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爱故乡大会|平行论坛一:留住乡土文化的根——乡土博物馆的可持续经营-爱故乡

导语

乡土博物馆是保存农耕文化、承载民间记忆的重要载体。在经济浪潮席卷城乡的时代背景下,有一些“先觉者”几十年如一日,不为名利,奔走呼号,历尽艰辛,自掏腰包收集、整理老物件并建成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这些民间乡土博物馆,每一颗发出独异的光芒,共同串成璀璨的项链。他们对应的就是地方历史和知识,我们谈历史,既需大历史,也要民族史、地方史,乃至个人史,每一种都不该被轻易遗忘。

俗话说,守业更比创业难,如何坚守乡土,实现博物馆的可持续运营和对先民智慧的传承,他们在这条路上有困惑,有思考,也有大胆的探索。这个论坛上的博物馆,包括铁艺、民俗、农耕和江河等主题,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收藏路上的感人故事,分享博物馆的生存之道。

时间:2016年12月31日(周六)8:30—12:00

地点: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

人文与发展学院 004会议室

第四届爱故乡大会|平行论坛一:留住乡土文化的根——乡土博物馆的可持续经营-爱故乡

主持人:曹幸穗(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农业部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曹幸穗,男,汉族,1952年4月出生于广州市,祖籍广西桂平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第九、十届民盟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曹幸穗研究员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位农业史博士,先后参加和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大型课题。在《中国农业现代化理论道路与模式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纲要》、《中国农业实践概论》等学术专著中,他执笔完成了相关的中国农业史内容。他的代表作《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从多角度论述了市场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关系,获得了学术界的好评和和广泛的学术引用。他主编的《民国时期的农业》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参考书之一。先后担任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中国馆藏满铁资料的整理与研究》(30卷)和《中华大典•农业典》常务副主编,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十一五"规划《指南针计划•农业科技史项目》项目主持人。农业部软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奶业史研究》"古代篇和近代篇"课题主持人。

点评人:潘守永(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多元文化研究所所长,土家文化研究院院长)

潘守永,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多元文化研究所所长,土家文化研究院院长,研究领域涉及文化人类学理论,文化遗产保护与博物馆学等。生态博物馆理念的倡导者,长期深入民族地区,坚持传统村落保护的第一现场。致力于民族村寨、乡村文明和古村落保护的实践,并在平顺、安吉、松阳、西江等地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中做出了杰出的工作。2016年获第八届“薪火相传——传统村落守护者”杰出团队。

发言人

第四届爱故乡大会|平行论坛一:留住乡土文化的根——乡土博物馆的可持续经营-爱故乡

吴国先(四川省 郫县民俗博物馆创始人)

吴国先,四川郫县红光镇人,1967年出生,2015年全国爱故乡十大年度人物,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央视鉴定四川专家团成员,收录官方专家人才库,收录《郫县志》,郫县民俗博物馆馆长,政协郫县第九届、第十届委员,郫县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农工民主党郫县支部委员,被各地政府和民间机构特邀文化旅游项目顾问,各地收藏家协会特邀顾问……,专业旅游策划,博物馆策划。

第四届爱故乡大会|平行论坛一:留住乡土文化的根——乡土博物馆的可持续经营-爱故乡

原建国(山西省 长治县荫成铁艺馆馆长)

原建国,男,1969年出生,山西长治市荫城镇人,长治荫城铁器馆馆长。原建国是荫城土生土长的村民,为了把荫城曾经辉煌的历史传承下去,把铁器制作的传统工艺和技术保留下来,他将收藏爱好自觉地和保留乡镇固有的历史文化传承结合起来,近二十年来,他从自己家里,或从建筑材料公司的利润中拿出了绝大部分资金,花费巨资收藏了一千六百多件器形不一、大小不等的铁器,2014年6月,荫成铁器馆正式开馆。

为了配合镇政府对古镇的整体开发,原建国创办铁器展览馆后,还修复了附属的“永兴久”院落,为打造荫城古镇,形成独具特色的优质旅游资源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第四届爱故乡大会|平行论坛一:留住乡土文化的根——乡土博物馆的可持续经营-爱故乡

杨德禄(北京市 昌平区洼里博物馆馆长)

杨德禄,原朝阳区洼里乡洼里村村民。洼里乡在因为2008北京奥运会拆迁后,成为现在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所在地。在含泪搬迁后,杨德禄携带拆迁款,并找亲朋好友凑借资金,沿着中轴线往北,在一个类似洼里风水的地方,租下荒地,创办了洼里乡居楼,即洼里博物乡村文化园。在文化园内创办洼里博物馆,以洼里村为样本展示了一个传统村庄的诞生、演变、发展和消亡的历史。创办洼里乡村教育体验体系,让城市里的父母孩子能亲子娱乐、乡村体验,深受市民的喜爱。以洼里农耕文化传统的洼里油鸡、本地的蔬菜野菜为原料,创办了乡居楼农家餐饮,本着自种自养自榨油自建豆腐坊,一切食材自给的原则,形成了原汁原味健康的农家餐厅体系。

