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农业的面源污染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率超过一半、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超过21%(工业是14%)的今天,如果不抓紧推进农业的生态化转型,生态文明的未来是不可期许的。习近平总书记也表达了这种担忧,他说:土地污染严重,化肥使用量在世界上的水平很高,每公顷440公斤,农药残留率30%,农膜残留率40%,重金属污染,这些问题,我们有没有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化肥农药能不能减少?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有没有科学方案?

土地是故乡的根,如果不抓紧解决土地的污染问题,爱故乡就是枉然。

 

时间:2018年1月7日(周日)

8:50—11:50

地点:福建农林大学

学术交流中心

主持人

闫迎春(福建爱故乡生态农业委员会召集人)

        长期服务公益事业。近年从事生态农业及乡村振兴的社会企业。福建爱故乡团队成员,爱故乡生态农业委员会主任。三农慈善基金会(香港)秘书长。深圳智库百人会研究员。

点评人

王松良(福建农林大学教务副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生态学专家)

        1990年7月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于1997年获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硕士学位,2000-2001年度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荷兰Wageningen大学;2004年6月获得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2005-2006年度再次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加拿大Nova Scotia农学院   。

曾主持福建省长基金1项、省教育厅项目3项;参加过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项目研究和6个省厅级以上课题研究;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1项。公开发表论文25篇,参编教材2部;2000-2001、 2005-2006学年两度获得国家公派赴荷兰和加拿大研修。

发言人

梁少雄:《以生活的心态为理想奋斗》

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青年培养部主管,山西永济蒲韩新青年绿色公社发起人

        陕西宝鸡陇县人,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在校期间参与创办山西农业大学大学生支农队,中国人民乡村建设中心人才计划第六期学员。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青年培养部主管,主要负责协调全国支农社团、校内人才培养计划和执行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人才计划等工作。2015年起驻点山西永济蒲韩乡村,与蒲韩乡村合作发起蒲韩新青年绿色公社。2015年12月3日—2016年1月30日,曾参加2015年大陆NGO青年工作者赴台湾实习计划,在台湾宜兰股东俱乐部实习。

林晓晴:《农村寻根——“耕读教育农园”》福建厦门市青云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天岩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创办人

        2004年,怀着“广种福田”的美丽心愿,带着我的创业伙伴,在一片人迹罕至的“处女地”里,十几年如一日,带领乡里乡亲开荒山,造良田,保护生态平衡。践行习主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从最早的3亩地到现在近千亩的基地,产品从最初的3,5个品种到现在50余个品种,如今,在经过10几年的坚守后,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安全蔬菜生产种植、加工、配送批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休闲旅游、特色生态养生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标准化企业。

李上后:《创业青年对乡村振兴计划的体会》

福建霞浦县山野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福建霞浦县水门乡承天村人,2006年毕业于福建工程学院,随后进入一家电子企业工作。2010年4月,李上后辞职返乡创业,创立霞浦县山野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公共发展,以土家禽、山羊等为主,生态水稻、蔬菜等为辅,形成以种、养、产、销为一体的立体式生态农业。

第五届爱故乡大会|平行论坛一:爱故乡 爱土地——农业生态化转型-爱故乡
余海燕:《茶园里的乡村建设探索》

福建古田县鹤塘明艳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12年创办古田县鹤塘明艳茶叶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是一家集茶叶苗木培育、茶园基地管理等于一体的无公害茶叶专业合作社。经余海燕及其带领的村民的共同努力,鹤塘镇程际村全村有200多户加入合作社,其中女工160人,女工年收入达到30万元。2016年,该合作社被评为“宁德市巾帼示范基地。”余海燕个人先后获得“古田县科技致富女能手”“宁德市三八红旗手”“古田县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张秀祯:《生态农业路程》

慢蔓摇(厦门)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曾任职于台湾国土规划中心,参与台湾各县市及离岛区域规划,负责农业及文化创意产业类组。现为台湾打碗花农场延伸之循环立体农业示范厦门同安基地,负责农场整体规划,以及食农教育和乡村旅游等版块设计。

第五届爱故乡大会|平行论坛一:爱故乡 爱土地——农业生态化转型-爱故乡
张琪:《从乡村游学的角度谈乡村三产化》 

滋农游学创始人、福州滋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河南新乡人,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人才计划第四期学员,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社区营造中心研究员,福州滋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福州汇贤公益服务中心创始人,从08年汶川地震开始参与不同乡村改造和复兴的工作。
2015年创办滋农游学,开始探索社会企业推进乡村发展的可能性。2017年联合福建日报、林文境慈善公益基金会发起成立“大地之子计划”,致力于挖掘培育乡村的带头人。

第五届爱故乡大会|平行论坛一:爱故乡 爱土地——农业生态化转型-爱故乡
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五届爱故乡大会议程:

1月5日 全天:报到

1月6日

上午:开幕式,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主题报告

下午:2017爱故乡人物故事分享

晚上:爱故乡大地民谣音乐会

1月7日 

上午:4个平行分论坛

分论坛1:爱故乡 爱土地—农业生态化转型

分论坛2:爱故乡 爱人文—教育/文化生态化转型

分论坛3:爱故乡 爱合作—“三位一体”合作系统构建

分论坛4:爱故乡 爱八闽—大地之子:福建“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

下午:“爱故乡与乡村振兴”高峰论坛,闭幕式

延伸活动

1、乡土文化创意展;

2、“2017我的故乡我的家”图片展;

3、“2017爱故乡人物”事迹展;

4、2017年1月8日参观调研永春县生态文明研究院并研讨(仅限特邀嘉宾

了解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五届爱故乡大会详情,请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

爱故乡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简介

公益互助|爱故乡,行动的力量

“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获奖名单正式揭晓!

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五届爱故乡大会将在福建农林大学隆重召开

第五届爱故乡大会|主题论坛: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故事分享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