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

许飞进 南昌工程学院

作者:

曹涛颍 乐平政研室​

王长寿:民间文物保护的使者|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

曾有不少干部说他好管闲事,最终被他感动;曾有不少村民说他老大不小,还犯迷糊,最终被他带动;曾经三番五次、五次三番碰壁,文物申报的道路最终被他走通。他,就是年届58岁的江西乐平市涌山镇涌山村人——王长寿。

王长寿:民间文物保护的使者|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与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的合影

辞掉工作专职民间文物保护

名不见经传的王长寿,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但他五年如一日的文物保护举动,着实让人感动。2006年以来,他用他的诚心、他的毅力感动了他人,他用他的眼光、他的思维争取了更多人的支持,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乐平市民间文物保护使者。

王长寿,头脑活络,对事物有他独到的见解。年轻时有过许多抱负,他都一一实践着。步入中年,在乐平市移动公司有一份稳定且收入可观的工作。然而每当他看到家乡一栋栋精美的古建筑悄无声息地消失,他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痛楚。

在随江西电视台2套和江西日报记者去浙江的跟踪报道过程中,王长寿见到了久违的家乡古民居——司马府第。端详着坐落在浙江义乌佛堂镇的这座古老的司马府第,他认出就是自己家乡涌山镇的司马府第。他上前果敢询问,果然是原位于乐平市涌山镇涌山村的司马府第,买主是义乌市佛堂镇南江民俗文化村的总经理朱有富,仅用18万元整体买下,整体搬迁而至。如今这座古色古香的司马府第,已经成为该镇一道亮丽的风景,前来观光的游客纷至沓来。

带着一古脑儿疑问,带着仰慕的神情,王长寿继续究根问底。原来通过朋友介绍,朱有富在涌山镇现场考察,一下子就看中了这座古宅,他前后来回奔波于浙江、江西七八趟最后才谈妥成交。为了使这幢古建筑保持完好无损,朱有富还特意从杭州请了专业拆房队伍。光房子就拆了一个月,木头、石块、花窗等装了满满6辆9米长的大卡车,仅整体搬迁运输费用就远远超过了13万元。2006年5月照原样翻建时,为了尽可能地保持原汁原味,朱有富又特地请了我省专业建筑队伍施工,前前后后总共花了一百余万元。

看着这幢构思精巧、造型奇特的正宗饶派建筑,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富丽堂皇的司马府第,看着这幢曾让涌山人引以为豪的无价之宝,竟以18万元的贱价被浙江商人买走,落户他乡,王长寿撕心裂肺般疼痛。正是这件事促使他毅然辞掉优越的工作,专职民间文物保护工作。

      “为什么这么富有文化底蕴、富有艺术内涵、精致无比的古建筑,在我们家乡当成废物贱价卖掉,而浙江人却当宝贝买去”?王长寿一次次扪心自问,却始终找不出答案。在此事后的几年里,细心的他惊异地发现,在自己的家乡不止是司马府第,已有11幢古建筑被陆续整体贩卖,先后在浙江、上海等地“落户”,有的局部建筑还流向海外。目前,家乡虽然还剩下一部分古建筑,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这样的现状,让土生土长的王长寿惊诧不已、感叹不已、揪心不已!

我一定要为家乡古民居做些事!王长寿下定决心,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人们普遍认为“吃力不讨好”古民居文物保护的艰辛之路。

王长寿:民间文物保护的使者|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2016年6月南昌工程学院师生在涌山考查古建基地 

留住古民居,就是留住文化根须

      “自然遗址、古戏台、古民居,损毁了,流失了,就再也不能回来,留住古民居,就是留住文化根须。”——王长寿

      ​生在长在历史长达1600年、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气息浓郁的涌山村的王长寿,对文化遗产、古民居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他现在居住的房子就是一幢有着180年历史的古建筑,是江南保存比较完好的古代私塾,一位来自北京的商人曾经出价20余万元要买下整幢房子。20余万元!这个数字对于中部欠发达地区的乐平、特别是对于生活本就拮据的王长寿家来说,那可是一个天文数字,是一个让他家庭生活瞬间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数字,但王长寿丝毫没有动心,而是淡然地、当场拒绝了这笔交易。

2009年上半年,涌山村委会曾试图将一栋精美的民居以6万元的低价出售。这件事被王长寿知道后,他就立即出面阻止,迫使交易中断。文物贩子找到他,直接拿出5万元现金,妄图收买他,让他不再干涉此事,但被他当场严词拒绝。市委市政府获知此事后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省内各大媒体均对此事做出了跟踪报道。

