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社长的返乡田园梦,一粒米的故乡|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编辑删除转载2016-10-31 09:48:21

 

为这块土地做点什么

2005年从西南林业大学毕业,姚慧峰跟其他大学生一样,来到首都北京,找到一份医药代表的工作。“从小父母便叮嘱我要好好读书,跳出农村就不用种田。我也想在大城市打拼出一番天地,脱离农村。”勤奋的他很快就升任为小领导,一个月的工资达到1万多。但他很快发现自己受不了整天跟客户打交道套近乎,酒桌文化更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我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反思,觉得在三十岁之前,我应该找到人生方向,应该过有意义的生活。不能再彷徨了。”2010年的一次偶然机会,姚慧峰在CCTV7频道看到一个关于CSA模式(社区支持农业)的采访。当时他就想是不是能回家做生态农业。

正是这个节目激起了他一直存在的“农村情结”。姚慧峰的家乡是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南垣村,一个很典型的江南村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在他的记忆中,家乡是美好的:“以前村里的河水都可以直接喝,小鱼小虾在水里游来游去,我们放牛就去抓。满山都是毛栗子、野梨子、野柿子,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在那个没有零食的年代,这些野果子带给我们很大的满足。”

上学后姚慧峰离家乡越来越远,但每次回去都能看到家乡的不断变化:村民种田开始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村子里的养猪场将猪粪到处乱堆,河水不再清澈,鱼儿消失了,蔬菜瓜果也吃不到儿时的味道,而村子里的怪病却越来越多……

姚社长的返乡田园梦,一粒米的故乡|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7月23日,到南垣村支教的济南大学大学生在给新庄镇孩子上兴趣课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踏在田野里,心里总有说不出的安宁和踏实。我喜欢这里的山水,一草一木,即使已经面目全非。但我总想为这块土地做点什么。”姚慧峰决定实施自己的CSA理念。

于是,他搜索国内做CSA的机构,找到了广州一家名叫“沃土工坊”的NGO。2010年的国庆假日,沃土工坊的负责人郝冠辉跟姚慧峰说,他们有一个CSA项目的实习生计划,每个月只有1000元补贴,问他去不去。

考虑了半个月,姚慧峰决定把握住难得的机会,毅然辞去了高薪的医药代表工作,到广州做实习生。做实习生的一年里,他拼命地看关于有机种植的各种书籍,到不同有机农场去学习,到各农业机构去参观,参加各个农业展销会,与消费者深入交流。

“一年的学习让我了解到当今食品问题很严重。比如瘦肉精猪肉、三聚氰氨牛奶、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用蜡打磨的大米等等。如果吃的都得不到保障,人活着真没有幸福可言。”姚慧峰说,了解到这些后他更坚定了返乡的决心。他打算不用农药除草剂,用有机肥代替化学肥料种植有机稻米,将家乡打造成“有机生态村”。

姚社长的返乡田园梦,一粒米的故乡|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

 

成为一个真正的农民

​      2011年9月,30岁的姚慧峰回到了南垣村,开始践行有机农业理念。令他始料未及的是,父母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村民用异样的眼光看他。

“读了这么多书,钱没赚到,老婆没讨到,还回家种田,好心疼、好心疼啊。”60岁的姚妈妈流着眼泪讲述,姚慧峰从小就听话努力读书,老两口每年辛辛苦苦种20多亩稻田供他读书,就是为了让他不种田。

“我们就是不理解,那些没有读书的人都能在外面混得好,他读了大学还回家种田?这是为什么?”62岁的姚爸爸也哽咽地说,村民见到他就问“你儿子怎么还回来种田啊?”这让他在村子里“抬不起头来,脸上没光”。

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的反对都没起到效果,姚慧峰返乡后第一年用自家的18亩稻田做起了有机实验。

眼看着儿子“一意孤行”,姚爸爸干脆离家到附近的煤矿上做饭去,一整年都没跟儿子说话。姚妈妈也每天以泪洗面,见到儿子就“唠叨唠叨”。

​“这给了我很大压力,很久都不敢出现在人多的地方,每次经过村口时,都逃跑似地走过,不敢看人,感觉他们的眼睛都盯着我。”姚慧峰说,虽然返乡前做好了心里准备,但村子里的环境还是让他感到“窒息”,不时反问自己选择回来对不对。但当想到返乡背后的意义时,他又重新振作起来。

2012年开春,姚慧峰开始种田,但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不会农活。虽说从小帮家里插秧收割,但播种、育秧、犁地、平地、施肥,他样样不会。

“我必须自己掌握所有农活,做出一个榜样来,家人和村民才能相信我的决心。”但当时姚爸爸还在生儿子的气,拒绝教授。姚慧峰只好向邻居求教。“我记得第一次犁田,机器翻三次,双手都是血泡,在这样的代价下学会了。播种也是经过三次锻炼才学会的。担不动粮食,我就买了辆三轮车。”

姚社长的返乡田园梦,一粒米的故乡|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姚慧峰(中)在插秧

 有机水稻实验

      ​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能种出水稻?村民都不相信,于是隔三岔五跑到姚慧峰的稻田里查看。当看到不用化肥的水稻株矮、禾苗泛黄、生长稀疏时,村子里炸开了锅,“你这能收稻子吗?收稻草就不错了。”

