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爱故乡沙龙|从返乡书写到书写返乡
北京 爱故乡 沙龙
(第一期)
从 返乡书写 到 书写返乡
敬请光临
第八届
小毛驴市民农园
开锄节特别活动
返乡书写
“返乡书写”在近年悄然兴起并广泛传播。一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这种情感表达背后的社会结构,看到所涉及的既是乡村问题,也是当前剧烈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势能与内在困境;另一方面,对乡村的关注不能停留在哀叹文化式微或温柔的痛感,而应该去挖掘其内生力量并推动出更有力的建设性实践。如何避免“返乡书写”在知识圈和既定框架内部的自说自话,并警惕这种难得空间被媒体逻辑和以都市为中心的主流文化所主导和消耗?如何以此为契机推动批判性思考与建设性实践的有机结合?
春回大地,在小毛驴市民开耕的日子里,本次沙龙特别邀请“返乡书写”与“书写返乡”的一线实践者相聚风景如画的凤凰岭,希望推动此议题的进一步展开,同时促进文学与乡村的跨界对话,探讨都市与农业的文化融合!
主办单位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十月》杂志社
协办单位
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
支持媒体
《瞭望》、《小康》、《中华环境》、《中华民居》、《乡镇论坛》、澎湃新闻、海淀新闻中心
赞助单位
北京永青农村发展基金会
点击“阅读原文”在线报名
时间:2017年4月15日(周六)14:00—18:00
地点:北京西郊-凤凰岭-小毛驴市民农园
联系人:赵文娟
联系方式:18801299075
一、主办方致辞
1、张孝德(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
2、陈东捷(《十月》杂志主编)
二、沙龙上半场:返乡书写的力与困
主持人:鲁太光(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所长)
引言人:(每人不超过10分钟)
1、黄 灯(广东金融学院教授、《大地上的亲人》作者)
2、刘 汀(《人民文学》编辑、《老家》作者)
3、王昱娟(西安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讲师)
4、饶 翔(青年批评家、《光明日报》文化周末副主编)
5、虞金星(青年批评家、《人民日报》文艺部编辑)
6、季亚娅(青年批评家、《十月》杂志社编辑部主任)
三、沙龙下半场:书写返乡的实践与可能
主持人:潘家恩(重庆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引言人:
1、阎海军(记者、《崖边报告:乡土中国的裂变纪录》作者)
2、高 明(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讲师)
3、黄志友(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
4、刘 忱(中央党校文史部文学教研室主任)
5、孟登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6、何慧丽(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
四、爱故乡文学与文化小组工作设想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简介
2012年,由当代乡村建设多家机构联合发起的“爱故乡计划“正式启动。图为2013年第一个活动“发现故乡之美”的活动海报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爱故乡项目自2012年启动以来,陆续推出“发现故乡之美”、“寻找故乡之歌”、“爱故乡年度人物”和“爱故乡年度大会(爱故乡主题颁奖典礼)”等品牌活动,形成了爱故乡走访调研、爱故乡高校行、爱故乡工作站等常规化互动组织方式,发育了爱故乡大地民谣音乐会、爱故乡生态文化节、爱故乡春晚、爱故乡摄影展等大众化文化宣传形式,充分动员了大学生、地方乡贤、专家学者和文艺工作者的深度参与,形成地方乡贤主导下的以“在地文化复兴与地域特色发展”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与乡建图景。爱故乡,促进了民间力量的觉醒,推动了地方文化的复兴和地域经济、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人、土地与文化共生的新生活!
《十月》杂志社简介
发表黄灯文章的《十月》2016年第1期,题目为“回馈乡村,何以可能?”
《十月》杂志创刊于1978年,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曾获第一、二、三届国家期刊奖和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30余年来发表了大量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经典作品,如《黑骏马》《北方的河》《蝴蝶》《高山下的花环》《绿化树》《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沉重的翅膀》等,汇聚了莫言、铁凝、张承志、张洁、王蒙、张贤亮、梁晓声、李存葆、海子、骆一禾等作者,被文学史家公认为“一份刊物与一个时代”。近年来,以方方《涂自强的个人悲伤》、陈应松《滚钩》、石一枫《地球之眼》《世间已无陈金芳》、弋舟《所有路的尽头》、罗伟章《声音史》等为代表的佳作,以关注现实的深刻痛切获得广泛好评,多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老舍文学奖等重要奖项;以杂志为中心组织的“十月青年论坛”“中俄十月文学论坛”“十月布拉格作家居住地”等文学活动,亦引起了热烈的社会反响。
沙龙场地
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简介及交通路线
简介
小毛驴市民农园创建于2008年4月,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后沙涧村,地处北京西郊著名自然风景区凤凰岭山脚下、京密引水渠旁,是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中国人民大学共建的产学研基地。小毛驴市民农园在生产方式上采用自然农业技术,尊重自然界的多样性,遵循种养殖结合的原理,重视传统农耕文化和乡土知识的传承;在经营模式上采取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社区互助农业(CSA)的经营理念,倡导消费者与生产者共担农业生产风险,为市民提供蔬菜配送、菜地租种、亲子农耕教育、健康农产品团购等服务,倡导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并希望重建乡村和城市社区和谐发展、相互信任的关系。
来园路线
1、地铁:从地铁4号线西苑站换乘16号线到温阳路站C口出,搭乘908 /902路公交,到达后沙涧路站下车,下车后西行约100米,向右(北)直行约300米(过桥),向左(西)看到“小毛驴市民农园”标志;或乘坐330/642路公交,到达终点站后沙涧站下车,下车后(向北方向)直行50米,会看到“海淀区看守所”标志,向左(西)拐,途经海淀区看守所(道路右侧),继续直行约1公里。
2、自驾车:从北清路西行到达温阳路口,北转沿温阳路向北约5公里,到海淀看守所左转,沿看守所南门马路西行约500米,按路旁指示牌即达农场。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