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清良:柳街民俗收藏家|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推荐人:
吴国先 四川省郫县红光镇人
推荐理由:
钟清良女士从事民间流散文物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二十三年,并从事川西民间民歌,文艺文学收集整理抢救创作,并保护川西农耕与民俗旧器旧物和即将消失的珍贵历史资料。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留住了根,为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化建设作出为卓越的贡献。其事迹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赞誉,利用自住房屋四百余平方米展示经多年精心收藏的川西农耕民俗文物2千余件,各家书画2千余件,并成立了“柳街民俗陈列馆”向社会免费开放。
钟清良,女, 1950年出生,四川省都江堰市柳街镇人,文化程度,初中。她是个地地道道的草根收藏家,有一颗打造柳街民俗,收藏民俗的心 。现任全国浩歌杯乡土文学理事, 成都市收藏家协会理事。喜爱民俗收藏,奇石收藏,抒写田园诗歌、散文、歌词、楹联、乡谚、幽默、笑话,很多作品曾在全国各大刊物发表,特别是2008年《魅力都江堰》荣获全国第四届乡土文学浩歌杯,水晶奖杯,还在中国文学澳门南方经济报, 云南芳草陆续刊登, 同年获四川省老年诗词创作奖。
2014年被都江堰市柳街镇妇联评委评为最美家庭,并获荣誉证书。2008年钟清良的《秋天一抹清凉》出版,当时由于资金问题无法与读者见面,文化界很多人得到消息后, 纷纷到钟清良家要书签名,书当场被一抢而空,很多人认为她是个草根太婆,文化浅淡, 却走在八亿农民太婆前面, 做事敢为人先, 能写书简直是天方夜谈, 不可思议太神奇了。
西北大学教授向永久说:平淡之中见奇异,普通之中见探選, 拙朴之中见精巧,陈旧之中显新颖,文化懂七載,出口便成章,群众忙苦耕,她已生远见,文化最关心,偏选民俗干,宁可饥寒,收藏不惜钱, 清良志向度预不同, 收荒拾废独着眼, 步行收民俗, 挥汗采失传。
独着眼 不凡不选择
她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太婆,生于地,长于地,对农耕文化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好比一个根与绿叶的纽带, 母与子的血肉连理,别人眼里收藏高档,青铜器,玉器,瓷器, 名人字画,她偏着眼收藏农耕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因农耕文化是上下五千年的衣食父母,文化母体的源头,人民是生产力,创造力,是强大的主力军,越是民俗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所以她热爱人民,热爱传统,尊重民俗。
不辞幸苦 孜孜不倦
由于改革开放,经济浪潮的冲击,开发商为了赚钱,拆旧建新, 好多古庙,古桥,古街,老房屋,四合院, 一天天祖传遗物被消失, 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因此钟清良下定决心,哪怕骑不了自行车,也要步行千家万户, 拉网式收集农耕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有时只为一件旧时普通的物件,磨破了嘴皮,磨厚了脚茧,因老的守旧不卖,小的换新要卖,引起了很多家庭纠纷,所以一件东西跑几趟才成交,一晃20个春秋,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了收获。
到目前,钟清良收集了两千多样土宝贝,如: 犁、耙 牛圈、猪圈、锄镰、. 风谷机、拌桶、晒簟、蔸框、木刨、木尺 木锯、风箱、石面盆、栓马石、石狮、石磨、石滚、石桥、升、斗、称、古陶、古坛、古钵、衣服生活类:麻罩布子、家织小布长衫、套裤、补疤衣、补疤围腰, 小孩的猪尾巴帽、老虎枕头、老虎鞋、猫猫袖、鞋、袜、溜勾、尖尖鞋, 还有二十世纪中期集体生产队时的工分单单、上粮单单、知青单单、公共食堂卫生纲要,劳动定额决算表等,很多到钟清良家里参观的人,看到这些票据和当年“劳动一天才挣一角五分钱、每年人头分两斤清油、死小孩借两元钱安埋”的故事,都不由地为当时艰苦的岁月感叹。曾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彬亲自到她家观看, 当时拍了很多照片, 并感叹的说: “国家博物馆都没有她的一些藏品,太珍贵了。”
