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故乡—爱故乡计划参赛作品文集
邹皓
谈到故乡,我第一想到的不是我的出生地,不是那个由单元楼,水泥路组成的小城市。而是首先会想到爷爷家,那个我在那儿生活将近10年,又从那儿离开奔向车水马龙大城市读书的地方。
故乡辖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甘棠镇,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仰书村。村名源自祖先希望我们后人有对书仰望、尊重知识的品德。良好的风气让这里出了很多大学生,出了很多企业人士。每次过年回家,总会听奶奶介绍,某某老板过年回家,挨家挨户的送礼物。某某研究生回家,给村子里的小孩子免费补课。老人家总是喜欢和人聊天的,和奶奶聊天,总会听到村子里很多很多的趣事。例如某某人在水库钓鱼结果钓上来一条大水蛇!某某家小孩子读书特别厉害嘴特别甜。有时候讲到有些老人逝去,奶奶总会沉默着似乎在回忆年轻时大家一起读书一起劳动的时光。这时,我就需要赶紧转移话题,免得奶奶多想。
村子里的人都非常好相处,由于我高中大学都是寄宿,离开了家,在家也不是很爱出去玩,有很多人我都只是看着眼熟并不能喊出个称呼,但她们看到我都会很热情,叫我的小名阿皓,跟我说看着我小时候一点点大,如今成为大人了。这时候,总会感觉自己在这么多人的关注下长大特别幸福。村子里的年轻人要出去赚钱养家,所以村里基本上都是一些老人在家。老人们喜欢到处转悠,到朋友家聊天,和朋友们凑桌打个字牌,带着老花镜看会儿书,一天就过去了,平静却又幸福。村里留下了的年轻人就负责帮老人们搬点重物,换灯泡等老人家不方便做到的事情。从不求回报,远亲不如近邻说的就是这样了
双峰县是一个做辣酱特别出名的县城。在“嗜辣如命”的湖南,如果自称辣酱第一,恐怕也没有几个地方不服吧!“永丰辣酱”就是我们县的特色产品,早已经打响名号,成为县里的一大经济收入来源了。我们村的人基本上也都会做辣酱。在秋天收获很多辣椒,晒干,打碎就成了辣椒粉,可做烹饪调味之物。不晒干,直接切碎,我们这边叫“斩辣椒”的话,就是要做辣酱了。放很多盐,一脸盆辣酱大概放七八包盐,直到盐味开始盖过辣味,就可以再加一些冰糖,小麦粉,糯米粉等。一直用手搅直到味道均匀,颜色鲜艳就行啦!然后用大的可乐瓶装很多瓶,过年时可以送亲戚。吃面,炒饭,炒菜可以用作调味品,甚至直接可以用来下饭吃。那种又辣又咸的辣酱的味道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了!
每次在外一个人过节时,总会泡一杯茶,在晚上一个人边喝着暖胃边从热气缭缭中想着小时候在家乡过年过节的样子。然后看着窗外的月亮,想象自己已经到了家中,想象自己不是一个人。想象家乡也正好有人在看着月亮,也许就是我的家人正在和我欣赏同一轮月亮。然后,心酸和寂寞总会被冲淡稀释的。人总是要适应一个人的不是吗?我会一直提醒自己安慰自己这只是成长中必要承担的孤独。
小时候最喜欢过年了,甚至每一年都在期待着下一年的过年,早早的提醒奶奶把在外当工程师的伯伯叫回家过年,早早的要奶奶帮我买好新衣新裤,准备过年时和小伙伴们一起臭美。待到除夕前一天,家里每个人都要洗澡,要洗的特别干净,表示把一年的不愉快一年的晦气洗净。穿好新衣新裤,准备一大桌的年饭,会有鱼,象征来年年年有余,会有鸡肉,鸭肉,牛肉,猪肉,蛋饺子,排骨,还有一些小菜,说到过年饭菜当然少不了奶奶自己熏的腊肉啦。大人们喝着白酒,小孩子们端着饮料,说着吉祥话,在年夜饭结束时就每个小孩都有一个大大的红包,这也是小孩子,单纯得无忧无虑的小孩子最喜爱的环节。然后,大人们一家人坐在一起打牌聊天,小朋友们就在外面放花炮,做游戏,互相交换糖果吃。偶尔也比较一下谁的压岁钱最多。然后就到了初一,初一是一年第一天,是一年的开端,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例如“不能打扫家里,不然好运也伴着垃圾被打扫出去了。不能花钱买东西,不然一年都会是大手大脚的用钱”。初一也是挨家挨户拜年的日子,小朋友们提着袋子努力记着妈妈教的吉祥话,跟在爸爸的后面挨家挨户领着糖果。有时可以带回家十几斤的糖呢。接下来就是“初二女儿女婿外孙们回娘家拜年”“初五六上山祭拜祖坟,祈求来年事事顺利”“十五全家一起吃元宵过元宵”然后就到了小孩子最讨厌的开学时了。
奇怪的是每次我一想家,想到的并不会是我家的房子,想到的会是小时候和邻居小朋友做游戏的空坪,想到的会是家门口那棵歪的不得了却每年结很多又红又甜果子的桃树,想到的会是小时候秋天去上学,路旁成片的油菜田,以及藤蔓上趴着的金龟子,以及下雨经常在那儿摔跤的泥巴小路。一些不起眼的意象竟构成了我对家乡的印象。我想这就是朦胧又无处不在的乡愁吧。
故乡啊故乡,我多想再回到小时候,多想丢下所有的心事在你怀里愉快的再长大一次。等等我,让花开得慢一点,让天空污浊的慢一点,让人们老的慢一点,等我回来!
作品名称:《我记忆中的故乡》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