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杰:开封市敦复书院院长|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

 

一、  人物简介

王英杰,男,1953年12月出生,初中文化,现为开封市敦复书院院长。王英杰出生于1953年,现任开封市天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河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就是这样一位如今已经年过花甲的老人在事业的高峰期毅然选择放弃生意进而转行开始投身于传播中华文化,并于2008年个人投资创办敦复书院,带领全家从事书院的日常管理与维持。多年来,他无偿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上课,遍请国学大师,不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作出贡献。

二、事迹概述

早年间他从事生意,积累了一定资产后投身于社会公益活动,于 2008年8月正式创立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宗旨的敦复书院。自创办以来,他已开设数千期大讲堂,遍请国学大师,购买十几万册国学经典免费发放给学员们,他无偿为学员们提供食宿,方便学员到书院进行学习。现在,敦复书院的影响力逐渐向全国各地渗透,它不仅承担着开封道德讲堂宣讲教育,而且是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进行宣讲。王英杰感到庆幸,庆幸自己能将传播传统文化作为下半辈子的大事,也会为之奋斗终生。

2014年,王英杰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助人为乐中国好人”,王英杰家庭也被河南省妇联评为“河南省最美家庭标兵户”、“河南省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同年,被全国妇联评为“第九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提名奖”,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颁奖,2015年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王英杰:开封市敦复书院院长|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

 

三、详细材料

 

敦厚忠实,复归正道

 

千年铁塔,历史悠久,作为八朝古都的开封文化底蕴深厚,正当快速的生活节奏把人们带向对现代文化的向往之路时,有人却提出要大力弘扬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个人就是开封敦复书院的院长王英杰。

王英杰出生于1953年,现任开封市天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河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就是这样一位如今已经年过花甲的老人在事业的高峰期毅然选择放弃生意进而转行开始投身于传播中华文化,并于2008年个人投资创办敦复书院,带领全家从事书院的日常管理与维持。多年来,他无偿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上课,遍请国学大师,不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作出贡献。

王英杰:开封市敦复书院院长|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

忠孝友悌,克己化人

王英杰出生在平顶山郏县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初中文化水平。他的父亲王丙兆性情豪爽,心地善良,12岁到县城学照相,18岁回到家乡开办了县城第一家照相馆,家境也宽裕,但他一直秉承着古训,时刻不忘积德行善,以善待人,以和治家,处处为人所敬重。他的母亲刘水莲也是一位善良质朴的贤内助,一生勤俭持家,乐于助人,为子女树立了女德的标杆。从小受到父母亲的影响,他便懂得忠孝礼仪,处处向善。

1976年,22岁的王英杰作为知青被招工来到开封铁路车务段,在陇海铁路线上的芦医庙车站当了一名扳道工。后因为工作出色被开封车务段党委提干,任会计、经理等职。在他还是扳道工的时候,一天当他正在工作的时候突然出现两名旅客面带愁容,他们是商丘县的水泥工,外出推销,没想到钱却被偷走了,他们哀求王英杰借给他们路费让他们回家。看到二人着实困难,他领着两个人回到站里东拼拼西借借,凑了48元钱让他们赶快回家,那时王英杰每个月的工资才仅仅24元。

1996年,王英杰从开封火车站内退,为了养家糊口,夫妻两个不畏辛苦,给别人拉煤球、装卸货物等等,后来慢慢他们也有了自己的积蓄,便开始做农副产品生意。因为他能吃苦,讲诚信,慢慢地生意有了起色。后来他又转向了房地产开发,凭借着他的好人缘和诚信经营,他的事业也做的越来越好。王英杰虽然在多年前就离开了开封火车站,但是一直受到大家的尊重。。一次铁路上17位集体工因为福利问题与领导产生矛盾并不断激化,他们集体到北京上访。在两者僵持之下,有人提出让王英杰作为第三方进行调解,因为他对上下级都十分了解,双方沟通之下,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大家有需要,王英杰就会经常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随着生意做得越来越大,王英杰夫妻二人为了给孩子们做出榜样,不助长她们的恶习,他们决定义务修路。经过观察,王英杰发现西北关街一带的土路路况不是很好,他们便决定修那里的路。私人出资修路,这的确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工程预算有110万左右,但他们毅然决定修路。经过75天的努力,这条宽8.2米、长两公里的路终于修好了,他说,:“为百姓办点事,又替市政府分点忧,我这点钱花的太值了。”只是没想到,后来的敦复书院竟然也建在这条路上。

