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

马新兰   宁夏同心县韦州镇民族幼儿园

推荐理由:

我与杨翠霞共处27年,有目共睹杨翠霞27年为这个家乡做出的贡献,作为外乡人,把青春年华已步入人生的中年奉献给这快土地,这是何等的不容易。当她刚来到韦州时,她原本可以在我所任教的学校里获得一份好的、稳定的工作,但是她为了挽救更多的穆斯林失学女童,放弃了这一职业而去重新开辟了一份新的事业。在她工作的将近30年内,她没有工资。这近30年中改变了这个地区封建思想残余所导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这里的女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放弃读书而去为人母为人妻,没有一丝地位可言。杨翠霞的东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给了这些女孩子一个发展自己,学习知识的平台,让她们在三年学习中习得技能,首先在经济上获得地位其次才能在家庭和社会中获得价值。

杨翠霞,女,回族,生于1968年11月4日,韦州镇南门村人,多次被推选为县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自治区伊协委员,吴忠市伊协常委,先后被县市区授予“和谐文明家庭”、“双学双比”、女能手、“慈善好人家”、“孝德之心”等荣誉称号,在1994年第四届“世妇会”前期,由北师大与宁夏教科所联合主编的《创造平等口述史》中刊登了《我的教育梦》文章,描述了她对女童教育的见解;1998年她又接受宁夏电视台“五色土”栏目专访,记者发表了《成功从奉献开始》的文章,讲述了她为妇女教育事业所做的业绩,并被《人民日报》进行转载。杨翠霞现任同心县东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以及吴忠市妇女儿童发展中心主任。

创办女校不畏道路坎坷

韦州镇东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创办于1989年8月9日,在时任韦州大寺伊玛目的海长培阿訇(系海东阳第十二代嫡孙)的鼓励和支持下,为了打破当地“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传统礼教观念,从内蒙古呼和浩特清真小寺聘请杨翠霞来韦州办学。杨翠霞以新颖的教学方式掀起了韦州乃至宁夏各地开办穆斯林妇女教育的高潮。办学的道路十分坎坷,在杨翠霞刚来到韦州镇的时候,她明白路就在自己的脚下,自己的道路自己去走。当她第一次走进所谓的教室的时候,看见这个房间大概有十几平方米,墙上有一块小黑板,地下有七八根盖房用的椽子,里面是休息地方。当时她惊呆了,外面来了上百名学生,真不可思议。当然,外面虽说是上百名学生,很可笑, 年龄大小不一,最大的有八十岁,最小的也只有五岁左右,其实所有的人都是来看热闹的,让他们好奇的是哪有年龄这么小的“阿訇奶奶”,哪有这么狠心的父母让他们来到这遥远的地方。当时她就在学生中做了一个调研:在这个地方女学生最高学历是四年级学生,大多数几乎都没有进入学门,问起原因,有位女孩胆子很大,手拿葵花一边嗑一边说:“阿訇奶奶,俺爹说了,只学经字,不学汉字,因为汉字都是汉民学的,老回回不能学,再说了念书只是给婆婆家念了,父母没有必要花这个钱,念经的目的就是会念《古兰经》,会礼拜就达到目地了,我们十几岁就要嫁人,学会做家务活才是真本事。”就是在这么一个恶略的环境下,杨翠霞开启的她的办学之路。当时的学校是临时组建的,没有正规的制度、课桌,学生们坐的都是木头桩子。慢慢的,在杨翠霞的努力以及当地老百姓的支持下,学校一步一步趋于完善。由于杨翠霞是外地人,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在分外封建以及陌生的环境下要打破传统自然会受到很大的挫折,当地的人会因为保守而为她设下种种的艰难险阻,可是她不怕,因为 她懂得要想实现奋斗的目标,必须越过每一个艰难的坎儿,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世上流传孟母三迁的故事,今天她的办学正是沿袭这一优良的传统。

1994年海坟 (现在东阳职业技校)历经一年多的艰苦创业初具规模,由于经费短缺,管理方法不当,频临倒闭。经校董相商,毅然聘请在第一所女校已任教五年的赫蒂哲--杨翠霞为学校校长。海坟女校在赫蒂哲--杨翠霞校长的带领下姗姗起步,可是,因为校舍面积有限无法扩建,距离清真寺太近(与海坟清真寺一墙之隔)等原因,给安心办学和学生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杨翠霞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经过一番努力最终将学校搬迁至现在的位置,并更名为韦州东阳中阿女校。在学校创建初期,不仅要抓教学还要注重学校基础建设,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幸好有不少好心人的帮助。2002年9月凭借真主的默助,借旁边东环寺的赛百布,在只有4000元储蓄的家底下大胆的接纳了价值20万元,占地2500平方米,建设面积为48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作为校舍进一步扩建。韦州当地的一些女孩子,在15,16岁就会出嫁。随着义务教育的发展,有一些女孩子会上完小学,最好的会读完初中。可是读完初中后就面临着嫁人,所以杨翠霞开办的东阳中阿女校就为这些不想早日为人妻为人母的女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习技能、寻找人生价值的场所。

