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互助|爱故乡,行动的力量
故乡是一个人走向世界的入口。不可以想象,一个对故乡冷漠的人,对遥远的异乡能有多少热情——因此这不是一个向后看的话题,而是一个向前看的话题。
——韩少功(作家、海南省文联名誉主席,《天涯》杂志社前任社长)
“爱故乡计划”缘起于2010年的福建,2012年初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联合发起单位正式命名,或因爱故乡提出恰逢其时,得到了社会的热烈回应,2013年开始,爱故乡活动从福建扩展到了全国。
四年来,从“重估乡土的价值——发现故乡之美”,到“寻找新乡贤——征集爱故乡年度人物”,再到“歌唱家乡——寻找故乡之歌”。作为十多年来乡村建设、城乡互动与可持续探索路径的延续,爱故乡逐渐搭建起了全国爱乡人士的服务平台。作为平台的搭建维护者,我们在时时思考着如何爱故乡!
1
历史传承,文化自信
原建国,因“创办荫城铁器馆,留住黑铁文化根脉”被评为“2015爱故乡十大年度人物”,而他所在的山西省长治县荫城镇,因其丰富的煤炭资源,自西汉以来便是重要的铁货集散地,千百年来,一直店铺林立,顾客络绎盈门,商贾蜂拥云集,荫城的铁货,亦奔流全国,并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亚、欧洲,故荫城历来有“千年铁府,万里荫城”之称。新中国成立之后,荫城用自身的钢铁和煤炭资源大力推动了国家工业化。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新能源的运用,铁器这种过去最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荫城也因此衰落。原建国用十多年的时间收集荫城打造的铁器,建立铁器博物馆,希望留下荫城的历史文化,让后人知晓。
3年来,爱故乡在全国征集到117位与原建国事迹类似的爱乡人物,他们或是机关干部,或是地域文化学者,或是农民……表面上看来,他们仅是一个简单的个体,但他们背后,则是每个地域丰厚的历史文化。在他们坚毅的眼神和行动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若将他们一个个连成网状,则是我们中华大地五千年的文化根系。
2
大众参与,多元共存
今年7-8月份,爱故乡团队走访了西南地区,在贵州从江县高增侗族乡,我们看到了“早晨起来将菜放在路边,傍晚忙完农活捎上篮子并带卖菜钱回家”的无人监管、自主交换的菜市场,看到了侗族妇女用天然材料自己制作亮布,看到每个寨子共同供养牛王、每月进行村寨之间的公共活动——斗牛,看到了在收获季节,村寨载歌载舞庆祝丰收……而在西藏、广西、四川、重庆等地的其他地方,我们也看到了在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下,相互交融、色彩斑斓的苗族、侗族、藏族、白裤瑶族等形态各异、多元共存的少数民族文化。
这让我们真正理解到,由普通大众共同参与、形成某种约定成俗的默契,并经过一代代的传承,才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化。她不单指文墨书画,她是日常生活、是节日风俗,是社会形态……而多民族与复杂的地域形态,形成了中华文化丰富多元的文化根系。
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中的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都因战争、自然环境、瘟疫等原因曾经中断,唯有华夏文明绵延不断。大众参与、多元共存,或许正是关键所在。
3
在地行动,深耕故乡
经过4年的积累,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爱故乡是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形态各异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应该散发出不一样的光芒,而生于斯长于斯、与故乡时时刻刻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到建设故乡的行动中去,这正是回归本土根系,与几千年形成的多元文化、大众参与相呼应。
三农专家温铁军老师说:爱故乡不是一个简单的理念,爱故乡应该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包括我们所有人在内,都应该使自己曾经作为故乡的地方,保留原来的那些风土人情,那些风光地貌,那些乡亲们的生活。只有这些都在,我们的爱故乡才不是一个淡淡的乡愁,而是一个真实的、我们自己融入故乡的文化历史过程。
在城乡分割、资源分配不均的社会环境下,爱故乡希望可以搭建全国及在地爱乡平台,做好爱乡人士的信息流通和资源对接等服务工作,使得建设家乡的力量汇集,由乡愁转为行动!
4
公益互助,温暖城乡
为表彰2016年度推动家乡建设、保护地方乡土文化的“新乡贤”,交流各地的爱故乡行动经验,吸引和鼓励更多人士参加到共建生态家园的爱故乡活动中来,“第四届中国爱故乡大会暨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将于2016年12月30日—31日在百年学府“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举行,届时将有来自20个省市自治区的“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获奖代表及部分候选人,乡村建设、文化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全国各地爱故乡工作者、返乡创业青年、高校支农社团代表,文化遗产保护、乡村发展领域公益机构基层工作者总计约200人与会。
在“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及人物故事分享会”、“第四届爱故乡论坛”上,涵盖文化传承、生态农业、环境保护、乡土教育、乡土博物馆、村镇建设、中医中药等多元领域的50余位爱故乡嘉宾, 将向大会分享他们的人生大行、故乡情怀。作为有根中国梦的贴地践行者,每个人及其团队,都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他们带给你我他的,将会是精彩纷呈、震撼人心……
大会同时将举办爱故乡大地民谣音乐会暨“故乡之歌”获奖作品汇报演出、晏阳初乡村建设的重庆乐章——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华西实验区历史档案展和“行走大地·爱在故乡——故乡之美”巡回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拓展爱故乡的内涵,延伸爱故乡的价值,让爱故乡温暖城市。
作为公益性的大会,我们希望得到社会各界力所能及的帮助。目前大会还有一些资金缺口,今后爱故乡工作的推进,更需资金和资源的跟进与撬动,借此我们寻求公益赞助,让本届大会顺利举办,今后爱故乡活动更深入开展。
赞助内容
1、农民朋友来京参加第四届爱故乡大会的往返交通费,预计20人,每人1000元,共计2万;
2、“行走大地·爱在故乡——故乡之美”巡回摄影展,预计1万;
3、“爱故乡大地民谣音乐会暨“故乡之歌”获奖作品汇报演出”的场地费、故乡之歌全国各地演出嘉宾的差旅费等,预计3万;
4、大会期间的茶点、“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特色文化礼品(含鲜花)等物品赞助;
5、也期待对爱故乡公益项目长期赞助的伙伴。
赞助回馈
1、赞助五万及以上,将列为本届大会的协办单位;赞助一万及以上,将在大会会议手册上鸣谢并刊登机构宣传单页。赞助单位将有一位免费参会名额,并由会务组统一安排食宿,赠予一套会议资料;
2、1000元及以上的微捐,或等价的物品赞助单位或个人,将在大会会议手册上鸣谢并由会务组赠予一套会议资料。
咨询及留言电话:口 皓 010—62460405 18801299075
帐号信息
账户名称: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开户行:交通银行北京中关村支行
帐 号:1100 6063 7018 8000 04005
微信转账:微信转账后请加爱故乡微信(iguxiang2012)声明哦!
再次感谢社会各界对爱故乡事业的支持!
让爱回到故乡,让故乡更有力量!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