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家恩(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

 

2015年2月25日,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特邀研究员、中国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筹)理事潘家恩走访了“2014爱故乡十大年度人物”张书岩先生,并对他创建的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作了深入了解。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福建省屏南县棠口乡漈头村,位于屏南县中部,距屏南县城仅5公里。始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至今有1138年历史,是屏南历史上“四大书乡”的领衔者,曾有“屏南好漈头”之美誉。漈头村的科举文化、民俗文化、戏剧文化、武术文化、饮食文化和文化古迹名闻遐尔,拥有四张国家级名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村中的古老剧种平讲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村歌《锦绣漈头》被评为“中国十佳村歌”。

漈头村是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近年开拓的福建乡建试验点,由他们组织的蹲点大学生(福建龙岩学院)推荐的“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创办人张书岩,获得了“2014年爱故乡十大年度人物”。老先生今年已经66岁了,漈头村是他的老家。张书岩曾当过老师、乡长、旅游局局长,糖尿病20多年,退休后本想回家养老,但看到乡村破败、古物被毁后,投入全部精力财力(借贷100多万),靠一己之力自费修缮了12座清代古民居,在本村及周边地方收集农耕及相关器具文物一万多件,展区面积3000 多平方米,

让走访的潘家恩老师非常敬佩且感动。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漈头村村口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廉政及雷锋精神教育基地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博物馆正厅

自获得“2014爱故乡十大年度人物”后,张书岩先生干劲更足了,决定从今年春节开始,博物馆对外完全免费,做成一个纯公益性的教育基地,让更多人感受耕读文化。去年12月参加“第二届中国爱故乡论坛”后,他自己又去修新的老房子,从2米多高的楼上不小心摔了下来,万幸的是,住院后,现在已经基本恢复了,村里有半数的老乡都去医院看他。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本地用于保存种子的器具,每节保存不同种子避免串种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准备开发的“耕读”文创产品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张书岩先生很看重“爱故乡”荣誉,这是他获得的“2014爱故乡十大年度人物”奖状和奖杯;对爱故乡的认同,形成新的工作动力

经过与张书岩先生的探讨,拟定今后将在三个层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文化的保护、研究与交流工作。

一.在福建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设立“爱故乡工作站”,作为乡建志愿者多形式参与的集成平台。拟定2015培田春耕节(4月4日—6日)后举行揭牌仪式。

二.记录撰写深度案例,纳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文化子课题。

三.推动民间乡土博物馆交流。

走访后,潘家恩感触很深:在外做了十多年乡建,一直想为家乡做点事,现在,邱建生、何慧丽、肖青都已迈出了这一步,希望它能成为大乡建新十年的一个新突破!

在“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之歌”中,我们看到了张书岩先生的创馆期许:“刀锄犁耙话沧桑,文物件件留乡愁。胸怀家园天下事,中华文明传千秋”。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上图:刚编的农耕博物馆歌,游客参观时作为背景音乐播放

右图:耕读传家——张书岩家的小菜园

 

(图文:潘家恩)

 

 

福建省连城县培田爱乡会揭牌成立2015.4.5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2015年4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全球共生研究院、滋农(福建)规划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培田春耕节”在美丽的福建连城县培田古村落举行。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本届春耕节为期三天,包含春耕民俗活动、培田大地民谣音乐节、稻田剪纸画、海峡乡村文明论坛和百万游客V游清新福建体验活动等。此次春耕节以农耕体验为主线,让村民和外来游客共同参与,旨在通过节庆模式,结合传统风俗、乡土资源和现代文化创意,让农耕文化在代际上得以延续和传承,唤起农民在时空上的“群体记忆”,让更多人深入感受浓浓的乡愁。

开幕式上,由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讲师潘家恩和连城县冠豸山风景区管委会主任杨晓春共同为“培田爱乡会”揭牌。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培田古村落是一座拥有800年历史的村落,是目前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经典之作。十多年来,培田村民在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协助下,在保护培田古村落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培田精神,正是爱故乡的精神原点所在,值得人们敬仰学习。“培田爱乡会”的成立,希望能为培田村凝聚人心、促进培田古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春耕节期间,同时举行了“2014中国爱故乡年度人物事迹展”。