杨翠霞:乡村自然教育,我的教育不是梦|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努力就会有回报,在杨翠霞的努力下,在政府各级领导和教育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东阳中阿女校正式被自治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批准纳入正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并颁发相关资格证书和办学许可证。经教育部门命名,原“韦州中阿学校”现正式更名为“同心县东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发展至今,学校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14名,在校达到200人,实行三年一贯制,全封闭式管理,设置阿语,导游等多个专业,学校自成立至今已有16届毕业生,共400人,其绝大多数已成为穆斯林的佼佼者,培养出的学生从事“阿语翻译”的有1000余人,到埃及爱滋哈尔大学、苏丹大学、也门科技大学、孟加拉大学、巴基斯坦国际伊斯兰大学,土耳其等深造的有50余人。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达成办学目的,杨翠霞为此建立了办学总目标与具体目标:始终以发展民族教育、以培养社会对外劳务输出、对外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特殊人才为目的,面向广大穆斯林贫困女孩,力求改变“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传统观念,让这些女童免受传统的伤害,在学校的三年中,能够是这些女孩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有价值、有知识、有技能的穆斯林女青年,为社会和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在她的正确办学下,宁夏电视台、吴忠电视台、宁夏日报、吴忠日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部分专家教授曾亲临该校参观指导。2003年同心县劳动就业局把学校列为全县的阿拉伯语培训基地,并举行了挂牌仪式。2006年以来分别有吴忠市劳动就业局局长、区政协副主席马瑞文同志,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长武平同志亲临学校调研,考察培训情况,并做出工作指导,为学校的培训工作给予了极大的鼓舞。

25年的艰苦创业,不但为韦州镇的妇女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也为韦州镇的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中国与伊斯兰各国贸易往来尽了微博之力。学校成立25年以来,坚持与主流教育接轨的办学精神,充分展示教育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不断发展和完善各项基础建设,壮大教师队伍,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优秀人才,为发展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赢得社会的普遍赞扬。

25年的她已经与这块陪伴成长,为实现她的教育梦想而患难与共的韦州土地结下了深厚情感,她已经是韦州人的 一份子。25年她已经生根开花步入结果,同时看到韦州人对她的期待,她想利用有限的生命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

杨翠霞:乡村自然教育,我的教育不是梦|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

公益之路爱心扶贫

2012年12月初她有幸在北京参加了惠泽仁与友成新公益大学举办的“新公益领导人的培训”,从此她又开始行进公益之路。

2015年3月得到韦州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东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暂时地址)举行宁夏吴忠市东阳妇女儿童发展中心挂牌仪式,参与这个机构的人员是:政府部门的书记,妇联,宗教界的大寺伊麻目,教育战线的老师,西区影像工作室的导演,以及韦州镇杰出青年,勇花志愿者等。他们的业务范围,面对整个韦州镇。从银川青创接纳项目:深圳李连杰的温暖包,美国的TOMAS鞋以及其他项目,解决贫困学生的困难。接地气的挖掘 韦州历史文化遗产,扶贫救助,最大的项目就是因本地的特殊性给这个地区带来的一场灾难,许多孩子的家庭已经支离破碎,他们的监护人不再是父母,而是两代受苦的没有文化的爷爷和奶奶,为了改善这些孩子的现状,让她们健康成长,号召更多的妇女参与,在广州,义乌 ,吴忠以及韦州本地建立了“爱心妈妈”团队,让这些孩子们感到有妈妈的关心与爱的温暖,帮助她们成长。现在已经有80多个女孩,她们也有了新的学校,取名为“勒赫曼爱心家园”。

​这是爱的传播,2015年12月5日也就是世界公益日,韦州又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青年志愿者团队,并注册为韦州穆斯林志愿者协会,男女1000多人,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与成绩的肯定。

这就是她从内蒙来到宁夏27年从无间断的工作,因为她爱这份事业,爱这块土地,爱这个家乡。

杨翠霞:乡村自然教育,我的教育不是梦|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