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大坡庄——爱故乡计划参赛文集
文/孙庚
我的故乡大坡庄位于华北平原最普通的小村庄,行政属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距离唐山市15公里,为三镇交汇处,位置偏僻。
建村于清朝康熙年间,为给地主、富户看坟的平民聚落成村。
农业以粮食种植和养奶牛为主,因产品无特色和位置偏远,不具备竞争力。
父老不懈努力,自1970年代以来搞工业化,开办过玻璃瓶厂、灭火器材厂、轧钢厂、胡萝卜酱厂、砖厂,但因各种原因,均告失败。
农产品无特色、工业无发展,致村庄无望,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庄空心化严重,80年代前的
房屋无人居住,残垣破窗。
翻盖的新房地基比邻居抬高两米,高墙铁门。
晚上家家关门看电视,全无旧时满街小孩疯跑、大人串门聊天的人情味。
90年代前家家地头院内的杨柳树、果树砍伐殆尽,街头的石盘水井干枯埋入地下,80年代的压
水井也已干涸。村里统一打的深水井每天定时供的自来水,但冬天常冷冻爆裂。
村边的池塘,20年前能游泳、捕鱼、割芦苇,现在成了垃圾和粪尿的填埋场。过年时,西北风刮塑料袋挂满干枯的树杈,遥知不是梨花开啊!
家人、本家、邻居、同学、亲戚,在村里居住的每个人都在诉说着穷、苦,赶紧长本事搬走。
。。。。。。
故乡就是老母亲,养育了我们,在我们心目中伟大、包容,但皱纹遍布,渐渐老去,不敢相信又魂牵梦绕。
乡情、乡愁让我们年年完成候鸟式的回归,但精神上永远也回不去了,老无所依时也回不去了。或许,反过来,精神永在故乡。
沁园春*大坡庄
跑庄风光
三里高岗
五里水乡
望村东村南
遍布黄壤
庄西庄北
黑土肥墒
古寺遗碑
曹坟有证
后河之洲润丰饶
二道桥
老房瓶厂窑
举市无双
村容如此多娇
引内外坡人竞难忘
惜数代先民
外迁四海
故土留守
实现小康
复兴祖村
集结号响
敝帚自珍创辉煌
集民智
幸网络时代
重任今朝
注解:
书面村大坡庄,口头发音为大“跑”庄。
村东、村南地势高,是黄土,适合种植胡萝卜、姜、花生等作物。村北、村西西因地势低洼,河流、坑塘密布,水草、生物多年荣枯累积成黑土,土质肥沃,80年代还能种植水稻。
村小学旧址原为圣水寺,60年代拆除。老人讲曾经大殿巍峨、神像肃立、柳树合抱、石雕精美。今并校后弃用,校舍颓塌,仅余“永垂不朽”石碑和石赑屃大半埋于地下。
“曹家坟”地块在村中北侧,为后河环绕之高岗,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上坟地之一,曾出土过曹氏家族墓碑,我叔叔亲眼见过,惜文革中有人砸断盖猪圈,80年后文物部门征集运走。
村东高岗,泉水出其中,逶迤西流,名为“后河”,在“曹家坟”环绕后分开流淌数十米后会合,自然形成小岛,岛上水草丰美、树林密布,是夏天乘凉的好去处。仿《诗经》“在河之洲”意。
憾高土岗在“破四旧”中挖平,80年代初泉水断流,后河淤塞,石桥埋入地下,河道成垃圾场,更有人家为多占地直接在上盖房。
后河一路向西,与邻村南北流向小河平面交叉,因水位落差,人工修建了上下分流的桥,不至引起洪水倒灌。村人成为“二渡桥”或“二道桥”。
后河再西行后汇入抗日小英雄雨来战斗过的还乡河。
玻璃瓶厂、灭火器材厂、轧钢厂、砖窑等,拜地理偏僻、无人开发之利,在工业发达、无地可用的华北平原上竟留存原貌的70年代村社集体工业遗址若干,甚为罕见。
历史以来,全村人口多年不增,为贫穷外迁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