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江西上池村

地理:江西省东乡县黎圩镇上池村

历史:千年古村

记录:王新年

古村背景

江西省东乡县黎圩镇上池村,1986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王安石故里上池村。单从镇的名字,1949年以前,一直叫荆公乡公所,解放后更名为黎圩镇。上池村现有七个自然村,人口480多户,基本都是王姓家族,也就是荆国公家族后裔发脉的村庄。这里自王安石祖父开始,至今已经繁衍了近40代了,各分支、脉络在村里各房各派之家谱记载清楚。现存古建筑120多栋,大部门濒临破败倒塌的边沿,极少得到维护、维修。村民传统农作物以水稻种植为主,年轻力壮的都外出打工谋生,现居住在村里的多位中老年居多。小学一所,高峰期280多名师生,现今仅剩20多名师生。

王新年:回归故里 守护乡土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上池村灵魂古建筑世宦祠和王氏宗祠

 

童年记忆中的上池村​​

王新年1976年7月生,1982年,时年6岁,开始有了朦胧的记忆,那时的上池村,全都住在村老房子(明清建筑群)里生活,村里参天古树林立,村内池塘相互贯通,绵延数十里的出村石板路共七条;村内水路清澈,白鹭成群;那时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各自种着自己的三亩二分地,日子很清贫,但很均衡,孩子们在古建筑里的学堂内朗朗读书声,冬天各家制作传统工艺食品,每年正月,村民自己跳起传承千年的马部戏,奏着祖宗留下来的经典乐曲,年年还会外出演出,方圆五十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名噪一时。接下来,每年回家,村周围、村内的一些古树逐年被砍伐,古墓大量被盗,再后来,有些人开始拆老房子搬到村边来建新房,开始是两层楼,2000年以后,开始盖三层,古村周围新房子越来越多,村老城墙也被挖了,铺成了水泥路,古建筑群内居住的人逐年减少,长起了青苔长起了草,古建筑群内逐年萧条,过年过节,传统马步灯每年一次的演出难以为续,甚至有时两年才演出一次,传承下来的节目最后只剩马步灯基本步伐,马步戏基本没法再演完了,一是当年参与演出的村民年岁已大,体力不够,二是年轻人很多人过年才回来,没有几天在家,没时间、精力学习和传承这种他们认为搞笑的古戏了。

 触动心弦,开始忍不住参与村内事物

逐年的变化,孩提时期的伙伴过年时期常常聚在一起,说村里这个没有了,那个又快没了可惜了,随着年岁的不断长大,后来结婚了,也逐渐明白了一些事,对村里丢失的传统,心疼的感觉越来越强烈。2006年,村里最精美的一栋古建筑“大夫第”被浙江横店影视城计划要买走,准备拆了搬到横店去重建,当时年轻人大多不在家,外面来的中间商,将老房子的每块石头都编了号,这要是拆了,整个村的古建筑结构就全打乱了,我恰巧回家办事,赶紧联系村里在外工作的贤达,表明我个人的看法,决不能让他们拆走,一边做房东的工作,这个房子是村祖宗留下来的,万万不能拆走,后号召全村把房子围起来,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制止了该栋房子被拆走的命运。后来想想都可怕,这要是被拆走了,我们这代人如何向祖宗和未来的子孙交代,其他的古建筑如何避免同样被卖的命运,感觉村里再这样下去,不出三十年,全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

从此,我对古村的命运开始无限的担忧,知道了这就是我们的遗产和文化根基,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心里暗自下决心,以后不能全指望长辈了,年轻人也不能低调,要积极参与村内事物,老人总会老的,慢慢会没有精力和能力保护与传承古村文化的。

王新年:回归故里 守护乡土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险遭浙江横店影视城买走的古建筑“大夫第”

事一:建村网站

2007年,我利用工作之余,花了半年时间,借用天津村易通的二级(一级网站要钱太多)网络平台http://shangchicun535876.108cun.com/,为村里开通了网站,将村里所以的文化信息,搬到网络上,然后定期更新维护,一下子调动了全村在外面工作的年轻人兴趣,让大家找到自豪感。后来,开始经常接到外地研究学者、大专院校学生、社会文化人士的电话,调查研究王安石家族文化信息,积极宣称和推广了上池村的历史文化。