姚慧峰借鉴的是做CSA实习生的时候学到的有机种植技术。他在犁地时每亩稻田撒下75至100公斤的菜籽饼,让它与泥土混合在一起做底肥,这样肥性持久。防虫措施采取的是“稻鸭共作”:插秧10天后,把在家养了一个星期的鸭子放到稻田里,每亩稻田放10只就够了,因为鸭子多了的话虫子不够吃;等水稻抽穗扬花时,把稻田的水放干,把鸭子赶上岸。为了防止鸭子跑掉,要用围网把稻田围起来。

但是有机水稻花费的人工也十分多。因为没用除草剂,稻田里的草疯长,天还没亮姚慧峰就扛着锄头去锄草;为确保稻田里有水,他经常要去清沟放水,如果没水的话鸭子就不会呆在稻田里;每天他还要赶鸭子回家,然后给几百只鸭子喂食……

姚社长的返乡田园梦,一粒米的故乡|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姚慧峰每年花2000元租房用作留守孩子的图书馆、阅览室。图书馆藏有新书6000多册,对周边村所有村民免费开放”

一年下来,我几乎每天都在田里面待着。因为第一次做这个事情,很多因素都不确定,心里面总是很担心。”姚慧峰成为了村子里唯一的全职农民。其他农民都是农忙时回家种田,农闲时就出去打工。

到了收获的季节,其他村民纷纷询问姚慧峰收了多少斤稻谷。结果是有机水稻收成仅为亩产250公斤左右,而普通水稻收成是亩产400至500公斤,相差整整一倍。但是姚慧峰将有机稻谷卖给广州的沃土工坊,每亩为1800元,单价约为7元/公斤,而普通稻谷的市面收购价才每公斤2.5元左右。沃土工坊在广州有1000多个固定的有机稻米消费者。

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对姚慧峰的有机水稻做了检测,结果是镉含量为0.13mg/kg,铅含量为0.2mg/kg,均符合有机稻米的国家标准。

“值得高兴的是我一年的付出总算有了回报,特别是大自然这个东西我觉得比人好相处,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第一年收获不错,已经出乎我的意料了。”算下账,姚慧峰的有机水稻产值每亩要高出普通水稻500元左右,而且还节省了每亩50至60元的农药、除草剂费用。

第一年他早晚稻共种了28亩,种植收入约为6万元。而其他农户家庭种田收入和务工收入加在一起也只有这么多。2013年是姚慧峰返乡的第二年,他把哥哥、叔叔的田都承包下来,种了近40亩有机水稻。

姚社长的返乡田园梦,一粒米的故乡|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生态田装上了水稻可视化系统,消费者下载相应APP,就能24小时实时观看耕作进程。

 

“我把返乡种田当成一种事业来做”

​      看到种植有机水稻有较高的收益,村民不再议论姚慧峰返乡的事情了,而是纷纷主动上门询问:“可不可以跟你一起种?”姚慧峰趁机在2013年1月份注册成立了“宜丰县稻香南垣生态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了12户社员,种植面积达到120亩。2013年沃土工坊下的订单是100亩,解决了大部分有机稻米的销路问题。

“农民很直接很现实,你跟他说有机生态是没用的,你要示范给他看,还要让他尝到了甜头,他才会积极去做。”2013年,合作社成员都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收益,有更多的农户要求加入。姚慧峰在南垣村口贴了“入社公告”,打算给社员培训有机农业知识,“让他们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认同有机农业理念”。

“我们成立生态合作社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各种水稻原种,做一个原种基地。一些口感好的品种就扩大规模,一些口感差的就小面积种植,让品种能继续传承下去,保持生物多样性。”至今合作社找到了黄华粘、象牙粘、野丝粘、紫香、油红、黑谷、青优等15个水稻原种。大面积种植的是黄华粘、象牙粘、野丝粘,都是农民自己育种。

姚社长的返乡田园梦,一粒米的故乡|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姚慧峰开犁田机的感觉就像开宝马,很拉风。2011年他第一次犁田,机器翻了几次,双手都是血泡

姚慧峰返乡5年了,从亲人反对,全村人嘲笑,到全村人跟着一起做生态水稻。2012年,姚慧峰示范了30亩;2013年10个农户跟着一起种,成立了稻香南垣合作社,种植面积100亩;2014年,20户农户加入合作社,种植面积300亩;2015年40户农户加入合作社,种植面积600亩;到2016年,全村90%的农户加入合作社,种植面积1000亩。除了发展农业,姚慧峰还利用大学生下乡成立了妇女舞蹈队,舞蹈队从2012年一直跳到现在;还发动身边的朋友捐钱捐书,成立了儿童图书馆,现在藏书有6000多册;2015年还建立了慎修书舍,发动身边朋友来做志愿者,带动村里及周边小朋友来读国学。

姚慧峰的一个更大目标,就是把全村1200亩稻田全部变成有机种植,将南垣村进行文化升级,打造成“一粒米的故乡”,将来来到南垣村,可以吃,可以休闲,可以体验,可以教育,可以住宿,还可以建立自己的工作室。生态田不用除草剂。

姚社长的返乡田园梦,一粒米的故乡|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7月23日晚,南垣村妇女为村民们表演舞蹈。来村里支教的大学生们教会了她们跳广场舞,丰富了精神生活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