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陈街道办事处联合校:破浪前行中的“生态教育”|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山东省茌平县温陈街道办事处联合校位于茌平县城的西部,距县城约5公里。现辖有希望小学,丁块小学、雷锋小学、前李小学、五里小学五所学校;其中希望小学、丁块小学为完全小学,其他三处为教学点,教职工150余人,在校生2200余人。
经过多年发展,温陈街道办事处联合校在茌平县小有名气,教育教学工作走在了全县的前列,特别是山东政法希望小学,更是聊城市小学教育的一面旗帜。在学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学校将向何处发展?如何把教育做大做强?如何勇立时代潮头,引领教育的发展?突破瓶颈,破浪前行的蓝图不断在温陈联合校一班人中酝酿。几年前,温陈街道办事处联合校政法希望小学取材于民间的舞蹈《牛斗虎》在聊城市获特等奖,后经过改编加工的舞蹈〈伞棒舞〉在山东电视台”谁不说俺家乡好”舞蹈比赛中获一等奖。2009年经反复锤炼,又作艺术加工,并扩大了阵容的舞蹈《泰山童子迎全迎》参加了十一届全运的开幕式殿场演出,获全运会组委会优秀组织奖。农村学校的节目,农村的孩子一步步走上了全国舞台。这一成功让我们深思,并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学生的潜力巨大,只要给他们一个平台,他就会还你以惊喜;在学好文化科知识的同时,还能学到更多的技能,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由此学校开始了发现学生特长,创办特色社团,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这一探索具有挑战性和风险性,能取得家长及社会的支持是探索取得成功的保障,组建家校共同体,文教家庭同时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之中。2014年12月份在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召开的“全国第十届校长高峰论坛”给这一蓝图插上了翅膀。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改革和重庆谢家湾小学的课程改革是该校改革的双翼,温陈联合校的“生态教育”由此开始展翅飞翔。“生态教育”溶铸着对教育的理解与思考,是集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于一体的全面立体的教育;是还孩子幸福童年,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教育。
“发现•选择”教育课程改革的起点
山东政法希望小学从2015年3月份开始进行课程改革,在学校部分年级和班级,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温陈联合校校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推动区域内小学的课程改革工作,让教育从应试教育的老路回归到素质教育的正途。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果,学生喜欢,教师轻松,家长赞成。
1.学生社团活动课程:让孩子找回了童年的快乐
“我们兴趣小组开始活动了!”
“我们又可以去画画了!”
“我也可以去弹古筝了!”
“我们要去踢球了!”
……
2015年初这个学期开始,每天下午一节课后,温陈政法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一脸兴奋地跑出教室,奔向自己喜欢的活动教室或场地在,开始了自己选择的最热爱的社团活动课程。
书法教室里,二十多个孩子手握毛笔,正在临摹字帖,不一会儿,宣纸上就出现了一个个端正美观的楷体字。
绘画教室里,男孩女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正在画板上勾、画、描、绘,脸上俨然一个个专业画家的神态。
舞蹈教室里,十几个小女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在练习几个颇有难度的动作,汗水挂满了孩子们稚嫩的小脸。
音乐教室里,一位年轻的音乐教师正在打着节拍,教孩子们学习弹奏一首名曲。运动场上,有的孩子在踢足球,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踢毽子,还有两个小女生在聚精会神地下跳棋……
……
从教学楼到运动场,不断变换的场景不时给参观者新的惊奇。在这里,不仅有传统模式的语、数、外的课堂教学,有以练习为主的自习课,而且有书法、绘画、剪纸、手工、艺术、体育、诵读等丰富多彩的小学生社团活动课程。
“在社团活动课上,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能够自由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很快乐!”五年级的一个小学生说。
“以前,我女儿不太爱说话,性格内向,每天的作业又很多,整天都不高兴。现在像变了个样,回到家就给我说学校里的事,说得最多的就是她上的那个兴趣班。”
“以前我们家长就是担心孩子成绩差了,不愿意让他们学这学那,兴趣再好也不如考试成绩重要。现在看来,我们的想法不对。孩子成绩不仅没下降,每天还很开心。回到家不用家长提醒就会主动学习,完成作业。”
“自从开展学生社团课程以来,我发现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多了,可以说是阳光灿烂!老师们也反映说,学生们在学习上的自信心也增强了,课堂上更大胆,更积极,很多学生发言的主动性提高了!”政法希望小学校长刁风平说。温陈联合校靖恒海校长说:“我们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在政法希望小学尝试开展学生社团课程,一方面为纠正应试教育的偏颇方向,回归小学教育的本质,二是为农村小学课程改革探索一条新的道路,三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改革探索,把童年还给孩子,让老师们找回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