王新年:回归故里 守护乡土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 上池村网站截图

事二:迁祖坟

2009年清明前夕,在上海工作的时候,通过报纸,看到了南京将军山出土了王安石父亲王益、王安石长兄王安仁的墓葬,当时心中大喜,凭着印象,感觉家谱也有记载,而且家谱记载,王安石的墓葬在明朝也从南京迁葬回村了,应该说,我们村有这个传统,心想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感觉应该去南京看看,是否可以申请迁葬回村安葬,当时刚刚在昆山买了房子,付了首付,手头上经济相当紧张,顿时陷入很大的矛盾当中,经过三天的思考,最后决定,无任如何要去南京看看,哪怕房子可以晚点买,这个错过了以后也许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于是当晚开始谋划去南京申请迁葬事宜:连夜联系村长,安排几个人来上海汇合,一起去南京,村里没有钱,我拿出房子按揭款先垫,请了三天假,带着四个村民去了南京一看,原来墓葬是意外挖出来的,由于墓葬区涉及高档别墅开发,不迁葬回去以后就永远没有了,咨询了南京相关文物部门,南京保护的可能性不大,毅然决定迁葬回家安葬,江西王安石后裔到南京为先祖扫墓并申请迁葬的消息,通过江苏省十来家媒体的报道,轰动了全国。

王新年:回归故里 守护乡土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 2010年清明前夕在世宦祠内组织活动迎接王安石父兄墓归葬上池村

事三:借助别的平台,大力宣传古村期待引起社会关注濒临破败的古建筑群

2010年,联合柳宗元后裔柳哲先生牵头,我撰写方案,决定在全国成立“唐宋八大家宗亲联谊会”,借助北京媒体的宣传,我呼吁保护上池村古建筑群的呼声传遍全国,引起了全国多家媒体的关注,后又被冠于“拼祖宗”的字眼,我再撰写文章进行反驳,再次掀起了媒体报道的高潮,宣传效果出人意料。

事四:借助北京电视台节目推广古村

2011年,由于成立“唐宋八大家宗亲联谊会”活动的宣传成功,当年北京电视台为柳宗元后裔柳哲一家做了两期节目,“柳家有本难念的经”,我应邀出席节目现场,本不想去,没有钱,考虑到皇城脚下的媒体,文化重地,觉得是推广古村的机会难得,遂决定自费硬座去北京,节目现场,我将提前准备好的画面如愿出现在节目中,达到了宣传呼吁保护自己村庄的目的。

王新年:回归故里 守护乡土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参加北京电视台“柳家有本难念的经”

事五:每年举办“祭祖文化节”活动

王安石父兄墓“回家”后,通过媒体的前期宣传,也因应传承尊老敬祖文化和扩大影响的需要,每年的清明节,组织策划村民举行祭祖文化节,其目的一是全体村民自己传承祭祖文化;二是接待全国各地尤其江西王氏到村祭奠王安石父兄墓的外地客人,到今年已经举办了第七届,以此来扩大村庄的影响力。

王新年:回归故里 守护乡土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2016年清明节期间上池村举办第七届祭祖文化节,祭扫王安石父兄墓

事六:积极邀请外地文化人士高等院校师生进村调研、参观考察

每年的寒暑假,重大文化活动,见缝插针向湖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北京大学等知名院校发邀请函,邀请研究王安石、研究政治改革、研究宋史、研究农村发展的大专院校,诚邀他们的来考察、做研究,顺利和《百家讲坛》康震教授、河南大学郑立群教授、南昌大学王熊文教授建立友好联系,表达我们村欢迎研究学者进入,热情好客之愿望。

事七:积极敦促政府职能部门为古村古建筑、古树立牌树碑

这些年,为了宣传、推广、保护、传承古村文化,多次和基层政府,文化职能部门、文化机构积极沟通,先后敦促县文化馆为“世宦祠”挂保护牌,大夫第、十家书院古樟树等树立保护牌,编号等基础性工作,从而加强村民传承保护古建筑意识。

王新年:回归故里 守护乡土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上池村灵魂古建筑世宦祠和王氏宗祠

事八:主动和媒体建立良好关系

这些年,主动或被动式的,和江苏电视台、扬子晚报、金陵晚报、现代快报、江西晨报、江南都市报、抚州日报、临川晚报建立过联系,并都发表过大量宣传古村的文章,力求扩大影响,引起外界注意。我的中心思想就是,面对日益濒临倒塌的古建筑,时间刻不容缓,我们这代人尽力而为之,成不成图个良心安慰,仅此而已。并将这种想法,在不同场合灌输告诉更多的村民。