王英杰:开封市敦复书院院长|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

义务建校,义务办学

在做生意的过程中,一次偶然的事故引发了他的深思。有一次,王英杰在当地买了60吨玉米要运到广东清远县粮食局,但是,当他把粮食运到的时候,玉米竟然冒烟自燃了起来。后来他才知道,原来是卖方为了多卖几个钱在玉米里掺水造成的,那批玉米就这样被毁掉了。他十分心痛,不仅他自己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烧掉了农民的血汗钱。后来,他又去一家粮库订购小麦,当他再次看到卖家往粮食里掺水的时候,他开始思考这些问题。

2008年8月的一天,一位朋友邀他去参加南京居美馨举办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班,他很感兴趣,但是因为眼下事务繁忙,他让妻子代为参加。通过前三天的学习,妻子大加赞赏,终于王英杰按捺不住了,最后一天他赶到南京参加了学习。正是这次的学习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他决定自己也要办这样的大讲堂。

为了传播中华文化,王英杰投资300多万用于购置桌子、椅子、教材等用品,创办了敦复堂。2008年8月20日,敦复堂正式创立开课。时隔两年,他又投资1000多万,分3次买回4套共1060平方米的楼房,然后将这1060平方米的楼房装修成教室、宿舍,建起了敦复书院。后来又经过装修,现在的敦复书院已经建成了可容纳200人寄宿、500人就餐、600人听课的多功能书院。

多年来,王英杰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义务办学上,他精心举办了66届幸福人生讲座和数千次道德大讲堂,来自边疆、首都、省城、农村的机关干部、学生、幼儿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在敦复书院聆听了讲座,目前已经有30余万人听过他的讲堂。王英杰免费为大家提供食宿、授课资料,就连餐巾纸、卫生纸、清凉油、肥皂等也全部免费提供。夏天,王英杰为大家提供有绿豆水、菊花茶,冬天则为大家准备有热水,什么都为大家想到了、备足了。

随着书院规模的逐渐扩大,慕名而来的学员也越来越多,每个月的花费有十几万之多。为了保证后续资金,他不仅将自己每年收回的130多万元房租全部投入,还鼓励全家十几人致力办书院、做教育。 许多人为王英杰和书院的未来担忧,但王英杰却仍旧乐观:“没关系,我会一直努力,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有这么多人帮忙,敦复书院会越来越好,再说,我在市中心黄金位置的那座大楼如果卖掉还有一大笔资金呢。”

王英杰:开封市敦复书院院长|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

全家向学,徳邻襄助

回忆起刚建立敦复堂的时候,王英杰感慨不已。2008年的时候,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关注度并不高,中央也没有大规模地提倡和呼吁传统文化,所以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人听课。即使从刚开始就对大家声明凡是来听课的人一切费用全免,食宿全包,但是来的人还是寥寥,大家对此疑虑重重。然而满腔热情的王英杰并没有料到会是如此的尴尬。别人不来,那就只好让自己的家人去听,可是起初家人亲戚们也并不愿意接受。他们不愿意来那就和妻子一起听。妻子有时候有事不能来,那他就自己一个人听。

渐渐地,人们知道了王英杰在做的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向这里,过去冷冷清清的学堂也开始热闹起来,人们开始关注书院,开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这让王英杰很是欣慰。

他的妻子李秀亭,是一位文化不高的家庭妇女,但是她竭力支持书院的工作。 在他夫妇的带领下大女儿王晓丽、二女儿王丽辉、大女婿陈彦滔,侄子王忠豪夫妇,外甥王俊峰夫妇,侄女李晓慧夫妇,表哥刘德治都加入到这个行列,坚持做着书院的长期义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在了解敦复书院,也在不断地加入到义工的的队伍中来。

王英杰:开封市敦复书院院长|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

心怀天下,振兴中华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王英杰所为之事是一心为了国家。

八年已经过去了,王英杰院长也曾仔细想过敦复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道德讲堂的一个周期是多少年呢?王英杰的回答是六十年,在这六十年中,敦复书院定会硕果累累。它教会我们在温饱的基础上学会知足,然后知道感恩,最后指导我们自觉地回报社会。“道德讲堂蓬勃发展,将有千万个敦复书院显现出来。书院作为中国梦的初探者在六十年里,实践我们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王英杰院长现在所从事的传统文化宣传与传播,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中国文化,实现中国梦。

现在,敦复书院的影响力逐渐向全国各地渗透,它不仅承担着开封道德讲堂宣讲教育,而且是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进行宣讲。王英杰感到庆幸,庆幸自己能将传播传统文化作为下半辈子的大事,也会为之奋斗终生。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