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合良:赤子之心 自强治贫|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黄合良主任和张明慧(拍摄于2012年7月4日一场村里婚礼正餐之后) 

推荐人:

张明慧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后

推荐理由:

这个历史悠久的村落,经历了战乱、土改、文革、改革开放、新农村建设和两次几乎灭村大火灾的洗礼,没有任何特别的保护计划,却仍然基本保存了规划优良、生态优渥与村治和谐的原貌。偏远和贫困不能完全解释这村庄的原生态形态,隔壁有因旅游开发或者资源确权纠纷不断的,也有资源开发风水林被破坏的,还有外出务工赚钱回家新建楼房改变传统村貌的,更有人才资源外流公共村务无人过问的。上湘有黄主任带领的能人团队,积极面对时代变迁,认清自身需求,寻求以更好的组合融入外部变化的环境,与政府主动提想法、提要求和要帮助,这打破了大多数扶贫工作自上而下的资源输送和配置的方式,避免了外界的好意不适合村情的“误会”,很好地融合了村内外的资源及传统村治与现代政府的理念。这是上湘村给我们带来的“政府主导型”扶贫的启发,也是黄主任及其团队赤子爱村之情感和自强治贫之行动在我国乡村治理中的普遍意义。故推荐给爱故乡。

黄合良:赤子之心 自强治贫|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上湘:村口远眺(拍摄于2014年11月9日黄主任家“眺望台”;左手边一层灰砖二层杉木的房子为2012年灾后重建政府指导统规统建的房子,中间白边高塔状建筑为上湘鼓楼,右手边双飞檐建筑为2013年地落成使用的新村民活动中心,背景为后龙山)

 推荐人语

黄合良,侗族,1962年生人,是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播阳镇上湘村的村主任,通道县第11、15、16届人大代表。他是中国南方被视为落后山区贫困村的一位极普通的村干部,却由于一颗赤子之心,他顶住了经济不好、家人不解、外人不理、天灾不测等种种压力,积极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并主动寻求外界支持,化灾难为机遇,带领村民自强不息脱贫致富,保护生态、传承村寨传统节日、发展民族特色产业,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使上湘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文化明星村。

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我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博士生,带着林业传统知识与文化的研究任务,在上湘村驻点观察,黄主任是我在村里的导师和“监护人”。记得我第一次从北京经过3天火车加汽车的颠簸抵达上湘村,站在村口黄主任家的“眺望台”往村里眺望时,我的心被这世外桃源般人地和谐的景观所震撼。据通道县民宗局的黄书记说,这片后龙山是湖南省唯一一片碑林同在的风水林,山前石碑位于村子水口、风雨桥头。碑文铭记,湘村全体村民于清嘉庆十三年“对江买田”、并咸丰元年“面神而定”,立下此碑,为要保护后龙山、保山寨和麻雀山的林木,以达“尔昌、尔炽、尔富、尔寿、子子孙孙垂裕无涯矣”。

黄合良:赤子之心 自强治贫|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上湘新村民活动中心落成及2013年农历十月十一村庆典礼(拍摄于2013年11月27日)

黄合良事迹自述

背负期待初上任

我在1996年第一次被选为村主任,那时很年轻,只有33岁。都是因为群众信任,我才被委以重任。我感到压力非常大。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如何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是一个难题。群众对我那么信任,我也不能让老百姓失望。于是,我到处打听,寻找我们的各家各户都能做的产业。

我通过开县人代会认识的一位种植天麻的代表,从他那里引进种植效益很好,第二年把种子发给村里其他农户,全村种植天麻的农户收入可观。我也到县种子公司,与他们协商争取,终于给我们村一个项目,制种。在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1996年全村制种收入就达到了30余万元。但是由于外面种子价格底,种子公司第二年不再在我们本地制种了。群众又没有了收入,怎么办?这个时代,村民没有收入,不要说发家致富,就连小孩读书,生病就医都成问题。我是看在心里,急在心上,只好召集村支两委和村里的能人一起开会,讨论如何解决全村剩余劳力就业和增加收入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做项目产业才能增加收入,群众对做项目产业的(参与)积极性也很高。

我向镇领导、县领导汇报我们村的想法,当时就得到县政协主席黄进炳的支持。他听说烟草公司想发展烟叶生产,就带我和烟草公司经理洽谈。烟草公司同意把烟叶的种植加工点设在上湘村。那两年我们村种植了320亩烟叶,年均收入50余万元。

黄合良:赤子之心 自强治贫|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黄主任关心新村卫生室的建设(拍摄于2015年4月25日;黄主任也常如此以朋友的身份关心每一家村民

乡亲情深再出发

1999年,我的父亲生病,常年要吃药,两个儿女要读书,爱人身体又差,不能干体力活,家庭负担日益加重。我根据自己的实际困难,在换届时要求群众不要再选我当村主任,可让我安心在播阳镇上开店子。当时播阳镇上店子少,生意还算可以,而且上湘村民也非常关心我,都来照顾我的生意。