在2012年,钟清良一次收民俗物件,并将其拿上楼时,一不小心从楼上滚下来,腿部摔成粉碎性骨折,在医院期问,每天像刀割一样刺痛,喊爹喊妈,巴不得一时结束人生,免得痛苦,后来在各方医务人员精心照顾下,伤痛终于一天天好转,半年开始走路;有时候收民俗也会被狗咬,现在脚上到处都还有伤疤;有些人冷言热语,背着议论纷纷, 说疯婆娘,收破荒,人家丢她偏要,脑袋进水有包,牌不打,舞不跳, 活的世上二百五,年轻的时候不读书,现在老来读书学习,还写书,弄得自己家里没钱买米买油。
但钟清良却这样想,普通老百姓没有文化不懂音乐,连高楼层的电梯按钮都不会按。如果底层不努力会更穷,看书写字还能让头脑更灵活,也有益于健康长寿,说不准还能传世界吉尼斯记录。
钟清良收集的每一件藏品, 背后都有它存在的价値, 以小求大。如一个小小的针筒, 装针不锈, 曾为千家百姓陪伴缝表做鞋, 还给苏绣蜀绣莫定了良好基础。古时候的刺绣花鸟龙凤活灵活现,深受海外青睐,所以成了海外商贸的主要商品,通过海上和陆路丝绸之路走向世界,不仅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还与世界建立了良好互信的关系;看似一双普通廉价的草鞋,可它曾立下汗马功劳,穿起轻便离汗起足,助就了红军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爬过雪山,走过草地,飞夺过泸定桥,追撵过敌人,最后取得新中国革命的胜利;再一张破旧的书桌,它背后蕴含了无法比喻的价値 , 像北大清华的高材生,也曾同样在书桌上攻读古文、古诗,成为国家栋梁,创造了今天如原子弹、神州飞船、电子科技等科学。
每件东西都有它传奇的故事,所以钟清良才孜孜不倦收集,现在当地的很多民俗文化都快失传,这些民俗物件离我们已渐行渐远,但这个时候, 我们全社会更应该高度重视, 全力挖掘保护民俗文化,传承弘扬,使后人记住我们的根。
颇有匠心的陈列 亮人耳目
她家是一栋旧房子,门前左右有两颗大树,好像是守护的精灵,到处充满生机活力, 楼上楼下共有3个天井,15个不同的展区, 被收拾的干净有序。室内的墙上挂满了名人的题词字画,展区分为民族魂、华夏之根、春耕图、古石器、古陶生辉、书香世界、小院清幽、石木天地、别有洞天、古香茶楼、寻古追踪、文房四宝等15个;室外院中有石、有水、有花、有镂空的大花床,自然竹根, 树上鸟声蝉声好比森林的幽静, 通风透光。坐在木椅上,品尝一杯盖碗茶,四处观看,名人字画刚劲有力, 大花床的典雅, 奇石的鬼斧神工自然之趣, 鲜花五颜六色浑然一体, 使你沉醉于古典美、文化美、自然美、艺术美。 由于经济困难, 钟清良连周边县景点都没有去旅游过, 可她有超人的睿智, 写的孝文化, 父亲、 母亲真实感人 。 有一次有几个朋友经人介绍到她家参观时, 她念给他们听后,个个潸然泪下说:“写在千百万父亲母亲的心坎上"。她是这样写的:
献给母亲节
坚强的妈妈,十月怀胎是你超负的重胯,
儿的分娩是你鬼门关卡,
月子里煎熬好比铁窗里因下。
无私的妈妈,
奶水血浆哺育儿,怀抱背胯呵护姓,
屎尿糊娘身,寒冬刺骨洗刷,
节衣缩食供儿学,内外操劳撑儿家。
慈悲的妈妈,
儿的伤痛泪长下.千里之外日想梦挂。
崇高的妈妈,
给儿生命,倾尽心血,增纹添霜发,
情比海深,恩比天大,
妈妈,亲爱的妈妈请你放心吧,
儿像涌泉一样滋养我的老妈妈”。
献给父亲节
娇儿呱呱坠地, 你的担子犹如乱麻,
左手照顾爱人的月子, 右手给儿穿戴洗刷;
父亲啊,儿是你种的一標树,嫩绿发枝丫;
父亲啊,儿是你绘的一幅画,心血倾注他;
父亲啊,你的背膀多宽大,城乡一起胯,
农忙种稻种瓜, 农闲进城盖大厦,
肩挑砖瓦骄阳辣, 血泡磨茧似针扎,
重担汗流如雨下,水泥灰尘满面花,
汗水铸金供儿学,手重磨银建儿家,
你为儿成长付出艰辛,儿懂报答,
好好学习,为国为家撑天下,
有父才会有儿的壮大,用孝陪你游天涯。
广受赞誉,惠及社会
她收集的东西没有长眼,又没有媒体宣传,却已传播很远,络绎不绝, 上有世界名人、社会团体、下有群众。
例如亚洲艺术院院长、美籍华人王天齐博士,对她评价: “全国活宝,最有价值的女人”。
黄友兴是中国园艺第一人,是东方巨龙李嘉诚的好友,对她的评价:“女中豪杰"。
西北大学教授向永久对她的评价:“女中骄、竹林凤凰。”
用纸做古建筑模型的季教授对她的评价: “是伟大、爱国的女性”。
还有达县教育局副局长朱占康的评价: “用生命守护文化源头”。
四川文化传媒摄影师林雪的评价:“全国达人”。
四川省羌学会会长张翔里评价: “川西才女”。
研究中国古文学者周发伦评价:“艺盖群芳”。
都江堰历史学家罗义远题词:“集毳成袭”。
四川省民俗专家袁廷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彬亲眼目睹了钟清良的民俗收藏 。
文化团体都江堰市聚源镇分三批来了十几车人, 邛崃文化界也来了一百多人, 总之陆续不断, 个个参观之后伸出大拇指说: “太婆, 你真了不起,用步行、实干,这么一把年纪,凭白己一个人的力量做了这么多事情吗,简直是全国学习的榜样,真不愧是农村的一朵奇葩, 活力传递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