2.实施“发展•选择”教育,唤醒了儿童心灵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摸索与实践,温陈联合校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改革目标和新课程模式。
改革目标:落实和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树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让孩子从小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让孩子幸福、快乐、自信、健康的成长,发现每个孩子的亮点,充分挖掘孩子各个方面的潜能,让孩子们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课程模式:基础性课程加选择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即:语文、数学等国家必修课程,开设时间为每天上午四节课;
选择性课程为学校开发的若干以学生活动为基本形式的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学生课程兼具选择性和活动性,这些课程是教师经过细致观察和了解,发现并确定学生的兴趣趋向,在此基础上,学校又根据教师的自身的专业、兴趣、特长由教师自己设计开发出来的;这些选择性课程安排在每天下午的第一课后直到下午放学的时间段内。
对于传统的基础性课程,学校也启动了新的改革方案。以语文课为例:首先对语文教材进行整合。教师可以不按照语文教材中文章的顺序进行教学,而是根据师生共同确定的主题进行语文学习。语文学科重视汉字的识与写,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重视精典名篇的诵读。我们把语文学科的改革称为“阳光读写”。
为了把“阳光读写”落到实处,让孩子们更好地读书学习,学校首先精心布置、创设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建设了两个大型阅览室;作为学校建设的重点,每学期都购买更新图书室的藏书,极大地丰富了师生的阅读资源。其次学校还在各年级,各班级以及走廊过道间都建有图书柜,所有书藉都面向学生开放。第三在各年级,各班级建立了读书会、读书小组等组织。第四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和空间,第周安排两个连排的阅读课,让孩子们能够自由读书,轻松读书;阅读课之外,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活动、上学前、放学后的时间读书。
与课程改革相配合,我们在全联合校范围内删繁就简统一建立了教师“三札笔记”,教师把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内容记录在上面,不要求具体的字数,内容须真实,有积累留存的价值。一年年积累下来,当教师退休时,带走的不仅仅是满头的白发和满脸的皱纹,还有和我们身体一样高的文字。其次,我们改革学生作业,建立了人生史记,采蜜集,作品集。各种作业不求多,不求很好,只求真。把真与不真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以此来培养孩子做人、做事要踏实、务实、真实的好习惯。第三,请进来,走出去。2015年12月,邀请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到温陈联合校政法希望小学现场指导。崔其升校长以“掏心窝子”的话语为联合校全体教师作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报告。崔校长的报告给我们指点了迷津,增强了信心,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得以扬帆起航,破浪前行。2016年3月,靖校长到杜郎口中学与崔其升校长,张代英校长交流学校管理经验,现场观摩了教师的文本展示。随后,联合校先后组织两批教师共100多人次,深入到杜郎口中学的教室、办公室等各个场所,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深入交流,听取了各个年龄段教师代表的工作成长经历。老师们深受启发和激励,迸发了强烈的工作热情。
通过以上的准备与实践,我们渐渐的发现随着书读多了,参加的社团活动多了,学生变得阳光了,自信了,快乐了,向上了……校园里时时飘荡着朗朗的读书声,处处弥漫浓浓的书香,在这样的氛围里孩子们的言行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心灵也变得更加澄清明净了。
希望小学之所以能够取得好的效果就是在于抓住了学生与生俱来的对外部世界和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现选择”教育的核心之意就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唤醒学生心中的巨人,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个性支点和梦想起点。教师都以欣赏的目光关注每一个孩子,努力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势潜能,并自觉为每一位孩子成长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促进其优势才能的展示和发展。学校还给学生以充分的权利和自由,让学生完全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自主自愿地在教师开发的活动课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如果在老师们开发的课程中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学生们还可以自己申请,组建新的社团。社团活动把学习的选择、组织、管理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和自主意识。“发现选择教育”还充分挖掘、利用教师的主体能动性,通过课程建设,价值引领,制度变革,逐步开启、唤醒、发现了每一位教师的独特价值、潜能、个性和力量。
