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记者 张晶晶

(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报2014年3月24日)

       故乡的一山一水总关情,乡 愁一直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主题。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身在异乡的游子却发现故乡 越来越陌生,甚至成为故乡的陌生人。故乡是根,它承载了每个个体的成长记忆。因此,如何唤醒人们沉睡的故乡意识,建立良好的平台与通道让每个人都行动 起来,为故乡的发展注入建设性 力量,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现实 话题。

越来越淡的故

     “一些来自农村的孩子,很多 人都没有故乡概念了。在城市里 生活了一段时间,他们的生活习 惯和价值观念都被城市同化了。 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大都想留在城 市里买房,然后将父母也接进城 里,从未想过故乡会怎么样。”瞿 克忠说。他的家乡是甘肃省陇南 市康县长坝镇山根村王坪社,由 于家乡教育落后,直到 2008年才 出了第一代大学生,他是村里的 第二批大学生。来到城市后,他 发现很多人很少提起故乡的人和 事情,大家聊得最多的事情是如何留在外边不回去。 “我长时间在外地求学,在家时间本来很少,即使回到家也觉 得没有人和自己能聊到一起。并 且家乡所在的村子文化娱乐生活 很少,觉得没什么乐趣,所以对待 故乡,我曾经也是逃离的心态。” 华中科技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的王海娟博士说。

     在华中科技大学乡村治理研 究中心的硕士研究生刘成良看 来,长时间在外的人,最容易忽略故乡的变化,虽然他一直在研究 乡村建设问题,但是在外求学中 还真没想到为故乡做点什么。

    “ 逃 离 ”和“ 忽 略 ”成为许多人对故乡的态度。

醒沉睡的故

    “故乡情怀以情感为纽带,唤 醒人们对养育自己的山山水水的 热爱,从而关心家乡,支持乡村建 设。”黄 志 友 说 。 他 是“ 爱 故 乡 ”公益活动的项目执行人,在他看来, 重新发现故乡之美,热爱故乡是 每个人的公共责任。

      为了呼吁越来越多的人回归 故乡,2012 年末,中国人民大学 乡村建设中心、西南中国乡村建 设学院和中国公共研究会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联合发起了“爱故乡,发现故乡之美”(简称为 “爱故乡”)的公益活动。这项活 动通过图片征集、高校宣讲等活 动来引导越来越多的人来关心故乡建设。
瞿 克 忠 便 是 在“爱 故 乡 ”活 动的影响下,投身到故乡的建设中 来。2013 年他和三位同伴用两 个月的时间拜访村民,搜集资料, 将有关王坪的神话、历史、地理知 识和歌谣整理成5万字的文字材 料,将王坪的历史文化保留下来。

      除此之外,他与同是王坪社 的大学生共20人一起成立王坪 爱乡会,来传承故乡文化,用真爱 守护家园。 用他自己的话说刚 开始这些人中也有很多人不支持 他,通过宣传和讲解,才慢慢接受 与理解。

     刘成良和王海娟故乡意识的 觉醒来自于华中科技大学乡村治 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布置的 寒假任务,即利用回乡的机会记 录故乡的变化。王雪娟说,她在 记录的过程中,才开始了解故乡的变化,当她用专业知识去全面 分析才会对故乡有着清晰的认 识和了解,这个时候才发现其实 对故乡的爱一直藏在自己的血 液里。

是多次的

    “我也想为故乡做点事,但现 阶段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北京 工作的小欣(化名)说。在她看 来,为故乡作贡献是事业有成的 人士,而没有财力的她很难参与 到故乡建设中去。

   “其实热爱家乡是多层次的, 能为故乡做的事情很多,不是固 定为某种形式。我写的回乡记就 是通过记录故乡教育的衰落,以 引发大家对乡村教育发展的关 注。”刘成良假期用笔记录了家乡 教育的发展现状,从而引发大家 对乡土教育的思考。

     由于所学专业的关系,王海娟对故乡的关注转化为整个中国乡村建设的关注。当她在调查全 国农村的现状时,感觉到对农村 问题的关注其实就是对家乡的关 注,她的故乡情已经上升到对整 个农村的热爱。

     作为鲁西的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石绪军通过考上大学离开了乡村,实现了入城的梦想。师范专业出身的他发现当今农村教 育陷入荒芜的境地,尤其是课程

      设置安排不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为此,他将对家乡的爱落实 在对农村教育的改革上。他从擅长的语文课程开始,通过在课堂 上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目和播放电 影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十几年投身教育的经验,让 我明白以前对教育的理解是狭隘 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它还承载了很多的功能,它可以传承乡土文化,尤其是可以培 养孩子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在他看来,现在的课程 设置形成了教育儿童逃离乡村而 非热爱乡村的氛围,因此只有发 展乡村教育才能从根上促进乡村 建设的发展。

    “爱故乡可以分为外围和内 围,你既可以直接投身到故乡建 设中去,回家创业等,但是在外围 也可以为故乡做很多事情,例如 可以在城市里维护故乡网站的平 台建设,组织在城市的同乡为故乡建言献策等 。”黄 志 友 说 。

     正 如“ 爱 故 乡 ”公益活动的提倡语一样,保护一座老房子,或是 一棵古树,动员一次垃圾清理活动等,这些都是热爱故乡、建设故乡的体现。

社会组织为提供通道

     怎样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参 与故乡的建设?当热爱故乡的人投 身到故乡建设中,是否有公共平台 能够统筹这些资源?“爱故乡”公益 活动的工作人员一直在不断探索这 些问题。

    “我们指导很多地方在乡村里成 立了爱乡会、社区大学等社会组织, 从而为爱家乡的人建设家乡提供平 台 。 ” 黄志友说 “爱故乡”活动为爱乡人士参与故乡建设培育了通道。

      在黄志友看来,爱乡会与同乡 会都属于同乡之间交流的平台,但 是却有很大不同。同乡会更强调的 是同乡之间的社会关系给自己带来 的利益,更具功利性,但是爱乡会是 公益性的社会组织,旨在为服务家乡提供平台。

      “如果想帮助家乡人,爱乡会帮 忙找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如果想
得到家乡人帮助,爱乡会帮忙找到
愿意相帮的人;如果想在家乡发起
一个公益项目,爱乡会帮忙一起来
实现;如果只想围观关注家乡,爱乡
会通过网络一起互动交流。”这四句
话形象地概括了湖南省大福镇爱乡
协进会的目标。从2012年起,大福
镇的爱乡人士便开始探索将各种关
注家乡的力量集合起来。2013 年 5
月,大福爱乡协进会沂溪分队正式
成立。为了增进同城交流机会,爱
乡会陆续在同乡聚集的城市建立了
小分队。目前除了大福本地之外, 益阳 、长沙 、杭州 、广州 、深圳 都 有 大 福爱乡会的联络分队。

      2014年2月4日,由20个爱乡大 学生发起成立的“以传承乡土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为目标的王坪爱乡会成立,开始积极探索建立故乡人才服务故乡的通道。他们举办了象棋比赛、文艺晚会来丰富广大村民的业余生活。但是他们的想法还不止于此。王坪爱乡会的发起人瞿克忠和他的伙伴们在筹划王坪夜校、王坪图书室等项目。

      为了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瞿克忠和他的伙伴们希望王坪爱乡会能够有固定的场所,能有活动资金,甚至将来能注册登记成为具有资格认证的社会组织。他们希望能够获得政府及社会资源的支持。

      正如“爱故乡”的活动创办者所说,爱故乡行动一路走来,踉踉跄跄, 像风中的芦苇,虽然弱小而又孤独, 但是却孕育着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