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俊平:乡村医生|2014爱故乡年度人物
我村是省直管县的文化文艺大村,全村人口3000口人,贫困村产粮食全县第一,农作物以优质精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葡萄等大型养鸡场、养羊场。劳务输出的务工人力大村,冢头营村位于河南省滑县东部地区,地处黄河故道,土地面积50平方千米,所辖乡第一行政村,东邻桑村乡,南邻高平镇,西邻万古镇,北接濮阳市、大寨乡、八里营乡,南与长垣县佘家乡接壤,我村交通便利,街道宽敞,绿树成荫,花草鲜艳,空气新鲜,我村有着其它同类乡村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西邻国道,106线,大广高速公路,长濮公路,贯穿我村,该村南北省307横穿东西,省道308,307线在我村交汇全村实行了村村通公路,我村生产的优质精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无公害蔬菜、林业资源丰富,植树达30万棵,葡萄园10000亩。
我村手工编制汽车座垫,畅销全国各地。
我的名字叫沈俊平,男,汉族,1970年11月4日出生,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文化,卫生室负责人,村文化负责人,理事会会长,1990年至今一直从事农村基层卫生工作,20余年,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卫生医疗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为家乡广大群众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从来没有出现过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赏,多次收到市县主管部门的表彰,文化部门的好评。
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第一线,严寒酷暑从无怨言,从医20多年来总是急病人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病人随叫随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精心治疗、耐心护理,让患者满意,也让家人放心。
2013年12月份一个夜晚1点多钟,本村低保户常患脑梗塞急性发作,病情十分危急,家人只是给我打了电话,我就不顾一天的疲倦与寒冷,立刻起床赶到病人家,对病人进行了抢救与治疗,使病人脱离了危险,患者家人十分感谢,经过十多天的观察和治疗下,患者的病情有了好转,因患者家庭困难,还为患者减免药费。
另外做好国家布置的公共卫生工作,每个月都为家乡村民讲高血压和脑血管病的康复与预防知识,为村民讲健康教育知识,为村民主动上门了解病情,设一个通用电话120,为家乡村民测血压、查心率、测血糖、帮助患者做好康复锻炼,用传统的治疗方法,用针灸免费为患者进行理疗,使患者早日康复,得到了广大群众赞扬和好评,像这种情况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年来我从不收病人的出诊费,即使半夜三更出诊也是这样,随叫随到。吃住在卫生室,一天24小时值班,没有节假日,对家庭贫困困难的五保户、低保户、经济条件差的家庭还采取免药费先看病的原则,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急危重病人需要送专业医院治疗的,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病人或家属有要求我都会随车护送,陪同诊疗,村卫生室不仅肩负着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工作、公共卫生,而且承担着配合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及当地卫生院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预防工作是消灭传染病,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他在农村卫生工作中始终以预防工作为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工作,利用广播、墙报、手机信息并向群众讲各种预防措施,使预防工作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我村的防疫工作始终保持在全县先进行列。
新农合医疗实行几年来,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我冲锋在前,耐心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使农村农民充分认识了新农合的好处,提高农民参合率,我村参合人员参合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更好的解决了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我始终保持党员形象,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间接自律、认真开展公共卫生服务12项的公共卫生项目,免费为65岁的老人进行健康体检,为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高血压、孕产妇的叶酸发放,为高血压病人提供每三个月一次上门随访服务,每家每户通知本人,慢性病管理并及时体检信息输入微机,真正为老年人建立了“晴雨表”,我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周边家乡村民保驾护航,用我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技术,解一方疾苦,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我们村在全县先进文化村,以前村没有一项文化活动,在我开展乡村建设工作中,带动了周边乡村文艺文化行动,我平常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办起了广场舞文艺队,自己买了舞蹈服装,下一步准备办一所图书室,让群众更多了解市场信息,了解国家的好政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一所敬老院,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落、老有所依新环境,给家乡村民办了好事,添了色彩,提高了村民文化素质,收到了家乡村民好评,政府的支持,爱好广场舞的家乡群众带来了欢乐和精神气氛。我村每年还评先进个人五好家庭,好儿媳评选。
使我们村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和谐添光加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