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华老师故事材料|2014爱故乡年度人物
文/赵永峰
编者按:2014年“爱故乡·故乡行动”年度人物征集评选活动,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征集身边的爱故乡典型人物,记录他们的感人事迹。由推荐人填写推荐表,并撰写详细的人物故事材料(3000字左右),发送到组委会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推荐人赵永峰:刘建华老师背后的“故乡”,是中华民族5000年厚重的农业文明;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我国两宋“黄金时代”的历史记忆,“食在明朝”的历史回归;是我国“药食同源”食疗养生理论本元真相的科学解读,是中西科技发展的结晶;是我国知识分子特有的历史使命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情与自信。
明开国元勋,科学家刘基第二十代嫡孙,作为“伯温世家”养生饮食文化的传承人,精通“药食同源”的中医养生理论,以其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历史使命感,经年研究刘基编撰的科技文献《多能鄙事》且成果颇丰,抢救性发掘整理了刘基家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餐饮制法,其饮食制品约有三百多种……进而继承了我国两宋以来的农业文化遗产,成为破解《多能鄙事》的第一人,目前也是唯一。
多年的科技英语教学经历,使其成为国内极少数中、西文化背景兼备,能够跟踪国际最新的前沿科技,有跨学科、跨界思维——即基于人类学、生物学、社会学、生态学、农学、食学等多学科支撑的综合研究能力颇强的资深营养师、食品工程师。深得包括赵荣光老师在内的食学泰斗的赏识,获邀参加以“丝绸之路上的饮食文明”为主题的“2014西安·亚洲食学论坛”,并做题为《丝路明珠——陕西腊汁肉》的主旨演讲。
1985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并留校任教;
1988年出版《听故事学英语》系列教材及配套录音磁带;
90年代中期借调到陕西省移民办公室,担任移民开发总公司种畜场场长;
98年回到教学岗位至今,期间发表多篇教学、食学方面及管理方面论文,申请多项农业、食品发明专利;
现为中国翻译家协会会员,世界刘基文化研究总会副会长兼陕西分会会长,兼任杨凌国家农港369项目技术副总监以及多家农业、食品公司顾问。
刘建华老师早在俞敏洪开始创业的时代,通过协助爱人开办少儿英语学习班就已经成为百万富翁,他本可以过着城里人安逸的舒坦日子……但是,作为外语老师,刘建华老师洞悉了西方国家保护本国动、植物种质资源的力度,更深刻地体会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于是,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使命感,促使保护我国北方——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陕西关中的动、植物种质资源,就成了刘建华老师的自觉行动:为了传承祖先千百年来的农业文化遗产,他倾尽百万家产,创办了以保种养殖、种植及新品种培育为核心的农业公司,实实在在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几十年来以一己之力担负着国家层面应该承担的责任。历尽艰难,也受尽了屈辱。课堂之上为人师表,丢下教鞭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般人很难想象,一个大学非农学专业的教授,能整天与鸡只为伴与猪儿为伍。试问,就是在今天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甚至是中国农业大学,有几人能够?
在刘建华老师背后的,不仅仅是“故乡”,是我们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乃至农业文明在他的故乡——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官厅村的浓缩。
在刘建华老师背后的,不仅仅是“故乡”,是在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农业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以“小伙猪”为育种基因,应用国际先进的性能系育种法,选育了新品种“矮腿香、金色黄毛猪”,以大八眉为育种基因,选育了新品种“大黑”(大八眉已经灭绝)。
在刘建华老师背后的,不仅仅是“故乡”,更多地是他对祖先饮食文化的及农业文明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在“传道授业解惑”之际,繁重的“稼穑”劳动之余,著书立说,笔耕不辍……从他身上我们能够隐隐约约地看到刘伯温当年编撰《多能鄙事》时的影子,当代版的《多能鄙事》呼之欲出,刘建华老师关于饮食,农圃牧养的三部新作已经基本完稿,计划年内付梓出版——
1、《人类的真正饮食——吃对饭让你远离疾病 The Real Diet of Man Keeps You Away From Diseases》;
2、《伯温世家饮食便览——舌尖上的宋明A Sip to the Ming and Song Dynasties——An Overall View of Bowen Family Diet》;
3、《处天地之和——功能肉蛋的生产Enjoy the Oneness of Man and Nature——A Handbook of the Production of Functional Meats and Eggs》。
本文来源于2014年爱故乡年度人物征集:http://blog.sina.com.cn/s/blog_bd435abb0102v0v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