2008年,因父亲病情加重,每天都在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只好回家照顾他。到2010年初,父亲老人家去逝的那一天,天上下着雨。村里帮忙的人都带着雨具,在雨中等着(出殡),帮厨、帮忙招待来参加葬礼的客人。这真的让我心中既难过又感恩。我下定决心,如果自己有机会,一定为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上湘村落后的面貌换样。机会终于来了,在2011年的换届选举中,我再一次当选为村主任。我放弃了自己兴隆的生意,为村里做些事情。然而,这次当选家人不太支持和理解,也有当选的压力。

我们(村支两委)征求了广大村民的意见,并经过再三的考虑,决定还是先建设基础设施,把条件改善了,做什么事都会好些。这次决定建设村级活动场所,方便全村有一个议事和活动的场所,计划在2012年完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个工作到2013年底才基本完成。

黄合良:赤子之心 自强治贫|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 上湘庆典和红白喜事的全村帮忙场景(拍摄于2013年11月27日;只要村里有大事或红白喜事,上湘还能形成集体行动,在村村民都来帮忙,洗菜做饭招待客人)

大灾临头聚人心

2012年3月8日晚,我被爱人从梦中喊醒起来,看到团寨方向红光四射,村里的木房着火了!我整个人一下清醒了很多,立刻汇报镇领导,拨打119电话求救,并和村书记一起按照原来应急的分工,由村书记组织人疏散群众,协助留守老人撤离火灾现场,由我组织村里的消防队救炎。但由于消防设备不全,房屋密度太大,火势猛烈,等救援的消防队到来时,已经有48户的房子被烧没了。

这次火灾虽然没有人员伤亡,我们的损失是相当惨重的,这使本来就贫困的村子雪上加霜。好在党和政府第一时间给我们送来大主、面条、棉被衣物以及所有必需的生活用品,各界人士社团和组织也给我们送来了援助。天气是冷的,可村民的心感到温暖。灾后重建时,党和政府给我们大力的支持,使受灾农户在第二年春节前全部迁入新居。现在老百姓时时都在谈,如果解放前发生这样的事,如果没有党和政府,不知道有多少户人家妻离子散。当然,在重建过程中,怎么规划、怎么重建、各方的权利和责任边界如何协调和确定,都是冗繁杂碎却关乎各家利益的事,村民之间、村民和工作组之间的各种矛盾纠纷也很多。由于工期紧,在各种矛盾纠纷中也需要赶进度,我和政府驻村工作组就白天到工地上协调工程的事,晚上入户做受灾村民的思想工作。灾后重建结束时,一些年纪大点的老人对我说:“合良,看你头发都变白了。”

黄合良:赤子之心 自强治贫|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 2015年11月22日首届上湘生态文化旅游节(上湘村民自制腾讯视频截图;在黄主任(上图左数14位)的努力下,上湘用“风景林生态文化旅游节”的形象与外界打交道,接待八方宾客,迎接生态文明

官民共建新村貌

这次火灾损失惨重,但重建的过程让上湘人的人心更齐了。这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以及在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结合“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的发展战略,我们上湘人发扬灾后重建互相体谅、不怕吃苦的精神,团结一致搞基础设施和美丽乡村的建设。2013年通过村民投工投劳集资和争取上级30余万元的资金,我们修建了532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聚心楼”和篮球场。2014年我们争取上级的35万元修建了3公里的机耕道、机耕道水泥便桥、1座水轮泵和1000米的水渠,解决了1/3的田地山林不通农用车以及1/2的水田灌溉的问题。2015年我们争取上级的36万元修建了村卫生室和村部楼、1公里的机耕道、2公里的抗旱电排和500米的水渠;同年,政府产业扶贫支持20万稻田养鱼、勾藤种植;我自己实验种植有机水稻,也鼓励村里年轻人尝试生态农业(虽然不太成功)。除了建设基础设施和打造本村产业,我们继承和发扬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在2015年的农历十月十一,举办了首届“风景林”生态文化旅游节。2016年,政府给予了我们更大的支持,也给我更大的压力:政府投资38万元人饮消防工程、75万元小农水建设工程、16万元文化建设、50万元特色村寨建设、150余万元最美村寨幸福家园建设、80万元的机耕道改进建设;产业扶持29万种桑养蚕,在家的老人和妇女都开始学习这个新的生态的产业。这些投资和建设使我们原来落后的面貌焕然一新,今年,我们村群众增加收入30多万元,25户94人脱贫。11月10日(农历十月十一)我们也将举办第二届上湘生态文化旅游节,以崭新向上的面貌,接待八方宾客,迎接生态文明。

现在,村寨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但是产业尚未上轨道,村民对新产业的技术和市场方面的知识和信心仍然浅薄,村里的群众经济收入仍然没有很大的保障,加之孩子要读书,生病要求医,各类癌症病人逐年增加,因病返贫的情况非常严重。我和村支两委、以及村里能人一起讨论,思前想后,觉得还是要宣传组织全村民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的品质优良的无公害食品,让更多的人能够吃上更健康食品,减少疾病发生。这是我最想做的,也是必须做的事。​

黄合良:赤子之心 自强治贫|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
2015年11月23日湖南日报封面报道首届上湘生态文化旅游节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