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生喜:乡村文化的建设者|2014爱故乡年度人物
编者按:2014年“爱故乡·故乡行动”年度人物征集评选活动,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征集身边的爱故乡典型人物,记录他们的感人事迹。由推荐人填写推荐表,并撰写详细的人物故事材料(3000字左右),发送到组委会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
推荐人何慧丽:
乡村文化的建设者——衡生喜
整理/郝新、郝建、白艳
何慧丽(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有一种崇高,叫热爱农民的情怀;有一种可贵,叫青春永驻的精神;有一种钦佩,叫鞠躬尽瘁的奉献。
中原石油勘探局74岁的退休工程师衡生喜,从小痴迷文艺热爱文艺,掌握多种文艺技能,他从2003年起长期在乡村进行文化艺术指导,成为乡村文化的老年志愿者,被很多乡村称为“荣誉村民”。他作为一名长期扎根基层进行文化建设、帮助农民组建社群文化合作组织建设的志愿者,11年如一日,相继深入到河南兰考县及山东、山西、河北 、北京、天津等10省2市40多个村庄,为60余支农民文艺队执教,参与了50余支老年人协会的社群文化建设, 直接受益人群达几千人,间接受益人群达几万人, 其事迹感人至深、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2003年8月,在开封市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建办的领导下,在三农问题研究专家温铁军等人的理论指导和支持下,中国农业大学教师何慧丽到河南省兰考县挂职副县长,开始在全县乡村做新时期的乡村建设试验,文化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衡生喜老家是山西的,1986年来到河南省,已经在河南省兰考县居住28年之久,河南省兰考县是他的另一故乡,他94年退休,95年开始文艺工作。2003年9月,城关乡陈寨村经过积极争取,成为兰考县第一个文化建设的试验村。时年63岁的退休工程师衡生喜,已经在中原油田的文化建设领域志愿奉献了9年,是中原石油勘探局老年人体育协会的活动积极分子。2003年10月起,在兰考县政府的协调下,受陈寨村村两委干部之邀,成为该村多元文化建设的技术教练,以及帮助农民进行社群文化组织创新的骨干成员。
从2003年到2006年,在兰考县县乡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在各村村两委的大力邀请下,衡生喜先后在城关乡陈寨村、架子乡贺村、许河乡蔡姜楼村、三义寨乡南马庄村、仪封乡胡寨村、红庙乡后白楼村、 阎楼乡大李东村等7乡7村从事文艺队组建工作。文艺队都是先易后难,先学秧歌,再学腰鼓、然后是健美操和健身舞。针对农民尤其农村妇女中存在的“害羞、 太忙、太笨学不会”等实际或心理问题,衡生喜都是积极开导,悉心教授,不厌其烦。其受惠人数,以每支文艺队30人计,共有200人以上直接受惠。2005年1月30日,受中共兰考县委宣传部邀请,衡生喜带着陈寨村文艺队17人在县大礼堂进行表演,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兰考县里第一次农民文艺队的全县性表演。
2007年期间,衡生喜以其在兰考县农民中的威望,承接了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的兰考文艺队和老年人协会建设项目,在陈寨村、南马庄村、胡 寨村、贺村、后白楼村、大李西村进行文艺队和老年人协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其间主要是发展了文艺队的盘鼓表演技术和村中60岁之上的老年人福利建设。随后,在2008年期间,衡生喜继续参与兰考的区域性的文艺队和老年人协会建设项目,主要配合仪封乡农民合作联社的成员村,执教于仪封乡胡寨村、三合庄村、魏庄村、土山村、园艺场、毛古等村文艺队的组建工作;以及兰考县坝头乡魏庄盘鼓队,南北庄盘鼓队的组建,坝头乡15支老年人协会、阎楼乡14支老年 人协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此项目的开展,加强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合作能力,提高了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直接受惠的农民文艺队人数达3000 余人。至2014年7月,74岁的衡生喜分别在北街(元月6日-11日)、胡集(二月21日-26日)、沈宋集(五月3日-9日)、张笔彩村(七月6日-8日)指导盘鼓队的建设和演练,在(杜良镇)帚街村(五月15日-24日)、小宋乡(六月13日-23日、七月2日-6日)建设腰鼓队。
