱故乡三个阶段,主题报告之后,由海峡两岸的三位代表从这三个角度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情归故里,共建家乡 ——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五届爱故乡大会在福建农林大学成功举办!-爱故乡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张孝德进行《新时代、新青年、新乡贤》主题演讲

        张老师说到,五年前就开展的爱故乡活动和十九大提出的“一懂两爱”高度契合。第一,乡村与时代。十九大是从城市到乡村战略的大调整。乡村振兴战略有六大新思维:系统思维(名称变化的背后是思维的变化,由农村变为乡村)、城乡等值思维、小而美思维、熟人社会思维、互助和合思维、生命组织思维(城市是人造的,乡村是神造的,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第二,乡村与中国。乡村是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根,未来的时代需要乡村文明复兴,来化解西方工业文明之弊端;第三,乡村与文明。乡村遇工业文明衰,遇生态文明兴。第四,乡村与青年。乡村复兴与振兴的标志是青年回乡。乡村需要青年,青年需要乡村,乡村是未来新生活,是新时代。最后,张老师还生动地阐释了新时代四个回归的新消费和乡村生活的五大魅力,要让我们带着感恩到乡村去,共创我们自己的生活与未来。

情归故里,共建家乡 ——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五届爱故乡大会在福建农林大学成功举办!-爱故乡
台湾打碗花生态农场创始人徐兰香进行了《保卫土地,守护故乡》的主题演讲

        在农村长大的徐兰香老师,17岁出去工作,回来时看到伙伴都去了城里,家乡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以决心离开工厂,回到故乡,从立体农业做起,达到农村生活的永续。她说,母亲会理财、设计,从花小钱、做小事逐步开始,自己动手建房造园,让生活有意思。农业更是我们大家的母亲,好好对待土地,上帝必恩赐丰盛。

情归故里,共建家乡 ——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五届爱故乡大会在福建农林大学成功举办!-爱故乡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总经理黄志友做《情归故里,共建家乡:爱故乡五年回顾与展望》的主题演讲

黄志友是江西南丰人,从事乡建已经13年了,他简单回顾了自己的乡建之路,从故乡出发、求学、下乡、进城、扎根到回归爱故乡。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建设迎来了春天。为什么要爱故乡?就是为建立文化自信、开发民智民力、促进城乡互助;他回顾了“爱故乡”的缘起和发展历程:2013年“发现故乡之美”图文征集,呼应中央的“记住乡愁”;2014年评选“爱故乡年度人物”,呼应中央的“新乡贤”,至今已是第四届,共选出63位;2015年各地爱乡平台蓬勃发展,爱故乡工作站成为返乡青年与本地乡贤共同推进家乡建设的公益平台;2016年爱故乡团队中国行,向大地学习,向人民学习,向团队学习,发起“寻找故乡之歌”作品征集,繁荣人民文艺;2017年,成立爱故乡专业小组、全面开展青年爱故乡,培育“一懂两爱”三农人才。最后,他阐述了爱故乡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即耕读文化、传统文化、家国文化、乡贤文化、华侨文化,爱故乡是自然环境的守护者,是乡村文化的守护者,是乡村经济的守护者,是城乡资源互动的平台,更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桥梁。最后,从三个方面展望了爱故乡的未来: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农商复合型人才,推动“政府、企业、民间”三方合作的地方综合乡村建设,践行低碳、环保、与农共生的可持续生活方式。

乡贤爱故乡: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故事分享

在“寻找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的活动中,共有来自10个省市的15位爱故乡年度人物从55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作为新时代的新乡贤,他们在文化传承、乡土教育、乡土营造、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呕心沥血,艰苦探索,为乡村振兴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传播他们的爱乡事迹,发扬他们的乡建精神,1月6日下午,大会特别举行了“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故事分享会”。这些爱故乡年度人物,他们保存祖先智慧、滋润社会根本的初心,从自己专长出发、潜行专研实践的工匠精神,把乡土文化传承与家乡建设结合起来的大爱,需要在生态文明的时代,重新阐述并发扬光大!