在08-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大普查中,王长寿积极参与乐平市文物局的文物普查工作,得到了领导的好评,并作为典型人物报省文物普查办。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仅在涌山就新增了5处乐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已申报省文物保护单位。

自从08年9月辞去乐平市移动公司区域经理后,王长寿便一头扎进乡村,走村串户,全身心扑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劝阻村民抵制拆卖古民居之风,自觉保护古民居,为文化产业积淀历史,为子孙后代积淀文化财富。但没想到的是,在一次劝阻中,王长寿却被四位村民指责为“多管闲事”,甚至还扬言要打他。

王长寿完全理解村民们的心情。因为法律并没有给古民居建筑一个明确的身份。那些古民居建筑都是私有财产,屋主要出售,目前除了劝阻,并没什么强制性措施,毕竟他们的买卖是合法的。这个问题,着实让王长寿感到无奈和无助。

一指无巨力,握拳力千钧。只能维持温饱的王长寿无力一人保护古民居。于是,他着手动员更多有识之士、有实力之士行动起来,联合出资保护目前尚未被卖掉的古民居。在他的努力下,这支民间文物保护队伍越来越强大,经济实力越来越雄厚,保护活动范围越来越广泛,保护效果越来越明显。

精诚所至,金石所开。王长寿等民间文物保护队伍的赤子之举,终于感动了乐平市相关职能部门,由过去担心他们越级上访变成无话不谈的朋友,由过去怪他们好心办坏事,视他们为多管闲事的无聊之士到邀请他们参与文物保护甚至与他们联手保护民间文物,成为乐平市一股文物保护的重要力量。

王长寿:民间文物保护的使者|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中国戏曲学院2011年在涌山村考查

我将一直奔波奋斗下去

      “我将一直奔波奋斗下去,直到真正有实力的人来开发、保护。”——王长寿

       ​王长寿,有股倔劲,认准的事,非坚持到底不可。

在保护古民居、自然遗址道路上,王长寿一上路,就再也不曾停步,也不打算停步。即使在痛失父亲的那一段时间,他也没有放弃。用王长寿的话说,可能是他“内心深处的那种文化产业情怀超乎一切”。

正因为有着强烈的文化产业情怀,他对古民居保护,近乎痴狂。

在这几年中,不知有多少个日夜,他不敢合眼,每天都要奔走于古民居中,看看它们的现状,看看它们是否完好。不知有多少人,对他翻眼,怪他“多管闲事”,在背后对他指指点点,说他“吃饱了饭没事干”,甚至扬言动手打他。不知有多少老板拿出三、五万不等,软硬兼施地要他别管闲事,都被他拒绝。不知吃了多少单位的闭门羹,甚至被误认为缠访。不知有多少个工作日,他奔走于上级部门争取支持,仅靠一些干粮充饥,仅在简陋的旅馆住宿。一切的一切,甚至是人格上的侮辱,甚至是花光家里积蓄,他都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得到了当地党委和市政府的支持,得到了相关职能部门的认可。

王长寿深深意识到,古民居保护单靠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借助于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撑,将古民居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涌山镇的古遗迹不仅是涌山村的古民居建筑,还有旧石器时代山洞遗址。在他看来,申报文物保护单位,是保护古民居最有效的途径,也是给未来旅游业发展作一个铺垫。于是,2009年5月,王长寿便开始积极行动起来,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级相关部门。几年来,不仅乐平与景德镇两地的相关部门留下了他无数次脚印,而且省城甚至国家有关部门也是如此。“在这条路上,我所经历的艰辛与无奈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有时见不到领导,我不罢休,就坐在办公室等待。为了节省开支,每天吃饭,我也只是吃炒粉或炒年糕之类的副食。晚上住宿,我也只挑便宜得不能再便宜的简陋旅馆住宿。”如今,王长寿已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家庭生活举步维艰。说到此,王长寿的声音近乎哽咽。