事九:引领年轻人参与非物质文化传承和保护

每年或隔年,村里都会搞“马步灯”戏,目的是传承和图个闹腾,都面临没有演员参与的问题,年轻人多害羞,年老的体力不支,希望有人来学习,为了学习敲打演奏乐器,有时就得突破心理极限,主动学习,带动气氛,呈上去下,摈弃不好意思的观念,去影响和传递文化传承、守护道义、坚守民风、习俗,引领正能量。

王新年:回归故里 守护乡土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学习荆公演奏乐器敲打(从左至右第三位为本人) 

事十:感谢上海知青,救助患病少女

应该说,上海知青下放村里到回城的时候,我是很小且没有任何记性的,上海工作期间,了解到上海共有十位青年下放上池村,并付出了青春,为我们村培养大量人才,淳朴的村民是不知道表达谢谢的,只要有机会,我都要表达我对他们的尊敬和感谢,当年知青现在都年岁已大,时常有江西村民对他们表达感谢和问候,他们由衷的感到欣慰。

2015年,村大学生王亚芳得绝症,看村民束手无策,我连夜撰写求助日志,向社会发出呼吁,联系媒体做宣传报道,联系志愿者上街募捐,成功为王亚芳募集资金十多万元,尽管后来由于医疗技术的局限性,未能挽救成功王亚芳,但让村民见识了社会的力量,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毅然决定回归故里

     ​ 对家乡深深的情怀,这些年的付出,我也得到很好的回报。2013年8月,上天赐予我一个“光头强”,别说我重男轻女,儿女双全也是人生一大乐事,更加坚定了我的爱乡情怀。

2015年,在总结这么多年做过的事,总感觉一个人常年在外,再怎么努力也有有限的,老人越来越老,年轻人多在外不肯回家,中间视乎成了断代,很多村里事难于驾驭,作为中间年龄层,通过深思熟虑,决定回老家,先从经济上入手,带领村民注册成立合作社,搞生态种植,于是成立荆公农产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生态种植,消耗农村剩余劳动力,给古村带来新气象、新观念、新风貌,在用人上,重点照顾贫困户、移民户(王安礼后裔),积极努力开展电商业务,将家家户户剩余的农产品、土特产销售出去,想法设法增加村民收入,只有富裕了,村民文明程度才能更快提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守护才真正有希望。

2016年年初,合作社初见雏形,我完成互联网+基地+农户的全面布局后,将2009年购买的房子卖掉,毅然决定举家回归故里,虽不是衣锦还乡,但还是受到很多人的不理解。回家后,我就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古村保护传承的工作,一边经营合作社,一边守护着古村的这片故土。有空时,我教独居单身汉贫困户骑电动车;下雨天我找80岁以上老人聊历史、聊见证,听老人讲故事;积极配合乡政府申报3A旅游景区;为外来游客做免费导游;向农民学习种田知识等等。总之,我的回归故土,是带着深深的热爱,为古村带来了新的期许,县政府将我列为返乡创业人员,问我,外面有房子,为什么还想回家,我说,家乡的月亮更圆,就这么简单。

王新年:回归故里 守护乡土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

未来想做的事

      ​1、和时间赛跑,争取抢救性保护更多的古建筑(近年村民自发完成的古建筑维修有荆国世第门楼、荆国家声门楼、荆公古桥、安上古祠遗址等);

2、抢救性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上池村马步灯、马部戏、荆公家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青年人传承乐器的打法;

3、带领更多村民走向致富的道路,引领在外面打工的青年,在外富裕了学会回馈家乡建设,脱贫走向更文明,丰富村民思想,做有尊严、有灵魂、有厚实的村民,为荆公文化传承去灰色、添彩色。

4、力图影响村民回归淳朴民风,做回自己,不受、少受世俗和低俗社会不健康文化影响,给先祖添荣誉;

5、引导想回家创业的年轻人(已经帮助2个青年回家从事电商业务),引领大家抱团,共谋发展;

6、尽快建立村级农耕博物馆,让古村农耕文化找到载体;

7、对老人进行影像视频采访和录像,实现数字化存底,永世保存。

8、建立村级时间银行,让中年人为老年人服务的时间存档,等老了享受同等时间的免费服务,以此延续发展,解决由于留守老人子孙繁忙,没法照顾老人的尴尬的普遍现象。

 

目标心愿

      ​将上池村在现代社会进步大环境影响下,逐步恢复有形的古建筑,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村环境越来越美,人们生活安康,精神丰富,文化保护更完整,古今文化更融合,和谐、秀美、富裕、健康、有灵性、有思想、有深度、有渊源、有故事、有传承的美好乡村,成为城市都市后花园,成为幸福、自豪、宜居的古今相容的现代化和谐文明村庄。​​​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