 

 

福建省屏南县耕读文化博物馆爱故乡工作站揭牌成立2015.4.6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2015年4月6日,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大门前鞭炮声声,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原来,这里正在举行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中国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等五个部门联合授牌的“爱故乡工作站”揭牌仪式。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张孝德、宁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何必良、屏南县政协主席周芬芳共同为工作站揭牌。中国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黄志友代表爱故乡组委会也出席了揭牌仪式。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揭牌后,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成为福建省首个“爱故乡工作站”。这是继2014年底张书岩馆长被评为“2014中国爱故乡十大年度人物”后,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荣获的又一国家级殊荣。

2008年起,曾任屏南县旅游局局长的张书岩,为抢救农耕古物,长期奔走大大小小的村庄,以租、借、买、送的方式,收集了1万余件历代古(文)物,并成立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被誉为“耕读文化大观园”。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专家组张孝德、周立、王松良、周鸣鸣、孙千雅、黄天轼、邱建生、潘家恩等10多位专家,在宁德市住建局局长何必良、屏南政协主席周芬芳等陪同下,考察了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对博物馆中的历史文物博览馆、农耕文化博物馆和清风正气史鉴馆等十一个展馆,耕读文化长廊和廉政文化长廊等三条长廊,廉政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校外德育基地等三个教育基地提出了建设性建议。专家组一行还观看了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漈头平讲戏”表演,听取了周芬芳主席作的屏南县传统村落保护情况汇报,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工作站成立后,这里将成为全国各地的乡建志愿者的乡村文化实习基地,协助博物馆的古(文)物档案建设和研究工作。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离开屏南后,专家组成员于当天下午先后考察了宁德市蕉城区霍童古镇及外表村、邑坂村,并于4月7日受宁德市政府之邀,举行了“宁德市美丽乡村与新型城镇化共建座谈会专家报告会”,来自宁德市及各区县政府部门主管领导近60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图文/黄志友、吴文胜)

 

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柳林村村史》发布仪式在小毛驴举办2015.4.18

——传承柳林村史,建设美丽乡村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2015年4月18日,小毛驴柳林社区农园第三届开锄节暨2015年苏家坨镇“三大”公共文明养成行动启动仪式在小毛驴柳林社区农园隆重举行。

开幕式上,苏家坨镇副镇长、柳林村党支部书记宋杰回顾了小毛驴柳林社区农园成立三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对其“扎根于柳林村,服务于柳林村”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即将揭牌的“柳林村村史陈列馆”,将让柳林人的集体记忆得以具象化,也让广大的市民朋友们可以近距离感受京郊的乡土气息。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柳林村村史》的发布是本届开锄节的亮点所在——由柳林村五位老人将五套沉甸甸的《柳林村村史》交给村里的五个孩子,希望他们传承柳林历史,热爱家乡、服务家乡。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村史编委执行主任何慧丽教授在发布仪式上致辞,她说,在中国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黄志友的牵头下,从去年7月份开始,经过团队成员半年的共同奋战,《柳林村村史》终于编撰完成并于今日面世了,这是可喜可贺的大事。她说,传统村落是人类文明之根,是农耕文化的精萃,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柳林村作为农业保留村,有独特的文化、历史和公益价值;村史对于一个村庄的意义重大,是历史和现实续接的桥梁,它不仅给村庄的形成、演变留下真实记录,保留村庄的记忆,而且可以弘扬传统美德,增强乡土情谊,增加村庄厚重感,运用历史的资源提升村庄文化软实力,营造村庄品牌,增加村庄的竞争力,这也是挖掘村庄精神、凝聚村庄力量的重要一步。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经过一个月的紧张筹备,“柳林村村史陈列馆”也初具雏形;除了村史展览外,还有从各家各户收来的近千件生活日用品、生产工具等老物件。开幕式上,柳林村主任马红宇和中央党校文史部文学教研室主任刘忱共同为“柳林村村史陈列馆”揭牌。刘忱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说,柳林村以村史和农耕文化为主题的陈列馆今天开馆了,这在柳林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个陈列馆,见证着柳林100多年的变迁,记载着祖辈在这里繁衍生息、克服困难和顽强拼搏的历程。她希望陈列馆除了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还应充分发挥其沟通社会各界与柳林人的平台,通过举办各类影像、实物专题展览及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向公众宣传村庄及其文化,提升柳林村的知名度,让柳林村真正成为繁荣昌盛的新农村!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开幕式后,全体嘉宾及村民代表、市民代表在跑驴舞蹈队的引导下,敲锣打鼓,参加开锄仪式,观看文艺演出。

