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发掘地域文化|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故事分享
编者按
2018年1月6日--7日,主题为“情归故里、共建家乡”的“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五届爱故乡大会”在福建农林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各界代表300人与会。大会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包括“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主题演讲、“乡贤爱故乡-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故事分享会”、“文艺爱故乡-爱故乡大地民谣音乐会暨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颁奖晚会”,“爱土地、爱人文、爱合作、爱八闽”四个主题分论坛,以及“爱故乡与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并对全国爱故乡五年和福建新乡村建设十年进行了回顾总结与未来发展展望。
重庆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家恩担任主持
在“寻找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的活动中,共有来自10个省市的15位爱故乡年度人物从55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作为新时代的新乡贤,他们在文化传承、乡土教育、乡土营造、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呕心沥血,艰苦探索,为乡村振兴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传播他们的爱乡事迹,发扬他们的乡建精神,1月6日下午,第五届爱故乡大会特别举行了“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故事分享会”。
原湖北荆州市政协文史办公室主任刘作忠分享《根植大地三十载,潜心史志著春秋》
刘作忠,通过视频短片展示了一个爱书少年的成长,因为机缘巧合爱上地方史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一个文史专家、他的“人境庐”成为古城荆州的一张文化名片。刘老师说,我们国家有50多万个乡镇,如果都有史志,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中国每天都有古村落消失,每天都有古建筑垮掉,吊脚楼、古书损毁。因此教育非常重要,不能去做毁坏文化的蠢事。刘老师表示,只要有愿意编村史和镇志的朋友,他都愿意去帮助去协作和指导。
陕西洛南县作协主席刘剑锋分享《情系桑梓,立传洛河》
刘剑锋,以文学的语言动情讲述,一条河流就是一笔记忆。多年前,一个小伙子挑着简单的行李,在一个村庄落了脚,并娶了当地姑娘,这就是他的爷爷和奶奶,他还讲到自己的父母,这些亲人们尽管卑微如尘,但都有属于他们最后安放灵魂的地方,有属于自己的故乡。在他近30年的文学创作中, 正式发表了400多万字,他始终把故乡揣在心怀,人物在变,故事在变,题材在变,从未改变的“主角儿”是故乡。刘老师从地理和文化源流上追溯了洛河的故事,并说道,这是有我们民族记忆的河流,是有根的故乡,他“千里走洛河”,开专栏、写作品、拍影片、访艺人,通过多种形式重现洛河风情和故乡底蕴。
福建工程移民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师赖董芳分享《公益歌者唱福州》
赖董芳,以欢快愉悦的福州歌视频开场,赖老师分享到,语言是一方文化的载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话有深厚的历史,但现在也面临冲击,有没落趋势。2002年开始,赖老师就到处采风,写出了大量本土歌曲,成立福建福州市福州语歌曲协会,指导青年艺术团,作品注重真情实感,又兼有审美风格,取得了很多荣誉和社会效应。
湖北省直机关党员干部大柴湖教育基地负责人全淅林分享《书搬迁史,铸大柴湖移民精神》
全淅林,对获得的认可与鼓励表示感动。他有两个故乡,出生地河南和生活地湖北大柴湖。大柴湖80%以上都是移民,60年代,为了响应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从河南多次搬迁,最后搬到湖北,刚开始在芦苇湿地上安家落户,开辟家园,条件极其艰苦,经过50多年的建设,现在情况稍微好转。因此,全淅林决定为做出牺牲的移民做点什么,他为移民说话、写大柴湖移民的历史,铸就大柴湖移民精神,为子孙后辈留下宝贵的历史记忆。
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副主任周鸣鸣分享《传承卢作孚精神,弘扬北碚乡建文化》
周鸣鸣老师在讲台上第一次看到了学生们为她做的视频短片,这份惊喜让她感动落泪。周老师介绍了民国乡建四杰之一卢作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实业成就,卢作孚注重教育和集团生活训练。在表达敬意的同时,周老师秉承卢作孚精神,创建卢作孚研究中心,创办农村社区“兼善文化课堂”,探索城乡社区文化建设,助力恢复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周立点评
周立教授做总结发言,他风趣地说是来听故事会的,并各用八个字来总结年度人物的发言。刘作忠:潜心史志,结庐人境;刘剑锋:立传洛河,字正腔圆;赖董芳:公益歌者,有福之州;全淅林:落地生根,雁过留声;周鸣鸣:自带气场,永远年轻。期望通过这样的学习,不忘初心,把故事会讲的越来越精彩。传统是死人的活信仰,传统主义是活人的死信仰,因此遵守传统但不拘泥,而是要创新、活化并继承下去。
这些爱故乡年度人物,他们保存祖先智慧、滋润社会根本的初心,从自己专长出发、潜行专研实践的工匠精神,把乡土文化传承与家乡建设结合起来的大爱,需要在生态文明的时代,重新阐述并发扬光大!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