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轩
一
登上嘉陵江畔的游船,翩翩江浒,蔚见形色。我心中一快,行至船柙,向江心望去,江上浓雾,桡声咿哑。两岸人家,渐行渐远。回顾十八年渝城,心中若隐若现。左岸有一方石刻,镶嵌着一条青龙。此地名“望龙门”。登高对望,右岸山峦叠嶂,犹如一头睡狮。山中清代时建寺,名观音庙。庙顶纂刻“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颇为壮丽。在狮子山麓,滨临长江,寺门左侧卧着一头石狮子,与佛像对望,素有“青狮白象锁大江”之说。
我的居处恰在此寺之傍。近日,逢观音菩萨诞辰,入庙听经,窗外传来久富盛名的斋菜香味。据讲经的人说,寺中原存有五件宝物:菩提树、金刚幢、千佛衣、玉佛像与藏衣,并称佛教五绝。念佛的人都知道。此寺因僧尼合庙而闻名,和尚和尼姑同住一个屋檐下。俗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慈云寺里的钟却不是常有和尚撞的,他们更爱烧菜。尼姑常被叫做女菩萨,为法事做导引,讲经布道。我进寺院是净德师傅接待的,她眉毛浓郁,耳垂大而圆润,佛性之相也。从小径上山,就可望见那金刚幢,连腰煽铁,气冲霄汉。瞻礼者如游南海普陀,亲见慈云之甘露,真鬼斧神工也。无奈久受侵蚀,莫可深考。然今之碎瓦颓垣,昔之峻宇雕墙也,世不乏好善之士,可令其终废否?
净德言过,大士之灵感于天下,上善若水,无所不在。我感知,神之所依,是以肃观瞻而生敬畏也。古圣王之道,志也,观音之众,诚也。化桀骜残忍之性,养慈祥恺悌之心。求福遂己,解当世之忧,其功道自在人心。走出寺庙,沿江而下。已是夜明,不见去路,横泊一片。江水东去,凿凿无际。隔舟相望,如洞庭倚木,蔚为壮观。秋分时节,江上起雾,舟庭搁浅。杨柳垂堤,台阁掩隐。夜渡江心,雾聚水腾,云蒸霞蔚。涂山峙于前,浮图拱于后。山与城相接,互为犄角,唇齿相依。朦胧之中,我见到一座梦幻的城市,与华灯为伴。浑融淡紫的夜昧下,万家炬火,如早春之蓓蕾,接踵而至。站在繁华似锦的城市顶端,瞭望万盏华灯,雾都美景尽收眼底。我思索着,伴随那灯光的是一个个热源,智慧的馥郁点燃了光亮的芬芳,唤醒了这个城市勤谨工作、富于进取的人们心中的思绪。
美不美,家乡水。清冽甘凉的家乡水,澄清了昔日的狂热与浮夸,沉淀了昨日的焦虑与苦味,泛起对未来希望的甜涩。农夫一笑可掬,桤木参差林立,柳条儿蘸一口也会醉。家乡黛绿的山色,原野上一碧无瀛的香馨,透过屋前翠竹的倩影。来喝一碗家乡水,端起兰花瓷碗啜饮。塔子山不老,管领千秋事。观万里长江奔涌而来,携渝水朝天滚滚而去,满江帆樯如云,竞相乘风破浪,每登临趾目,一桥凌虚,煌煌夜市一片灯海。
重庆有着码头文化的新颖,都市的银顶,穿梭的轻轨,退耕还林,移民开发,企业重组,招商引资。众星云集重庆,打造靓丽的都市。大工业,大城市,大农村,走出合围的山影,五月琵琶六月潮,重庆,我睡在你的梦里。旧重庆,可歌可泣,在长江的摇篮曲中沉睡;新重庆,青山碧水,在沸腾中旋转,在辉煌中腾飞。长江,有龙的寓意,重庆,在新世纪的华丽乐章中谱写着生命的赞歌。
二
古称渝为通西之要道。蜀汉中兴,刘玄德退守白帝城,刘氏政权在成都执政20余年。“西三角”的故事,牵动着白帝城人民的心,史书翻动着夜雨声,书写了多少英雄的颂歌。
人们对白帝城的印象,应该源自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后白帝城更名为夔门,有众多的祭祀者。山高水长,云长云消,滚滚红尘消逝在波涛之中,弘扬着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气势,希冀后人可以领略“一夫守夔门,万夫莫能开”的三峡奇观。
白帝城,顾名思义,白龙帝王之城。自然不缺乏王气。站在白帝城门楼上我仿佛听见一路厮杀的战马和铁蹄声,自山后原野之上奔涌而来,白帝城在历史的战火中只留下沉寂的废墟。
白帝城的强大毁于战火,让人联想到意大利的亚特兰蒂斯。柏拉图笔下那座金碧辉煌的神秘岛国,透出些许无奈的沉重与悲凉。轰然坍塌的城池,不乏凄凉与悲壮的传说。然而千年以后,白帝城平静如水,心如枯井,饱经世态之炎凉,胸怀沧桑的史歌。有人守口如瓶,有人沉默不语,默默地沉静在博大的历史哲思之中。
忽地山麓风起,一股苍凉之感侵入骨髓,仿佛向我倾诉着那些永恒的风言风语。夔门、瞿塘、巫峡之险,举世闻名。白帝城的历史天幕上,狼烟四起,千年飘渺。复仇者幽灵的呐喊声,回荡在人们的耳边。青梅煮酒论英雄。白帝城真正的军事家是刘伯承。他早年就读于夔州大学堂。反袁时曾是川东护国军的将领之一,曾讨伐北洋军,占领白帝城。后顺泸起义失败,刘伯承回白帝城养伤,痊愈后参加南昌起义。后来,刘邓大军打回老家,日寇被驱逐,蒋匪被打败,解放中国的号角声响起。刘伯承把手中捧着的五星红旗升到了白帝城的上空。
