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
“是气味,是家乡的气味,搬不过来"。老爸回忆录里的最后,用姐夫的这篇文章做为结尾。最近的一年中,我频频从北京与福建间往来,我想我也是想把福建老家的味道尽可能"带给"他。能为八十多岁的父母做得事情,除了陪伴以外,还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了却她们的愿望。然而老爸的愿望就是要回福建老家再住一段时间,但因他对自己身体没有把握,对于要坐一段长途火车的体力他总望而生怯,一拖再拖到现在,这次告诉我说,天气凉爽些去吧,我说好!几个月前带着他回忆录里的记忆,我回到老家,尽可能得拍照,尽可能得体会他想念家乡的味道,能带回来给他的我拍成影像,带不回来的味道我也试着感受后回来讲给他听,他看着听着眼睛湿润着;然后他给我讲的最多的就是他小时候的事,他的母亲,他的外婆,儿时的伙伴,记忆中的小吃,村里的河流,街道.......反反复复,讲的那么清楚,那么生动,那么不厌其烦......我想这气味,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一段或几段,不可复制,不能带来......这也许就是故乡的味吧!
我偏爱老巷老房子,偏爱那些生动的生活细节。正在我体味父亲的回忆录里写下的“气味”时,走过祠堂,远远地看过去,猛然觉得那就是我的父亲,独自坐在门口,像是沉思,又像期待……斑驳的红色木门,像是他一生的写照。
锅边糊,是福建福州一带的美食。用大米加清水磨成浓浆,摊在锅边,半熟后铲入正在熬煎的虾汤中,放入调味品,一碗鲜嫩浓郁的渔家小吃即成。这是我同学的母亲特意为我做,阿姨的每道工序都被我记录着,父亲想念的味道,这也是一种吧……父亲因为支援边疆离开故乡,过节的时候是他最想念家乡的时候,他会津津有味得做家乡的小吃,然后津津乐道给我们讲小时候他的母亲和外婆做得每一道美食……
那天正好下雨,老房子里剩下的东西都是和老房子一样有故事了,石臼里的一汪清水就像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故乡,美好而纯净!耳边想起一首歌“人在千里/魂梦常相依/红颜空自许/南柯一梦难醒/空老山林/听那清泉/ 叮咚叮咚似无意/映^我长夜清寂”
父亲退休后有一段时间在老家,村里的祠堂是他去的最多的地方。那里能找到他童年的伙伴,能找到一起经历岁月后的老同学,能听到最纯正的乡音……午后或晚饭后睡在躺椅上,喝一杯茶水,和老伙伴们聊聊天,听听闽剧,是他最安然自在的时刻。这次我带着相机,带上老爸的记忆为老爸“取”回他想念的气味,老人们听到父亲的名字,都转过身来要在镜头面前露一下脸,和我说“你爸爸一定会记得我……”
这个是村子里最老的理发店,也是父亲常去光顾的。如今里面已被改成台球室,留下这个角落还在营业,我拍照的时候没有人,不知道理发师傅是谁?父亲还会记得吗?他还会记得父亲吗?
这其实是个大使馆的遗址,外边已经很破落了,似乎是没有人住。但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格,抬头看的时候一扇窗户打开着,几只鸟在叫,让我感觉到了声息和活力。它似乎也是一位思乡的老人,正在和我们讲述它的故事……
我仰望我家族的老祠堂,门口的雕梁出自谁人之手?
我的祖辈居住了数百年的老房,老房子藏着父亲的童年记忆。如今老房子人去屋空,杂草丛生,它成为乡愁的载体。
这是村子里最大的祠堂。祠堂除了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以外,平常的婚、丧、寿、喜等事也在这里举办。村子里有心人常常请来戏班子,一场戏唱几天,父亲早早吃过晚饭早早坐在最前面的位子安静得听,我时常是看不懂的,偶尔陪父亲看一次,也是在看听戏的人,看唱戏的人……
父亲回忆录里详细回忆了他去做小工的那年那月。……当我看到做拉面的木架子,我想像父亲当年站在这里的样子。
作品名称:《故乡的气味》
作 者:自由职业者 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