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淑俏(爱故乡项目执行助理)

在志愿者吴迪和同事黄志友的协助下,《2013“爱故乡——发现故乡之美”图文征集公益活动获奖作品集》终于完稿了,我松了一大口气。回望这一路,又想起路上曾陪伴和帮忙爱故乡公益活动的朋友,我想念你们!在此,请允许我把这些回忆和随想,作为和你们分享的后记。

历练

   参与爱故乡公益项目之前,我在图书出版业工作了5年。去年5月辞职后,我尝试投身做公益;8月底,在燕山学堂的“简朴生活体验营”中,我遇到来自小毛驴市民农园的朋友。呵呵!她们的实干纯真,让我总想在见面时捏她们害羞的脸,当然我想要和这样善良可爱的同事们一起工作。罗逸把我的简历推荐给现同事黄志友。记得和黄志友第一次见面,我们聊了三个小时,他跟我讲爱故乡项目、讲小毛驴市民农园、讲乡建团队的十年历程,我跟他说我之前的工作、旅行和刚破灭的电影梦想,就这样开始了我的第一份公益工作。我主要负责爱故乡公益活动的对外推广、作品征集和全国工作组协调。

爱故乡活动由乡建多个机构共同发起,协调、汇报,是我的主要工作之一。处理文字是我的弱项,本应每月一期的汇报简报,拖到一年后的现在,还在苦恼怎么梳理。同事黄志友实在看不下去了,苦熬了几晚赶出来。也因对文字排版不了解,出版文稿的排版协调,被我折腾得一团乱。

作品征集是另一项重要工作。一路经过作品征集、初选、决选、终审,最后得到评审团们认为的较为公正的结果——其实每位评委对作品的偏爱都不一样,在两个月的评审中,大家不断进行讨论,相互妥协,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这个过程也考验了我的细心和统筹协调能力。

爱故乡公益活动的推广也是对我经验的挑战。因经费有限,我们无法在人群高度集中地方投入广告费用,导致收到的作品的数量整体比预计的少三分之二。在着急和调整工作策略的同时,我们逐渐明白自守不利于作品的对外征集,进而加大了对外的推广。我们几次与几家主流媒体接洽合作都无下文;在与相关机构探讨深度合作时,大家也因时机和理念不吻合而搁置;我们向几家基金会的筹款申请,一直未得到明确回复。爱故乡项目也未能有独立的纪录相机和DV,平时好多素材无法及时收集到。我在茫然中时常慌乱,这是我从未有过的工作经历和感受。爱故乡公益活动今天所面临的窘境,如同当下我们凋敝的故乡。

 

追忆

“爱故乡——发现故乡之美”图文征集公益活动启动于2012年12月1日第四届全国CSA大会上。12月19日,爱故乡收到了第一份作品,是月丽的《渔村小院》,很简单的一幅摄影作品。月丽曾是小毛驴市民农园的志愿者,我能理解她投稿的初衷,正如她写得那样:支持爱故乡的开展!

2013年1月13日,在国家行政学院“首届中国乡村文明发展论坛”上,我遇到了山西祁县国仁社区大学的咏梅姐,不厌其烦地跟她介绍爱故乡,她说她所在的村子,传统的东西大家都觉得太落后不喜欢,老房子倒塌没人管。我跟她说了好多,要留住故乡的老建筑、传统手艺等等。记得说完后她沉默了好久,那晚睡觉前她背对我,我看不到她的脸。不久我收到了她的报名,过完年后,她发来三份作品,纪录山西当地民俗“社火”、“小孩百日开锁”和“踩高跷”。至今我依然记得自己当时的欣喜。

爱故乡收到的第一份视频作品来自邹宇泽先生,他为活动提了很多自己的建议。后来,我在福建培田和北京见过他两次,他是另类又执着的人。

初次收到《王坪文化》,我和伙伴们惊呆了。黄志友说这正是他真正想要的作品,鼓励大学生下乡支农调研时写村志。我的同事在做出版校稿时,连夜读完满是欢喜和感慨,决定回到家乡也这样来纪录自己的村庄,传承家乡的文化。更让校稿工作团队惊讶的是:约4万字的稿子,只有一个错别字!

今年10月,我们整理完所有参赛作品对外公示时,收到山东茌平县教育局石绪军老师的短信,他说他仍然悲观,各地各级政府不重视农村问题、不按规律决策,农村文化凋敝、教育落后、农民生活窘困,实属必然!恐难有大改变!希望能发出更强音。那时我正在河北翟城(原晏阳初乡建学院所在地)手工制作中秋月饼,初次目睹学院的荒凉,让我一时难以接受。这个问题在此时映衬着:答案比问题更荒凉!经历乡建学院十年变化的黄志友指着学院说:你们看这满地的茂盛多好,曾经的庭院,变成了“原始森林”,人走了,“荒野”就回来了。是啊,还能有什么比大自然的力量更强大的呢?我们祖辈数万年都怀抱在这大自然中,我们为什么不能学习大自然强悍的生命力,来改变今天我们所面临的这点不堪?

感谢

一路走过的点点滴滴,常常触动我很多。这些思绪时如流星划过,每一颗都落到我心底。

我铭记萧燕老师的叮嘱:在活动范畴内开展爱故乡,集沙成丘。从今年1月开始到11月,我们总计收到萧燕老师的来信50余封,他在美国费城生活多年,一直鼓励我们向前,常在第一时间给我们分享前沿的观点和理念。每次读到他的邮件,迷茫一下被点开了。今年10月底,他回国参与“老村改造”的前期调研,期间我们见了两次面。他是个生动、风趣,常常让人快乐的人,在这样的快乐中,带给我很多希望。

我永远不会忘记:在厦门高崎机场,梁鸿老师为了帮我们省下项目经费,不肯在机场吃早餐。后来我劝说了好久,才找了一家看起来不会太贵的餐厅。梁老师点了一份最便宜的厦门面线糊,跟服务员说我们俩要一份就好,再开一张发票。服务员瞪我们一眼,梁老师笑了,说她们应该从来没见过两人吃一份早餐还要开发票的……事后,我每次想起这件事情,眼泪止不住地流。

我更不会忘记:在北京师范大学作宣讲时,协助布场的黄秋秋同学为固定住爱故乡条幅,把头上的发夹都别在条幅上,自己的头发全散了。方伟姐在怀孕5个多月时协助爱故乡微博的运营。吴迪不知熬了多少日夜,帮我们做设计排版,一稿,二稿……出版前夕,因费用限制和我沟通得不及时,用于出版印刷的设计版本需要大调,工作量相当于重新排版一次。她一回到北京,”挤”了几天时间,跑来农园连夜帮我们改稿。我对她有道不尽的感激和愧疚。

共勉

   5月11日,在“第十二届中国农业人才论坛”上,陕西农工部部长魏延安为爱故乡公益活动题词:“每一个追寻梦想的足迹都会被深深地刻在大地上”。

   在未来漫漫长路中,愿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