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6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主办,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承办的“2014年爱故乡年度人物”征集评选活动发布会在“第三届培田春耕节”闭幕式上顺利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温铁军,南山书院院长、全球共生研究院总干事钱宏,台湾中正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中正大学公共政策及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廖坤荣,杂文家、时评家、南方周末主笔鄢烈山,当代作家、书法家董晋,培田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理事会会长吴美熙,及“第三届培田春耕节”参会代表约70人出席了此次发布会。

“2014年爱故乡年度人物”征集评选活动发布会 在福建培田古村落顺利召开-爱故乡(第三届培田春耕节日现场)

“2014年爱故乡年度人物”征集评选活动发布会 在福建培田古村落顺利召开-爱故乡

(“2014年爱故乡年度人物”)

        发布会上,首先通过播放视频《2013年,爱故乡的足迹》,回顾了2013年爱故乡公益活动整体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2013年“爱故乡·发现故乡之美”图文征集活动特等奖获得者——甘肃省康县王坪之子团队代表、大连理工大学学生瞿克忠,分享了获奖后他们团队回到家乡,用为数不多的3000元奖金,在2014年春节期间开展了包括成立王坪爱乡会,举办第一届王坪趣味运动会、魅力王坪迎春晚会、王坪象棋大赛等一系列爱乡活动的故事,现场嘉宾都深受感动和启发。四位大学生志愿者代表主办方宣读了2014年“爱故乡行动倡议”,号召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

“2014年爱故乡年度人物”征集评选活动发布会 在福建培田古村落顺利召开-爱故乡
(瞿克忠介绍王坪之子团队获奖后开展的系列爱乡行动)

“2014年爱故乡年度人物”征集评选活动发布会 在福建培田古村落顺利召开-爱故乡

(四位大学生志愿者现场宣读2014年“爱故乡”行动倡议)

        之后,爱故乡项目负责人、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副总经理黄志友介绍了爱故乡公益活动的背景、定位及自2012年发起至今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由2013年开展“发现故乡之美”图文征集活动之“记物”,到2014年举办“爱故乡年度人物”征集评选之“推人”的立意,并详细介绍了该活动的征集范围、评选名额和步骤等。“人”是爱故乡的主体,只有大力挖掘并发扬那些默默坚守在故乡的行动者的故事和精神,守护、建设故乡家园才有希望。这个活动将沿着平民化的道路,希望征集到100个爱故乡人物故事,让那些散落在民间的爱乡人士,发出爱的光芒,为全社会传递爱的力量!“2014年爱故乡年度人物”征集评选活动在美丽的培田古村落发布,本身是一个象征;培田村民在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协助下,在保护培田古村落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培田精神,正是爱故乡的精神原点所在,值得人们敬仰学习。 

“2014年爱故乡年度人物”征集评选活动发布会 在福建培田古村落顺利召开-爱故乡

(黄志友介绍2013年爱故乡公益活动历程)

        当代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发起人、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温铁军在为“2014年爱故乡年度人物”征集评选活动的寄语中,进一步阐释了活动的内涵:“人是第一宝贵的”,爱故乡活动要真正贯彻“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爱故乡的中心,通过发现、推介爱故乡人物,促进建立广泛的支农或服务三农的统一战线,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爱故乡的行动中,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平和美好,人与自然之间更和谐!

“2014年爱故乡年度人物”征集评选活动发布会 在福建培田古村落顺利召开-爱故乡

(温铁军老师为“2014年爱故乡年度人物”征集评选活动寄语)

        最后,由温铁军宣布“2014年爱故乡年度人物”征集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14年爱故乡年度人物”征集评选活动发布会 在福建培田古村落顺利召开-爱故乡(春耕节爱故乡图文展现场)

“2014年爱故乡年度人物”征集评选活动发布会 在福建培田古村落顺利召开-爱故乡

(春耕节爱故乡图文展现场)

        本次春耕节上,爱故乡图文展也同期在培田村官厅举行,吸引了“春耕节”参会代表和来自连城、龙岩、厦门等地市民游客近300人的关注,他们对这个议题普遍接受,并表示支持。

期待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附:温铁军在“2014年年度人物”征集评选活动

布会上的言(寄语)

        在春耕节开幕式时,我特别强调要有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大家隐隐约约地感到我们有很多提法,“见物不见人”,或者叫作“眼中有物,心中无人”。从1999年开始,在中央政策的层面上,明确提出“以人为本”,这本身是一种调整,它意味着以前我们没有“以人为本”,至少是我们“以人为本”做得不够。那以前可能以什么为本呢?可能以“物”、以“商”、以“资”,或以其他等为本。从1999年强调“以人为本”后,在三农建设上,我们从那个时候开始强调:“三农工作以农民为本”,农民是什么呢?是人的一个群体。我们强调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民为本,三农、三农,农民应该是第一位的。当然这个强调也很困难,因为至今在我们的正式文件中,农民仍然是第三位的——“农业、农村、农民”,始终没有调过来。尽管从1999年就开始强调“以人为本”了,到现在我们还没有调得过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然而无论有多少遗憾,这个世界都是在前进之中的。

当然,我们也尽了最大的努力来去服务三农,这样就有了乡村建设十几年的发展。发展到十几年之后,要建立广泛的支农或服务三农的统一战线,就要更多地调动城市里那些还保留有乡愁的这部分人。那靠什么呢?我们说首先要把城里人中间那些情感相对比较敏感的,那些文化人,那些音乐人,那些诗人,把他们先调动起来。

我们开展了爱故乡公益活动,但这个活动第一年往往是要有形式的,如音乐、绘画、摄影、文章。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表现形式,成了我们第一年的活动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会越来越发现:还是要强调“人是第一宝贵的”。爱故乡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果没有人去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突出不了“人称之为人”的那些精神活动,那我们这个活动恐怕很难持续下去。因为我们要用人来支撑这个活动,所以第二年的爱故乡公益活动,我们开始强调人,真正贯彻“以人为本”,要把人作为爱故乡的中心,所以我们要搞一次人的评选。所以刚才黄志友讲的这个道理,希望大家理解。

我们希望有上千的人,我们希望越多的人加入越好。我们希望年轻人用他们的这些尽可能现代的工具,如微博、微信、互联网等,去把我们应该发现出来的人物发现出来。就像昨天有一位上海大学的副教授,她说她来了培田几次,她跟这里的古建筑工匠接触,这些人做了很多贡献,但他们却不被现在的政府指定的规范的建筑体系所承认,因为他们是本村的土工匠。他们不能承接工程,一旦像培田古村被某些部门变成了一个项目的时候,它要求合规的单位,就是公司才能承接,可哪个公司不是靠钢筋水泥来堆砌建筑呢?有几个能像培田村自己的工匠这样,懂得自己本土的建筑,能在这些建筑中融进自己的心呢?类似像这些现象,我们说假如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那些制度,但我们至少要把这些用他们自己的心、自己的手为保护培田古村做了贡献的人,把他们发现出来,把他们推介出来,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吗?都应该做。

通过这样成千上万“人”的发现,我相信我们这个社会会更平和,更美好!我们人与自然之间会更和谐。人和自然本身多样性的生存方式才能得到保存。谢谢大家!

(文/史淑俏、黄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