诸葛亮曾说:“夔乃帝王之都,日有千里拱手,夜有万盏明灯”。可见白帝城之造化。因此文人骚客多会于此。“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写三峡之灿烂。三峡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文化研讨会曾多次在白帝城举行。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白帝城远离喧嚣,繁华远不及西安和成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白帝城不愧是中华古文化集大成之地。灵性超越了时空的所有。嘉陵江,自秦岭,经四川,在重庆注入长江,拥有着“冲出夔门便是龙”的巨大力量,执着地追求着它的梦想。“教化为本,在乎足衣食。”三峡大坝催促着新时代的到来,高举着国家能源的新观念,让百花齐放,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切早已镌刻在高高的神女峰之上。
能与夔门相提并论的入川之道,当数汉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塞外通人烟。剑阁峥嵘在崔嵬,侧身西望长嗟叹。”可见蜀道之艰险。蜀中之王气,巴山之遗恨,都源自蜀中的地理条件。当年诸葛亮立蜀川20年,正是倚仗于此。1903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再一次敲开了蜀中通往西塞的大门。辛亥革命以后,重庆首获定都。众多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而牺牲生命。尤其是皖南事变以后,军统气焰嚣张,悍然向新四军发起猛攻,揭开了臭名昭著的第二次反攻高潮。在重庆实行白色恐怖,严密封锁。山城的上空,乌云密布,人心惶惶。党的南方局为打破封锁,让全国民众了解真相,由周恩来致辞,向外界发表声明。是时的重庆,各种政治立场的人物都有,江姐,是重庆地下党的一位负责人,名叫江竹筠,她的故事重庆人民耳熟能详,早已成为城中世代相传的话题。
三
翻越龙脊山,途经香国寺,渡过嘉陵江。四十年旧重庆的薄雾在我眼前回荡。烟月一江渡,万户舟灯明。立于江心,眼帘之间的已不是江水涟漪,高塔笠影的景色了。一座如泰坦尼克号般庞大的建筑,在江中浓雾的拖影下,摩立于天幕之下。“南腔北调话家常,眉黛唇红斗艳妆。”这座模拟式大剧院向重庆人民展开了健硕的双臂。
“昨夜东风入梦来,巴山夜雨春常在”。在热闹的港口,游船载着人群,各自航去,江岸之上扬起的烟尘,讲述着世代重庆人民的命运。人们偶然相遇,又默默离开。听风的哀伤,愉悦和惆怅,时空的距离,仿佛缩短,通向至善至美的方向。重庆这座大都市,以最大的热力燃烧着。有过忧患,走过沉默。我用眼睛,用心灵,向着明天嘹望。
大改革的战略高地,无大海相邻,边线可依。邓小平曾强调;“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2008年,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走强国之路。世界是可以重组的,“荆湖东控辟门户,子午北向通幽遐。”重庆的开放,关键在于引进内陆开放的模式,创新合作,实现共赢。
重庆集大成于一体,大都市,大农村,大库区,立足开放型经济背景,营造大开发的环境。联合国欲将重庆模式用于解决后危机问题,“一江两翼三大洋”,辐射系的移植,可以拯救全球危机。重庆站在中国西部桥头堡的位置,引领着西部大发展。现代化和热兵器时代的到来,将永远终结旧制度的野蛮和发展的桎梏。华夏民族五千年,通向世界之路在何方?大改革,大治理是世界经济的良方与否?大公天下,为弱势塑言,中国带着和谐,走向世界。
2025,中国人实现梦想之年,她有一个名字——中国梦。与曾经的美国梦和欧洲梦一样,都是大公于天下的梦想。神学色彩、普世效应将实现与见利思义、节用以礼的完美结合。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夫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人素有经国济民的思想,国富而民强,居民心者富有天下。
四
天地之胜迹,必因奇而生。天下之大势,合久而必分。我行至观音之桥,顿生灵意。桥碑之上,记载之事,虽属神话,实见民心。为民造福者,民必美化颂扬。嘉陵之北,聚天地之灵气,龛日月之光华,传亘古之佳话。雄视千秋,气吞两江。
立于桥阙,俯四时之沧浪,视文脉之巍巍,观帝德之丞丞。三度寒暑,几经风霜。看今日之新貌,立交环道,香车遍地。玉树临风,在水一方。市民之乐土,万国之芬芳。待观音之重现,见时代之嬗变,合民心之所向,鉴正道之沧桑。
作品名称:《故土难离》
作 者:重庆大学 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