2009年8月,王长寿自费组织有关历史文化名村专家到涌山实地考察,同时组织涌山镇主要领导到浮梁县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进行考察学习,并获得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相关申报资料,同时获得了镇领导的支持。2010年,王长寿邀请中国戏曲学院的专家教授先后两次来到涌山镇,对涌山古民居、古戏台做了实地考察,通过他的努力,乐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戏曲学院达成共识,中国戏曲学院把乐平古戏台定为教育科研基地,并召开了第一次研讨会。专家教授们对王长寿的行为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乐平古戏台与古民居将来一定能够转换成旅游经济。(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党宁教授对乐平古戏台保护的评价:乐平地区的古戏台以及古祠堂、古民居的建筑风格与人文背景,在整个中国具有独特的特质与价值,其与晋豫区域的差异是明显的,与相邻的江浙也多有不同。在今天的人们保留了一份殊为难得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些国宝级的文化遗存,破损严重。所幸的是政府已注意到了这一文化遗存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民间人士对文化遗存保护意识的觉醒。王长寿先生放弃原职工作,主动投身于这一文化工作,令人钦佩、令人鼓舞,也让人看到乐平地区传统人文精神复兴的希望,王长寿先生对文化遗存的保护工作是功不可没。我相信历史会证明,并彰显王长寿先生今天工作的价值。2011年5月3日党宁于北京)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长寿通过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努力,目前已成功将涌山村申报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材料送至省各有关部门。省建设厅、文化厅及有关专家赴涌山做了实地考察后,引起高度重视,其中的王氏宗祠与涌山旧石器时代山洞遗址已请专家做好文本,正在分别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此举受到了乐平市前任书记张良华和市长廖云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而正当王长寿坚信“胜利的曙光”很快就会降临时,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妻子悄悄被病魔缠上。前不久,王长寿把突然感觉身体不适的妻子带到江西省胸科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告诉他,妻子患了胃癌,而且已到晚期。这晴天霹雳,让王长寿痛心不已。妻子身体发生病变,痴迷于保护古民居的丈夫,平日里却丝毫没有觉察。王长寿内疚道:“是我忽略了她,要不是我,她不会得病的。”王长寿的妻子每个月要进行一次化疗,每次化疗要花去好几万元。这种状况,无疑让王长寿原本捉襟见肘的家庭雪上加霜。

看着妻子日渐消瘦的脸,王长寿决计要好好地陪陪妻子。可贤惠贤淑、始终不曾有怨言、默默支持长寿保护古民居的妻子,从容道:“寿仔,保护古民居,利民利村,别让这么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要继续坚持下去,我会一直支持你,直到生命最后的时刻……”王长寿珍藏妻子的话语,更加坚定了信心,一定要把古民居保护这条路走下去,直到真正有实力的人来开发、保护。然而让他遗憾的是,他的爱妻由于病危还是离开人世,也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打击。

      “梅香幽远,飘飞千万里。而文化情怀,便是那幽幽梅香的一片魂。一个人最重要的情怀,应是文化情怀。有了文化情怀,才能站在高处看风景,才能穿越历史尘埃与功利迷雾。”这话听起来颇为高深,但说这话的王长寿却是个没读过几年书的人。王长寿为何能说出这样的话?原因很简单:就是他对文化产业的领悟,相比一般人要透彻许多。

乐平市博物馆余馆长对王长寿作了一个高度评价:

一、在他自己资金困难时期,义不容辞的将乐平涌山申报江西省历史文化名称。在此期间,他做了大量数据整理和材料收集工作,并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和一致好评。

二、为了更好的保护古戏台和传承古戏台文化,多次与中国戏曲学院联系,最终让中国戏曲学院将乐平古戏台定为该院教学科学基地。

三、在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下,成功配合市政府迫使旧石器遗址旁边的企业採石场停业。他的参与下从採石场的停止作业到乐平市涌山鸡公山遗址专家咨询会的召开仅用了短短的十五天,此次会议的成果涵盖了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直至商周时代非常长一个时期的古人发展史。在多个溶洞中发现一批有价值的文物,同时人类活动的轨迹在一座山上完整的体现实属罕见,改写了景德镇的陶瓷历史。

2013年获得第六届“薪火相传”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在他的努力下2013年涌山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2014年至今,争取到国家专项资金1300万,为涌山的文物保护修缮提供了支持。

王长寿:民间文物保护的使者|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 王长寿连续四届参加全国〞村长〝论坛

王长寿连续四届参加全国〞村长〝论坛,期间广交朋友、了解成功发展经验和成果,通过参加全国〞村长〝论坛,宣传涌山历史文化名村项目的推荐,把全国优秀的村庄管理与发展成功案例,引入涌山古村管理与发展并争取项目资金投入。通过项目对接平台,引起了部分投资商高度关注,确定对涌山进行考察和投资意向。

被王长寿的事迹感动,2016年9月14日,清华大学德高望重的80岁高龄老教授(原建筑学院副院长)住建部专家单德啟专程从北京到涌山实地考察,涌山历史文化及传统建筑的独特性得到了单老高度认可,并愿意免费为涌山代言推广。

涌山古村的历史文化、宗祠戏台建筑文化、人文价值将得到不断的提升,必定成为聚旅游观光、科普考察、影视拍摄重要候选地,涌山文化产业发展正值最佳时期。我们应该努力汇聚专家学者的知识与智慧,凝聚社会各层力量,把握住历史机遇,共享发展成果。

王长寿:民间文物保护的使者|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爱故乡
与单德啟教授的合影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