创园10年以来,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万余人次,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资源单位、国家2A级景区。

第四届爱故乡大会|平行论坛一:留住乡土文化的根——乡土博物馆的可持续经营-爱故乡

钟清良(四川省 都江堰市柳街民俗陈列馆馆长)

钟清良,女, 1950年出生,四川省都江堰市柳街镇人,文化程度,初中。现任全国浩歌杯乡土文学理事, 成都市收藏家协会理事。喜爱民俗收藏,奇石收藏,抒写田园诗歌、散文、歌词、楹联、乡谚、幽默、笑话,很多作品曾在全国各大刊物发表,特别是2008年《魅力都江堰》荣获全国第四届乡土文学浩歌杯,水晶奖杯,还在中国文学澳门南方经济报, 云南芳草陆续刊登, 同年获四川省老年诗词创作奖。2014年被都江堰市柳街镇妇联评委评为最美家庭,并获荣誉证书。2008年钟清良的《秋天一抹清凉》出版。

第四届爱故乡大会|平行论坛一:留住乡土文化的根——乡土博物馆的可持续经营-爱故乡

刘贵棠(陕西省 旬阳县中国汉江航运博物馆创始人)

刘贵棠,笔名秦巴汉子,1964年出生,陕西旬阳人,中共党员,中国汉江航运博物馆馆长。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收集汉江沿岸有关汉水方面的资料和实物。并积极供给《旬阳报》《安康日报》《陕西农民报》和《陕西交通报》多家杂志刊物,从而保留下了很多将要失传的珍贵文史资料照片。他利用节假日,对旬阳蜀河境内的古民居、码头、渡口、船工、商铺等等资料进行收集,收集图片2000余张,记录和采访口述史达10余万文字,为保护和传承蜀河古镇的历史研究,推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创办航运博物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30年来,跋涉汉江沿线及乡间古道10000余公里,足迹遍及陕西、湖北、河南等省。共收集了3000余件航运文物,300余份资料,拍摄30000余张图片,撰写文章100余篇,向人们全面展示汉江流域先人们的智慧、文明结晶和历史文化。2015年4月,中国汉江航运博物馆正式开馆。

第四届爱故乡大会|平行论坛一:留住乡土文化的根——乡土博物馆的可持续经营-爱故乡

刘  刚 (重庆市 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

刘刚,男,土生土长的重庆北碚蔡家岗镇人。其父亲刘映升是退休教师,用20余年的时间收集农耕文化物件、绘制1949年以前的蔡家、悦来老地图,传承蔡家“草把龙”等,刘刚受父亲影响,也走上了传承农耕文化的道路,与父亲共同创办了“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

第四届爱故乡大会|平行论坛一:留住乡土文化的根——乡土博物馆的可持续经营-爱故乡

任鹤林(河南省  开封市木版年画博物馆馆长)

任鹤林,男67岁 关注年画发展,传承年画文化,投入毕生的精力。197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之后,他一直从事有关年画的工作:筹备开封朱仙镇年画出版社,创办开封朱仙镇年画艺术馆和开封年画艺术研究会。多年来,为振兴开封朱仙镇年画四处奔波,足迹遍布全国。投入60多万元,收藏整理木版年画,穷尽心血。心中的责任让他保护年画面前义不容辞,他一生去唱响开封——他的第二故乡的爱乡之路。

第四届爱故乡大会|平行论坛一:留住乡土文化的根——乡土博物馆的可持续经营-爱故乡

岑建勋(河南省  新县奇龙岭民俗文化博物馆创始人)

岑建勋,男,1975年4月生,新县吴成河镇杜洼村农民。奇龙岭民俗文化博物馆创办人。

第四届爱故乡大会|平行论坛一:留住乡土文化的根——乡土博物馆的可持续经营-爱故乡

张书岩(福建省 屏南县耕读文化博物馆馆长)

张书岩,1949年8月出生,男,汉族,中共党员,原屏南县旅游局局长,现任屏南耕读博物馆馆长。2009年8月退休,创办屏南耕读文化小展室和明清家具小展室。2010年升级为屏南耕读文化大观园。2011年更名为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展出(古)文物10000多件,共有21个国家、地区游客20万多人(次)免费入馆参观。2013年博物馆被授予“宁德市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退休以来,先后荣获“宁德市十佳宣传文化志愿者”、“第十三届宁德投洽会文化创意最佳展示奖”、“宁德市优秀共产党员”等十多项县市级荣誉称号,现为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爱故乡工作站负责人。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