开发课程 彰显特色 齐头并进
在希望小学课程实践的基础上,温陈联合校进一步确立了校校有特色的总体指导思想。各校结合实际侧重一点,创造经验,而后经验共享,目标归一,共同发展。
山东政法希望小学发现选择教育,形成了以跨年级、兴趣化、社团化为特色的走班制教育形式。现有古筝、舞蹈、合唱、国画、素描、线描、剪纸、手工、泥塑、绘画、主持、写作、跳棋、书法、诵读等30多个社团。学校在为孩子提供选学内容的同时,还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开设了必学内容,一二年级开设了口风琴,三四年级开设了葫芦丝,五六年级开设了篮球,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
丁块小学确立了“这里没有冬天”阳光教育理念;把二室三型五本为抓手的阳光读写为侧重点。为此学校建设了“两个”开放式阅读室;每周有两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学校创建了阳光读写“三”种常态课型:现代教材基础课、阅读交流指导课、随笔交流指导课;师生积累留存“五”本材料:实用备课、三札笔记、采蜜集、人生史记、作品集。使全校师生成为一个高尚而善良的阳光学子,阳光公民。
学校还创建了葫芦丝、竖笛、线描、剪纸、舞蹈、排球、书法、诵读等多种社团;坚持每天1小时的阳光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得以全面而又健康地发展。
茌平县雷锋小学侧重于让“我就是雷锋”这种意识植根于雷锋小学的每个孩子幼小的心灵,让他们争做雷锋精神的种子,以践行习总书记的“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设置雷锋事迹宣传画,学习雷锋宣言,创设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开展了争戴雷锋像章的活动;学唱雷锋歌,雷锋事迹专题会;组织学生上街打扫卫生;师生共同救助贫困家庭等活动。以此培养学生成为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少年。
五里小学以细节管理为重点。学校着力加强学校管理,培养懂规距,会学习,能做事的好少年。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孩子们每天都能在阳光校园中得到锻炼,快乐成长。
前李小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学校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生个个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两剪(剪头发,剪指甲)两洗(洗头,洗脸)的要求,养成了穿戴整齐,尊敬教师,见面打招呼的好习惯。孩子们又通过打蓝球、踢足球、呼啦圈、跳舞等活动张显个性,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引领社会教育积极倡导文教家庭
2016年3月16日上午,温陈街道办事处霍保生主任,温陈联合校靖恒海校长、付士军、李先强一行4人到温陈街道大刁村,就温陈联合校阳光、生态教育——自然村家校共同体建设与大刁村书记谢遵建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沟通,达成了共识,得到了谢书记的积极响应。自然村家校共同体建设迈出坚实一步。
2016年5月,温陈街道办事处、温陈街道办事处联合校共同发起的《关于创建“自然村·家·校共同体”活动的倡议书》。
前李村李泽长书记接到《倡议书》后和支部委员李福芝商量,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二人迅速行动起来,组建文教家庭,赶制“文教家庭”的标志牌,又拟定“邻里乡情,同学友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16字方针。
村里现有10个文教家庭,全村的小学生分散在这10个家庭里,父母轮流呵护,小学教师轮流指导。每个文教家庭的小院落都收拾的井井有条。屋内收拾利落,均配了小书房、图书角、文教家庭制度和课程表。孩子三五成群,端坐在学校里置换下来的小书桌上,或画画,或练字,或写作业,或看爱国影片,或读书,或排练节目。
2016年6月,茌平县妇联主席赵培荣同志到前李村走访文教家庭,对于这些家庭活动的开展,赵主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为了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多学习,跟上时代发展,县妇联又给前李村捐助了价值一万多元的多媒体电脑、电视,书橱、图书。现在,村里又给每个家庭配备了一个小书橱,购置了一部分孩子们喜欢看的书籍。2016年7月15日,茌平县家庭教育讲师团商玉坤、张晖、谢敏等老师为前李村全体孩子做了两场暑期团队拓展体验活动。
至此,温陈联合校涵盖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生态教育已经全面展开。
温陈联合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得到上级领导和兄弟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两年来,浙江省义乌市苏溪第四实验小学楼启卫校长,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博平中学迟秀芬校长,洪屯中学黄秀林校长,胡屯联合校冯东超副校长,杜郎口联合校于立军副校长先后来校参观、交流、指导工作。聊城晚报、山东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对温陈联合校作了大幅专题报道。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温陈联合校的生态教育会越办越好。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