同时,衡生喜还与兰考县其他志愿者一起,发展了城关镇盘鼓队、阎楼乡大李西村、阎楼村,小宋乡的徐塘村、南园村,许河乡的崔园子、固阳镇东三街等老年人协会和文艺队建设工作。其中不只是涉及到盘鼓队、腰鼓队的组建,还参与了村庄文化大院的发展工作。很多文艺队曾获得过县级比赛中的优秀名次 。
兰考的新乡村建设试验岂今已有11个年头,其间,兰考县妇联、文化局、民政局、农业局等局委、县各乡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在县乡村三级层面开展了近30场大型文化建设会议和活动,衡生喜基本上都以教练员、节目主持人、讲演者的身份义务参与,受惠者约有10000人以上。他为兰考县的合作社、文艺队和老年人协会的能力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衡生喜作为一名热爱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志愿者, 以参与兰考文化建设为起点有了一定影响之后,2006年春季,到禹州市鸠山乡去执教当地的文艺建设。从此开始了衡生喜在河南省其他市县的志愿参与行动 。衡生喜曾先后执教河南省睢县榆湘乡孟楼村文艺队 、河南省封丘县大里薛村文艺队、河南省濮阳市孙营乡许屯村庄文艺队、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尧河庙村文艺队。其中尧河庙文艺队在郾城区秧歌比赛中,得了一等奖;在漯河市相关的比赛中得了二等奖。
2009年4月,他曾带着各合作社的骨干成员,去中国农业大学、清华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等四个地方与城里的几百名大学生、市民 、专家、学者等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志愿者进行交流、讲演和示范演出。2008年初,受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之邀,他和兰考县政协副主席秦君芝带着陈寨村文艺队员去清华大学教育学院的近20人的腰鼓队,参与了清华大学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该队的节目获得了二等奖。2008年8月,受中国滋根基金会的邀请,他为河北省青龙县隔河头乡的80名乡村干部、群众讲农村老年人协会的经验和文化活动的开展经验。同年, 他为在兰考县举行五省十县60多个合作社协作者和骨干力量的会议上讲课,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和农民合作社骨士的欢迎和认可。
此外,在广西百色地区,衡生喜为少数民族辅导手鼓、秧歌舞、锣鼓,在海角天涯的海南省去辅导、传教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在四川、山西农村辅导各种鼓队、表演队等等,他笔记本上详细的记录了他下乡辅导的时间天数:2006年下乡辅导277天,2007年下乡206天,2008年下乡200天,2009年下乡175天,2010年下乡106天,2011年下乡140天,2012年下乡193天。
衡生喜利用一切机会,把在河南省农村组建农民文艺队的经验带到全国各地;也把农民因为文化建设而形成的自信、自尊和自主能力,以参与式的演讲、交流方式,展现给城市市民、大学教授、大学生们。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使农民学会一门文艺技术的本身。
三、从事文化建设工作的成效
衡生喜被称为农民合作社文艺队“总教头”、“金牌 教练”。从2003年起,衡生喜老师一心扑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上,成为“文化立村、开发民力”的热心志愿者。11年来,他记不清参与兰考各乡镇农村的文化活动多少趟了;他也广泛活跃在九省(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湖北、四川、福建、海南)的十六个县、四十五个村庄,两市(北京、天津),帮助农民建立和发展了六十多支文艺队和五十余支老年协会。大约每年有200多天活动在农村。他帮助农民组建了六十多支约两千余人的腰鼓队、秧歌队、盘鼓队,为建设健康、和谐、文明的新农村文化做出重大贡献。
衡生喜每到一处都坚持“三不作风”——不要群众一分工资,不责怪农民一句话,不摆一点城里人架子。 他从来都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总是说“我也是个农民”,总能和队员打成一片。“因为退休后领着单位的退休金,生活无忧,自己有文艺的爱好的特长,而农村的老师和妇女却到处品尝着生活的艰辛,时时面临着乡村人与人关系恶化、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所带来的痛苦。”这便是他在农村发展文艺达11年之久却仍然老当益壮、兴趣盎然的原因。
