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按:本文为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系列人物故事,情归故里,共建家乡,让我们相遇爱故乡!

邓采明(湖北):基层文化的“拓荒牛”|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

推荐人:付修平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委宣传部、文明办会工作系

推荐理由:

三十年如一日,他扎根深山,使“一人一站’的基层文化站远近闻名;三十年如一日,他翻山越岭,3000公里征程记录下他踏遍万水千山的足迹。邓采明爱岗敬业的精神成为基层工作者当今的学习标杆和时代楷模。

人物简介:

邓采明,男,出生于1963年9月,丰溪镇丰溪村人,中共党员,现任竹溪县丰溪镇文化站站长。1981年任丰溪村小队会计,1982年任泗水小学代课教师,1983年进入丰溪镇文化站工作。1993年4月获十堰市优秀文化工作者;2012年撰写的《浅析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在全市群文理论研讨会论文评奖活动中获得一等奖,2014年3月湖北省文化厅评为优秀文化站长。

人物事迹概述:

在这30年里,他经历了80、90年代“以文养文、以站养站”的艰难谋生岁月,或自己动手、或举债创业,带动集镇建成5处舞厅、8所录像室、10多处台球房,一举使深山小镇变成了人人向往的“深山小香港”。

近年来,随着国家重视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力度加大,他深挖当地文化底蕴,编撰出版了《泗水古镇故事集》;自学摄影技术,自编、自导、自演、自制了全市首部乡镇形象宣传片----《丰溪是个好地方》MV;积极申报文化建设项目,使村村建起农家书屋,村村都有自己的民间传统文化宣传队和活动场所。2015年,他负责组建了丰溪镇群众民间文艺协会,成立了“映山红”艺术团,并支持丰溪、戈边河、界梁等村组建农民文艺宣传队,常年深入各村演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并多次代表竹溪县参加全市文艺汇演。

 

邓采明和同事一起采访取景

        丰溪史称泗水古镇,在商周之前就开始成为秦楚巴蜀之间的交通要道和关防重地,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边贸传统。秦汉古道,隋唐驿站和连通秦楚巴蜀边境的著名盐道,夯实和巩固了商贾云集、货运络绎的边贸重镇基础。在这里有一位憨态的基层文化人邓采明。他既是站长,又是站员,一个人默默坚守着乡镇文化站,他把人生最美好的30年,献给了基层文化事业,也创造了深山小镇的文化传奇。

 

“牛”一般的耕耘

        1983年县文化局在丰溪设立文化站,当时文化站一无所有,政府把文化站牌子安排挂在电影院检票大门口,十多平米的检票室就是文化站的办公房。仅有一张抽屉桌椅,被电影院售票员占去了。

“而搞文化工作,总得有几本书装点门面。”于是,就找朋友借了一些书刊。“书借来了,但没有地方摆放。”没办法,自己到离集镇10多公里的山上板石场,背来一块大石板,再用土坯砖头搭起来,做书案。

1985年,按照“以文养文”要求,年轻气盛的邓采明,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在全县文化站中第一个率先贷款买回放影设备。当时一万多元的贷款,是一个天文数字。为早日还本,放影机购回来后,他扛着机械设备,到过镇域内最偏远的高祖河村、云雾溪农场,还到过邻乡的桃源、瓦沧,没日没夜地放影。

那年头,为不肩挑背扛放影器械,他学会了骑自行车。一晚,放《大决战》电影,为接送交换影片,摸黑骑行30多里地,由于天黑和劳累,他连人带车摔进乱石窟,大腿摔折。至今落下每逢连阴雨天气就腿痛的老毛病。

邓采明(湖北):基层文化的“拓荒牛”|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

邓采明同群众在农家书屋读书

 

“钉”子一般的进取

        1988年,文化站另起炉灶,建起了新平房。为发展,自买音响、彩灯、沙发等办起了歌舞厅、卡拉ok厅。

在他的带动下,集镇居民看到他开办歌舞厅赚钱了,纷纷效仿发展,“当时丰溪一个弹丸之地”,仅舞厅就有5家,录像室8所,台球房10多处,“文化十分繁荣,使丰溪被外界誉为‘深山小香港’”。