(图文/黄志友)

安徽省阜阳市爱故乡工作站揭牌成立2015.4.25

             ——同心同德聚人心,一砖一瓦建家园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四月艳阳天,各路侠士汇聚南塘,共同见证了南塘兴农合作社一年一度的盛会——敬老文化节。敬老文化节是南塘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六,今年是第三届。2015年4月24日至27日,持续4天的活动,向社会倡导尊老敬老,让农村老人走出文化的边缘。除了敬老,今年的文化节还融合了“爱故乡”主题。

4月25日上午,“安徽阜阳爱故乡工作站揭牌仪式暨爱故乡文艺演出”隆重举行,中国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北京工友之家总干事孙恒,南塘兴农合作社理事长杨云标共同为工作站揭牌。2014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受全国爱故乡公益活动启发,纷纷在自己家乡成立爱乡会或爱故乡工作站,以此汇聚更多心怀故乡的人为家乡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工作站也成为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乡贤文化的新途径。

揭牌仪式后,合作社工作人员、爱故乡代表以及其他参会的嘉宾约20人共同召开了“2015安徽爱故乡研讨会”,商议“安徽爱故乡工作站”的未来。会议中,大家从“爱故乡”的缘起、乡村建设的历史和背景以及与南塘合作社的渊源、不同群体可以为“爱故乡”做些什么等问题展开了漫谈。一个小时的会议,每个人都畅所欲言、共叙“乡愁”。

杨云标首先介绍了他对于爱故乡工作站的定位和展望;他说南塘爱故乡工作站最大的特点是把“爱故乡”这个倡议由概念化成实际的行动;他说“对这片土地的爱,是我们耕耘家乡的勇气”;他指着南塘合作社的徽章(一个繁体字“鄉”)说,乡,里面得有郎,一个有希望的村庄,是有活力的村庄。河南爱故乡工作站联络人魏丰收于2014年返乡,开始投入到河南老家的乡村建设;他介绍了爱故乡活动的缘起、发展脉络,也简单回顾了百年乡建历史,及宏大历史叙事背景下个体的付出和牺牲。北京工友之家总干事孙恒现在越来越认同和积极参与爱故乡活动,他说这是百年乡建新的形势,是新的文化运动,其核心理念是生态文明;爱故乡扎根于中国本土,不是西方的工业化思路。施永青基金代表说,爱故乡计划非常好,并已开始和爱故乡项目合作,提供支持,希望“爱故乡”行动能够延伸到全国各地。

会后,南塘合作社理事长杨云标再次发出邀请,并写下“今秋十月,相约南塘,相约大地民谣,相约爱故乡”。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这次与敬老文化节同时进行的,还有一个特别的展览,名曰“爱故乡与南塘十七年历史图片展”。经过前期的筹备和设计,展厅于4月23日提前开放。3个长条形木制展架,均由南塘八旬老木匠吴世斌打造;28张展板,都是来自精选的图文,分为两个部分,即“南塘17年历史”和“爱故乡年度人物事迹展”,为游人讲述着南塘17年从“哭着维权”到“笑着乡建”的故事以及全国各地爱故乡的传奇。爱乡路上不孤单。

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爱故乡

(图文/张俊娜、吴昊等)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