具体而言,以衡生喜老师为主的农村文化扶贫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乡村文化建设工作,能够使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妇女们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增加自信和自尊,这是文化建设的直接成果。文艺队建成之后,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表演机会,无论是比赛获奖、获得荣誉,还是赚取一定的费用,均助长了队员们的志气和自信心、形成了农民的自主性。而且,由于村中文艺活动的开展,连村里的孤寡老师、残疾人,都会自信地唱起“幸福在哪里”。
(二)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乡村治理氛围、有利于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有利于城乡良性互动发展。农民文化活动开展得多了,久而久之,文艺队员的 思想觉悟大有提高,队员之间更加团结。减少农民之间的误会和冲突、建设和谐的村风村貌方面,作用很 大。这是良好的乡村治理所需要的一种社会文化秩序 。在衡生喜老师所遍及的广大农村,关于农民文艺队 如何促进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例子举不胜举。他所建立的腰鼓队、盘鼓队、秧歌队、地方戏曲队等等 ,很多都成为该地方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象征性文化 符号,成为合作社社员开会、表彰、活动的必不可少的开场形式。其所内涵的“奉献、合作、劳动”理念,深入了合作社社员的心。文化扶贫工作是农民由精神 变物质,经济、文化一起发展的最好抓手。衡生喜所从事的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对农村民力的开发、对农村社会文化生态的修复和重建、对农民组织化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某程度上乡村文化的建设也能直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现在兰考大部分乡镇村民结婚、过周年、企业开庆祝会、开张、宣传企业品牌等都在用盘鼓。兰考有二十多支队伍每年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多者数万元,如县城附近的文艺队;少者几千元。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村民也自觉地出钱买服装道具,个人出几百元成立文艺队,开始自己的业余文艺活动。
四、衡生喜在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方面所获荣誉
衡生喜老师曾两次在中原油田文艺大赛中,荣获特等奖和一等奖。2000年荣获中原局离退休“管理中心五年来老年体育活动积极分子”称号。
多年的乡村文艺建设,对于衡生喜这样的老志愿者而言,最大的荣誉莫过于来自农民和基层单位的心愿和心意了。在他家中客厅里,挂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个锦旗和匾。许多赠词都很感人:
国际小母牛万源项目办公室:情系万源,千里来川;文艺建设,无私奉献。
河南省禹州市鸠山乡唐庄村党支部、村委会:广载李桃树,遍育栋梁材。
河南省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乡建先锋,文艺奇兵。
河南省封丘县冯村乡大里薛农民经济合作社:文化传播者,农民贴心人。
中共禹台县委宣传部、禹台县文化局:德艺双馨。
此外,衡生喜工程师还获得了如下荣誉:
2006年,获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爱心大使称号”。
2005年,被兰考县文化广播电视局评为“先进工作者”。
2006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评为“新农村建设年度人物”。
2007年,获兰考县委宣传部“民间文化活动特别贡献”奖。
2007年,获禹州市鸠山乡唐庄村“荣誉村民”称号。
2008年,被兰考文化旅游局评为“先进工作者”。
2009年,被河南省老龄工作委员会评为“河南省老龄工作先进个人”。
2009年,被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评为“新乡村建设十年人物”。
2009年,被中原石油勘探局、局党委、分公司评为“第二届感动油田年度人物提名奖”。
21世纪的新乡村文化建设的工作,需要成千上万具有崇高、可贵和钦佩精神的衡生喜老师的出现!
本文来源于2014年爱故乡年度人物征集:http://blog.sina.com.cn/s/blog_bd435abb0102v02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