由于山区冷冻大,文化站建后10年房顶就开始漏水,因没有经费,他多次向领导申请,可当时乡镇经济拮据,领导口头上答应,但总是不了了之。后来,他到处借钱请工拉来水泥和沙,把屋顶修好。

2013年,县里举办民歌大赛,本来感到身体不适,也没顾得检查,直到大赛结束回家后感到浑身乏力、发冷,赶忙睡下后就连续喝水。第二天又到县中医院检查得了高血糖,住了一星期院,身体未完全恢复,又匆匆回到了文化站,造成终身顽疾。

参加工作以来,自学摄影技术,自购摄影器械,起早贪黑的拍照片,写故事,想让外界了解丰溪,把丰溪最好的风土人情展现给大家。

文化站建成后,他自掏腰包投资10万多元相继添置了电脑、打字复印机、传真机、摄像机、音响以及彩门、花轿等民俗文化活动设施,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设备管理上,他只要一有时间就带头仔细研究使用说明书,确保设备使用正确、管理维护及时,尤其是在投影仪连接、电脑操作、网络接入、障碍排除技术上,都能做到逐步掌握、熟练;为让村级管理员熟练掌握电脑技术,专门邀请镇中心学校教师对全镇17个村46名村干部分两批进行了培训,聘请县文化馆老师对村级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共享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自己同样参加学习,在提升自己技能的基础上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邓采明(湖北):基层文化的“拓荒牛”|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

邓采明在摄像途中

 

“雨”一般的渗透

        近年来,在他牵头下,组建了丰溪镇群众民间文艺协会,成立了“映山红”艺术团队,并支持丰溪、戈边河、界梁等村组建农民文艺宣传队,为他们配齐表演服装,配备必要的活动器材,常年坚持开展健身活动。各类节庆,巡回各村演出,新农合、新农村等惠农政策和孝老爱亲、勤劳致富的新风尚通过他们的生动演艺,家喻户晓、深入民心,农民创业、农民带头兴产业在丰溪镇已蔚然成风。

在从事文化工作30多年里,自购相机走遍了丰溪的山山水水,用最美的镜头,向媒体展示乡村的人文景观,让大家了解在祖国的版图中心有一个世外桃源;组织挖掘地方民间文化特色,年年组织春节舞狮、彩船、车车灯、毛驴等民俗演出活动,自编唱词歌颂时代新变化、适时宣传党的新政策,推动了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目前,全镇有23处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蒸盆”,走访了许多老人、“盐客”,通宵达旦写材料,顺利完成《竹溪蒸盆》初稿、定稿,2016年被湖北省列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2014年、2017年多次举办“好声音、好身体、好味道、好典型”、“好故事、好手艺、好邻居、好乡贤”等“四好活动”;组织本地乡土人才自编、自导、自演的歌舞《丰溪是个好地方》,加强地域文化宣传,提升山区旅游知名度,在优酷网站点击率达40余万。2015年正式成立了丰溪“映山红”群艺团,以身作则担纲演员,所率领的“映山红”群艺团在全县首届民歌大赛上一举夺得第一名;多次在全县举办的“文化力量.民间精彩”展演中,所率领的“映山红”群艺团每次都名列前茅。2017年元月21日央视7套《科技苑》栏目《大开眼界》摄制组走进竹溪,直播竹溪县首届年货节和京东用工扶贫招募活动。县宣传部要调演映山红好家风节目《爷爷奶奶和我们》,此时人们都为过年做准备,而演出成员都是普通群众,他苦口婆心给演员及家人做工作,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了演出任务,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

他对文化工作一往情深,他为文化活动牵肠挂肚,他对工作热情似火,他总觉得做得还不够好。如今,他仍一如既往,默默地为全镇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努力工作。无论清晨的乡村河边、还是夜间明亮的集镇街道;无论是重大节日,还是繁星夜晚,一支支翩翩起舞的健身舞蹈队员,在展示优美火辣舞姿的同时,时时感念着“邓文化”的辛勤付出。

邓采明(湖北):基层文化的“拓荒牛”|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

邓采明带领村民组建的丰溪镇文艺宣传队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