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萧燕
       另一个北京是看不见的。它躲在如山的垃圾堆、立交桥洞和地下通道里,以及许多灯光照不到的地方。 它其实随处可见,每个执法者都曾经揪起过那些脏兮兮的衣领或追赶过带着洞的皮鞋,每个裹着风衣的上班族都躲避过伸出来乞讨的手,却很容易就被那些匆忙的行 人一掠而过,弃之脑后,即便翻遍庞杂的统计数据,也不见踪影。

       没有人愿意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形容北京。它成分复杂,且历来如此。800年前,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如果真的来过北京,它所见到的城市里有110万 人,但27万人(其中不乏小贩和奴工)每天靠领取赈灾粮食才能生活。从那以后,北京没有改变过。100年前,它是老样子,60年前它是,直到如今。北京习 惯了在这种令人惊讶的杂乱中安然无恙地运行。地下通道里的铺盖要等待人迹罕至时才铺开,垃圾车趁清晨大堵车开始前就已经开出城。于是,当太阳又一次照耀在 林立的玻璃大厦上,看不见的北京已经悄悄躲起来,城市焕然一新:人们怀着新的焦虑和梦想走出家门,头发刚洗过,衣服是昨晚熨的。

只有个别人会注意到,家门前的垃圾桶空了,街道干净,某条路边连夜种上了一排冬青树,地铁里的上班族们手中拿着当日的报纸……这都是那个看不见的北京的确存在、并且不该被忽视的最好证明。

                                                    

北京掠影——海外乡愁-爱故乡
北京掠影——海外乡愁-爱故乡
北京掠影——海外乡愁-爱故乡
北京掠影——海外乡愁-爱故乡
北京掠影——海外乡愁-爱故乡
北京掠影——海外乡愁-爱故乡
北京掠影——海外乡愁-爱故乡
北京掠影——海外乡愁-爱故乡
    文字节选于:《另一个北京:不是所有事情都那么富丽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