情归故里,共建家乡 ——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五届爱故乡大会在福建农林大学成功举办!-爱故乡

重庆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家恩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分享中担任主持

        第一组的分享主题为“初心:发掘地域文化”,原湖北荆州市政协文史办公室主任刘作忠分享了《根植大地三十载,潜心史志著春秋》,陕西洛南县作协主席刘剑锋分享了《情系桑梓,立传洛河》,福建工程移民职业技术学校音乐教师赖董芳分享了《公益歌者唱福州》,湖北省直机关党员干部大柴湖教育基地负责人全淅林分享了《书搬迁史,铸大柴湖移民精神》,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副主任周鸣鸣分享了《传承卢作孚精神,弘扬北碚乡建文化》。

情归故里,共建家乡 ——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五届爱故乡大会在福建农林大学成功举办!-爱故乡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周立教授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周立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他风趣地说是来听故事会的,并各用八个字来总结他们的发言。刘作忠:潜心史志,结庐人境;刘剑锋:立传洛河,字正腔圆;赖董芳:公益歌者,有福之州;全淅林:落地生根,雁过留声;周鸣鸣:自带气场,永远年轻。期望通过这样的学习,不忘初心,把故事会讲的越来越精彩。传统是死人的活信仰,传统主义是活人的死信仰。因此遵守传统但不拘泥,而是要创新、活化并继承下去。

        第二组为“敬业:重塑工匠精神”。乡土营造社(浙江)发起人卢岳鹏分享了《传承古建技艺,重塑工匠精神》,河南开封画说传媒公司总经理付保军分享了《手绘古都,画说开封》,陕西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周家庄北村农民胡振波代表苗春生分享了《痴迷泥塑三十年,一把黄土捏“关中”》,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志愿者麦子代替王小平分享了《乡土教材进课堂》,湖南汨罗长乐故事会传习所发起人陈范兴分享了《活化民间艺术,重振长乐抬阁故事会》。

情归故里,共建家乡 ——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五届爱故乡大会在福建农林大学成功举办!-爱故乡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何慧丽点评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何慧丽做了精彩点评,并分享了自己的感想。她认为敬业的工匠精神是今年爱故乡大会的一个亮点,具体表现在:第一点是爱岗敬业,这是生计之本;第二,守正创新;第三,持之以恒;第四,精益求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相信工匠精神一定会涵养时代气质。

情归故里,共建家乡 ——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五届爱故乡大会在福建农林大学成功举办!-爱故乡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贺聪志担任主持人

        第三组为“大爱:建设生态家园”。河北易县坡仓乡桑岗村副支书许新全分享了《耕耘“巢状市场”,搭建城乡互助桥》,云南丽江绿色家园主任陈永松分享了《创新环保教育,普及绿色文化》,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派驻息县弯柳树村驻村第一书记宋瑞分享了《弘扬传统文化,助力脱贫攻坚》,云南大理蓝续绿色文化发展中心负责人张翰敏分享了《创办社会企业“蓝续”,传承白族扎染文化》。

情归故里,共建家乡 ——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五届爱故乡大会在福建农林大学成功举办!-爱故乡
河南三门峡作协主席杨凡点评

        河南三门峡市作协主席杨凡女士总结点评,她说这几位爱故乡年度人物,他们有的走南闯北,从世界回归故乡;有的坚守故乡,搭起城乡互动的桥梁。她表示要为第五届爱故乡大会写一首长诗。

文艺爱故乡:爱故乡大地民谣音乐会暨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为了表彰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传唱故乡之歌,丰富校园文化,1月6日晚上,在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了“爱故乡大地民谣音乐会暨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五届爱故乡大会”全体与会代表、福建农林大学师生约300多人参加了晚会。晚会对来自福建和全国的21位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进行了隆重表彰,举行了爱故乡艺术团授旗仪式并发布了2018村歌计划,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大学生、北京新工人艺术团、福州市福州语歌曲协会进行了独具特色的乡土节目表演,同全国各地热爱家乡的人们一同奏响了新时代新文化的主旋律。在聆听来自大地的歌声中,每一个人回归自然和初心。

情归故里,共建家乡 ——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五届爱故乡大会在福建农林大学成功举办!-爱故乡

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合影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张孝德为爱故乡艺术团团长孙恒授旗,宣布爱故乡艺术团正式成立,为繁荣人民文艺而努力!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www.iguxia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