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双奇(河南):收藏农耕展品,留住乡土记忆|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编写按:本文为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系列人物故事,情归故里,共建家乡,让我们相遇爱故乡!
推荐人:魏丰收 河南爱故乡工作站
推荐理由:收藏农耕展品,留住乡土记忆
人物简介:段双奇,男,60岁,郑州中牟人,曾经在某国家级媒体担任摄影记者,双旗农耕文化遗产博物馆馆长。
事迹概述:
双旗农耕文化遗产博物馆,收藏了许多青年人听都没听说过的农耕器具和生活器具,收藏量达惊人的11万件。藏品以前存放在村里的老宅子里,村子被拆迁后,他用自己分得和租借的安置房,建起了这家“双旗农耕文化遗产博物馆”,拆迁款近百万元也都用在了收藏上。
凭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凭着对摄影事业的痴迷,段双奇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万水千山,他用相机拍下了祖国壮丽的山川、他用相机记录了祖国的历史和发展中的今天,有些已成为非常贵重的资料。一张张照片都有它不同的内涵,一张张照片都包含了段双奇对人、对事、对物的深刻思考。今天,他把他的摄影作品在自己家的小院里进行展览,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乡亲们没有去过的地方,他去了,并用相机把这些地方的美给展现出来,再配以他的讲解,就如同带领乡亲们去过一样,特别是一些上了年龄的老人,他们行动已经不便,有的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这个小村庄,在他的摄影作品里面,可以把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地理特点、美丽河山再次展现给这些老人,让他们在他的摄影作品里就可以领略到河山的壮丽、异域的风情。
随着更多老人来他家的小院观看他的摄影作品,他又突发奇想:何不办个文化大院、爱国基地?既能让群众闲暇时有地方可去,又能提高大家的文化品味,此等利国利民的好事说办就办。
农耕文化的抢救者
抢救农耕文化,段双奇的情结绝不仅仅只停留在帮人们找回“儿时的记忆”中,在他看来,这些犁、耧、锄、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倾家荡产、不遗余力地抢救着这些即将消失的农耕物件,目的只是传承后世,让子孙了解历史,以便更好的续写人类文明的进步。
段双奇收集的十几万件农耕物件,用他的话说:“哪一件都经我的手摸过十遍以上”。十几万件农耕物件从角落里、从废墟中、从落满灰尘、带着蛛丝的地方亦或是从汗渍斑斑的农民手里收集回来并不算完事,还要经过认真洗刷、抹上桐油、慢慢晾干,由于存放物件的地方十分狭小(仅在一个临时安置的铁皮房中),无论是洗刷还是上桐油,都需要老段一件一件的把它们搬出来,然后再一件一件的放进去。遇到风沙天或是阴雨天,这些物件不管是刷了一半或是桐油上了一半,都要把它们重新搬进室内。
这些物件都隐藏了无数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段双奇将他的拆迁费、安置费全都用在了收集农耕物件上,甚至为了抢救一件完好的农耕物件,他不计成本的高价收购,为了保存象征华夏文明的农耕物件不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他踽踽独行在烈日和暴雨下。
爱心传播的实施者
段双奇是位布衣记者,虽不能“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却也为老百姓解了不少的烦忧,他的前期报道《桥断人难行》、《窝棚部落》以及《百万斤冬桃在烂,心疼》等都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帮助百姓解了不少难题。
一个正直的人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儿子,当他看到村子里的人农闲时无处可去时,便把他自己住的农村小院略作整理办起了一个“双旗文化院”。二楼放置农耕物件,一楼则是自费购置的一些健身器材、体重秤、乒乓球、羽毛球、扑克牌、象棋、围棋等娱乐设备供村民休闲,他还把自家的电视机搬到院子里供村民们闲时娱乐,又从多处搜寻各类书籍加上他自己的藏书全放在院子里无偿供百姓们借阅。
一到农闲或是双休日,特别是春节期间,双旗文化院便异常热闹。男人们、女人们、老人、小孩、学生一起在双旗文化院尽情的玩耍着、说笑着、热闹着,用不同的方式汲取着他们各自所需的精神食粮。农忙时,则有一帮文人雅士小聚双旗文化院,喝着小酒,或吟诗或填词,甚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韵味,有时也会引得书画大家即兴泼墨,豪爽之气令人顿觉酣畅淋漓。当时,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也曾轻车简从来到双旗文化院,并对双旗文化院给出了高度评价。
孤寡老人的救助者
“双旗文化院”拆迁之后,段双奇在临时安置的铁皮房里依旧孝敬着他九十多岁的老母,在外出前先安顿好自己的母亲,回家后和母亲报声平安,只有这样他心里才算踏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段不仅仅孝敬自己的亲人,也不仅仅对自己村子里的老人好。网上有篇文章题目是《心香一瓣播火人》,里面记述了一部分他对待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的老人的照顾与关怀。而这份关怀与照顾一直持续着,逢年过节他从不忘记去看望一下那些孤独的老人和生活困难的患病者。他常说:“谁都有老的时候,等我老了,能像他们一样安享晚年就是福”。他不是领导、不是干部、不是党员,无职、无权,地地道道的平头百姓、一介布衣。
正能量的传播者
虽是布衣百姓,段双奇却“位卑未敢忘忧国”。习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真真是鼓舞了他,给了他强大的动力,特别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他说:“我传承农耕文明和十九大报告是一致的,人不可忘本,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凝聚的是一个民族的精华,中国的民族文化在全世界是无可比拟的,中国的农耕文化更是独树一帜,我将继续做好农耕文化的传承,为后世留下不朽的印记”。
现在,老段经常在他简易的铁皮房中,接待着来自各个阶层、五湖四海前来参观的宾朋,其中有官员、商人、收藏家、高校教授等,当然也有普通百姓,因他耿直、好客,属性情中人,每有客人造访,他都如数家珍般介绍他的农耕宝贝。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