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日记--爱故乡计划参赛文集
徐文财
大年初二,我再次回到了可爱的家乡。因为未来的五年计划中,城乡互动是很重要的一个战略,所以,这次回乡,除了探亲,还有关于城乡互动的探索任务。一直以来,关于在家村开展活动,很多人都说,在农村想把农民们组织起来很难,开展工作更难,而我这次的尝试却非常幸运,得到了大家的热情支持和响应。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未来更回顺利,希望我们的理想能更快的推进。我这里提到的城乡互动是更深层次的城乡互动,致力于推动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乡村提供绿色清静的休闲养生的生态环境,提供无污染的绿色农产品;城市则提供时尚的工业产品、娱乐服务等等,城市与乡村是平行发展的,是平等的,而不是现象在的状态,城市好象是高一等,农村就注定贫穷落后。我们的理想目标是:绿色乡村,蓝色都市,和谐中国,和平崛起!
〈一〉令人提心吊胆的进村之路
2011年2月4日,回到了我可爱的家乡。回到黄金埠镇时,已经6点了,回村里的班车已经没有了,我只好打个摩的回家。问一下价钱,说要四十块。哇,只有五六里路,比我从千里之外的杭州回来还贵!
我问怎么这么贵?摩的师傅说,“这么贵,人家还不愿意去呢?你不知道从河桥到你们枫树村的路有多难走……只要你凭良心说话,走过那条路,你还说贵的话,我不要你的钱……”
“不是早就村村通公路了吗?那要中都修好几年了,难道还没修好?那可是通往我们枫树村的唯一的公路啊!”我疑惑的问道,还是上了摩的,四十就四十吧,再不走都天黑了。
从镇上到河桥村,一路的水泥路,摩托车飞驰而行。果然,如师傅所说,过了河桥,就很难走了,道路是坑坑洼洼,时刻都得小心,摩的师傅时不时的叹道:什么时候才能把这条路修好啊?
到了家,我再也没说贵的事,付了钱,还连声说师傅辛苦了。
“如果那段路修好了,我就算收你十块钱,我都高兴啊。你是不知道,我这样送你,不仅辛苦,还总是提心吊胆啊!真不知道这段路什么时候修好……”
师傅说完就走了,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想想他刚说的话,也不禁为他担心,在心中默默的为他祈祷。希望他一路平安,更是在心中期盼从河桥到枫树这段公路能早日修好……
〈二〉理想青年爱乡情结
2011年2月5日,晚上,在叔叔家吃饭,席间谈到了家乡的状况,叔叔说,“你呀,在杭州做那么多好事,有机会也得回来做些事啊!”
我说,“在杭州,不是我一个人做事,其实我既没什么本事,也没什么财力,做不了什么事的,都是一大帮兄弟响应,大家一起努力才做了一些事的啊。”
堂弟立即说:“在家里做好事,我们也响应啊,就是没有人组织,没有人带头,我们好多年轻人都想为家乡做一点事呢!”
饭后,堂弟带我到村口,说,“这口池塘就是我们舞龙灯赚的钱修整起来的。”
我们一边聊,一边拍照。聊着聊着,身边不知不觉聚起了十多个人,主要是年轻人,也有几个上了年纪的人也积极的参与到家乡建设的话题讨论中来。
“我们还想把村口樟树保护起来,想把把村口的路修好……”另一个青年徐长春走过来说,“如果你能带头,我们一定全力支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不过,光我们这些人还不够,得把乡亲们组织起来。”
“要想把乡亲们号召起来,得让大家看到实际效益,最能让大家信服的,就是把我们村口的路修起来。你要是有办法,把咱们村口的路修好,大家肯定会铁着心跟你一起干。”
之后,我们在徐绍林家里开了个座谈会,当即成立了推动家乡建设的先锋小组,我们暂时为这个小组取名为“徐家大院理想青年”,(他们早就建了名为徐家大院的QQ群,也经常一起讨论家乡的建设),初步确定了以生态农庄为主,带动绿色农业的种植、养殖业发展的绿色农业发展思路。
之后,我让大家看了我三年前制定的《返乡工程——新桃园建设计划》,大家都表示非常支持,最后,我们约定,初六下午三点,再召开第二次家乡建设的会议。
回到家里,我真的是非常的感动,很多人都说在农村组织农民难,想不到大家会这么的响应,我一定全力以赴推动家乡的建设。
〈三〉夫妻两抛了二十年的光,建了一幢房子
2011年2月6日,我来到了姐姐家。姐姐家房子已经装修好了。去年来这里时,我曾感叹,每年都要外出打工,做这么大的房子,一直空着,没人住太可惜了……那时,姐姐自己也感叹,“其实我自己也不想做这么大,楼上根本没人住的,三楼更是没人会上去,只是大家都做这么大,这么高,我也只好也这么做了……”为了跟风,为面子,姐姐姐夫两个人,二十年在上海打拼辛苦赚为的钱,就建了这样一幢房子。遗憾的是,建好了,却没办法在家里住,还必须继续打工,因为建房子欠了些钱,房子还要搞装修……
今年,房子已经装修好了。内外装修都是整个村子里最好的。总计花了三十多万。房子独立于一个小山坡,屋后是山,屋前是农田,田间有小溪流,对面是山,住前一点是附近最大的水库,去年国家水利建设投资120万刚刚修好了堤坝,水库存水平量更多,全年都会有清澈的水。国家村村通公路政策又把路修到了家门口,汽车可以开到家。在姐姐家楼上楼下转了转,再到屋前屋后看了看,想到从杭州回来之前,萧山的一个园艺老师一直叫我在家乡找一些适合做农家养生乐园的地方和房子,突然感觉这个地方,这个房子很适合。房子建在山脚下,屋后是山,门前是田,对面是山,往前一点是大水库,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可是说是休闲养生的好地方。
和姐姐说了关于休闲农庄的事,她半信半疑,但,我看得出来,她还是很期待的,她说,如果真行的话,她一定全力配合、支持。
〈四〉村民组长的老年协会梦
2011年2月6日,村民小组组长徐军书老人找到我,和我谈起了他的梦想。他今年61岁,当村民小组组长已经当了30多年了,一直以来,做的都是上面安排下来的工作和一些协调邻里间关系的事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家里的青年一批一批走出去,家乡没有青年劳动力了,根本没办法发展经济,所以,作为组长,也很有什么特别的贡献。
然后说老组长说道,“一直以来,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在咱们村子里建一个老年协会,还想建设一个戏台,我的想法就是戏台和老年协会合二为一,这样既节省成本,又便于管理。”
当我问起为什么他一直想建这么一个协会,他非常动情的说,“你不知道,年轻人都出去了,我们家家户户都只剩下老人家,有的是老夫妇两个都在还好,还有个说话的伴,有的没有老伴的更是孤苦无依啊,想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到人家家里去玩嘛,又怕给别人添麻烦。而如果有个老年协会,大家都可以来协会,一起聊聊天,唱唱戏。再说,有这么一个文化大院(找戏台兼协会)不仅老人家可以来乐乐,小孩子也有个健康安全的玩乐场所。”
“所以昨天听说你在组织青年们搞新农村建设,我就想,青年们一时半会儿还回不了乡,不如先想办法把老年协会搞起来,以后协会也可以作为新乡村建设的平台啊。”老组长说,他已经准备好了,把自家的宅基地拿来做戏台。然后,还叫来泥水工,合算了一下,建设这么一个戏台和老年协会的综合性文化大院需要的费用,大概需要二十七万多,老组长希望我能想办筹集一点,不足部份可以村民而凑点。
听完老组长的话,我心里十分的感动,但也感觉很有压力。组织青年人搞返乡工程,搞新乡村建设,是想整合资源,发展家乡,直接让我去筹钱建戏台,办老年协会,还需要二十多万,这对我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啊,但是,而对一个老组长的信任与期待,而对一个老组长的为乡亲们谋福的心愿,我又怎能推却?我只好接下这个使命,和徐家大院的理想青年一起想办法去筹集资金,让老组长的心愿早日实现!
〈五〉行动,理想青年第二次家乡建设讨论会
2011年2月8日,枫树新村绿色农业发展第二次讨论会。继续定在徐绍林家。徐家大院的一群理想青年再次聚在一起,为家乡的建设进行思想碰撞,大家一起热烈讨论。
我把这几天准备好的PPT讲给大家听,大家非常感叹,原来我们家乡这么美,有这么多资源,原来我们家乡可以这样发展。
接下来,大家还冷静的谈了这样的发展模式会有什么问题和困难。我设计的方案中,最关键的一步是围绕整个村庄,筑起一道绿色隔离带,拒绝一起污染源。首先要拒绝的就是机动车,还有一些污染严重的化工产品。禁止汽车进入村庄是要面临挑战的,让整个村庄的乡亲们都支持响应是有难度的。
可喜的是,参与讨论的人都认可支持,我相信,我们也一定有办法让更多的人理解并支持的。
徐想林更是仔细的发现,如果要筑绿色隔离带,那不仅是整个枫村,至少得考虑经过我们村子的几条河流的水源的绿色保护,特别是上游地区,至少得沿河流保护好,直至水源地。
大家认真细心的投入到讨论中,再一次让我的心受到了触动,也让我对家乡的发展更有信心。
讨论会结束后,大家一起开始了家乡环境卫生清洁工作。
〈六〉美丽的家乡,绿色的希望
2011年2月9,明天就要回杭州了,今天得抓紧到全村各地转转,把家乡的资源进一步熟悉了解,我和理想青年之一徐庆才还着相机走遍村子里的山山水水,把家乡美丽的影像都拍摄了下来。
每次拿起相机,心中都会有无尽的感叹,家乡是如此地美丽!
我们相信,在理想青年的带动下,更多的打工青年回到家乡来,一起建设我们美丽的家乡,家乡将不只是美丽,也一定会富饶起来!
绿色乡村,蓝色都市,和谐中国,和平崛起——这是几年前我做返乡工程计划时写中的一句宣传语,今天,我感觉这种境界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近了,而我们,这批理想青年正在为这个伟大的理想奋斗!
作品名称:《回乡日记》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