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苗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家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为了响应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一懂、两爱”三农人才的号召,促进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支农调研运动如何更深入全面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二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蓬壶镇仙岭村中华农民体育学园顺利举办。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38名青年大学生于2018年1月25日—29日,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理论学习;1月30日—2月6日,分成三支队伍分别前往永春县蓬壶镇仙岭村、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永春县仙夹镇夹际村进行为期一周的爱故乡实践调研。

本次青年爱故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主办;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以及福建爱故乡促进会联合承办;福建省永春县生态文明研究院、中华农民体育学园、农村科技文化园、中共福建省永春县蓬壶镇委员会、福建省永春县蓬壶镇人民政府、福建省永春县蓬壶镇仙岭村党支部村委会等协办;获得了中国民促会施永青农发基金的赞助支持。

乘着乡村振兴的战略东风,做爱故乡、有责任的时代新青年。为乡村注入活力,为时代奉献力量,此之谓青年担当!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福建省永春县生态文明研究院由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与福建农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及永春县人民政府共同发起,于2017年7月14日在永春正式揭牌成立。为全国首个县级生态文明研究院,旨在响应中央生态文明转型的国家战略需要,积极探索县域范围内的人文社会发展与生态经济转型之路,为福建生态省建设及国家生态文明战略转型服务。

1月25日

解读宏观社会形势

何志雄: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

中国乡村建设参与式保障体系(RRPGS)秘书长、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执委、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理事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乡村振兴”的概念是由何而来?如何在国家战略中形成的呢?

在改革开放前,农村体系是比较完整的,村中有学可上、有医可治、有业可就、文艺等面面俱全,国家还为农村培养了几百万的赤脚医生;改革开放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全面解体,原因是政府的财政赤字,政府“甩包袱”,在农村实行分田单干,实现市场化改革,使农村自我运行。

在2003-2013年,国家实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也正好赶上全球的产业大转移,中国大陆成为了世界工厂,此时国家对农村进行国债投资,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召开的十九大又发布了新的农村政策,最典型的两项变化是由农业现代化转向乡村现代化,由规模化农业生产转向绿色农业生产。在大的宏观政策形势之下,趁势而行,扎根乡村,放眼大局,细心做事。

追溯百年乡建历史

陈熙:先驱黄展云与营前模范乡村

系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秘书黄展云先生的曾外孙,长乐营前模范农村文化研究会会长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陈熙老师从1992年参加“黄展云创办‘营前模范村’六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时起,开始收集有关黄展云先生的史料,主持编辑《黄展云研究》,参与编辑《‘营前模范村’史料汇编》等,2013年获得长乐市“营前模范村”文物保护小组授予的“‘营前模范村’文物保护热心人物”荣誉称号。

黄展云先生是孙中山的秘书,他在年轻时便创办了福州第一所新式蒙学堂,随后他加入同盟会积极投身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负责整顿福建省的教育状况,破旧立新,废除读经,修改教科书的内容,在各学区分设教育局,这些改革使得福建省的教育面貌焕然一新,时人称其为“福建的蔡元培”。

孙中山去世后,黄展云决定继续遵循孙中山的民生思想,以实行地方自治的方式来发展地方。于是他以福建长乐的“营前模范村”为基地,开展乡村改革实践。黄展云努力践行孙中山先生的“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思想,号召“耕者有其田”,为此以村内的增收为起始资金,向地主赎买多余的土地,再分配给贫困的农民。“模范村”极为重视民众的教育,在各乡镇中心设立学校,并创立了福建省最早的农村幼儿班,扫盲班,夜校等文化教育场所,为这一地区的农村文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当今这一地区的民风仍极为淳朴,与当时的建设有着极大的关系。最有创造性的做法是,“模范村”还尝试着发行自己的货币,货币不单在这一区域内流通,还能对外流通,虽然随着黄展云的离开,发行货币乃至“营前模范村”的建设便已停止,但这一伟大的尝试仍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1月26日

社区营造

陈茂祥:台湾社区营造理念在大陆推行的路径与可能性

台湾朝阳科技大学教授,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特聘教授兼闽台社区营造中心主任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陈茂祥老师放了几个短视频,举了“台湾第一村”光复新村和闽台社区案例为我们讲述了台湾社区营造理念在大陆推行的路径,陈老师提倡 “慢活”,“慢活”是乡村振兴很重要的内容,“快速”则是西方的思维,提倡“骑、藏、传、忆”,即骑脚踏车、藏书票、传承文化技艺、回忆历史。整个课堂以和学员交流互动为主,活泼而生动。

生态农业实践探索

闫迎春:从种子到餐桌——认识农业及生态农业

福建爱故乡生态农业委员会召集人,长期服务公益事业,近年从事生态农业及乡村振兴的社会企业,福建爱故乡团队成员,爱故乡生态农业委员会主任,三农慈善基金会(香港)秘书长,深圳智库百人会研究员

有感于现在西方国家所推崇的石油农业所存在的问题,闫老师最近这些年将自己的关注点转向了生态农业。虽然现在的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分享收获农园等也在做一些生态农业的发展,但是在全国范围之内,生态农业的规模还不够大。同时,他提出说,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我们应着重探索其中的趣味性。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可以有多种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号召更多的有志青年参与到农村建设中来,农村的相关产业也才能秉承着互利共赢的观念发展起来。

儿童教育

吴瑞: 在地化的儿童教育

汀塘社区大学负责人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在反思儿童教育的走向,华德福教育、华夏儿童教育等民间教育的探索也都在启蒙我们不断思考教育的新探索方向。在乡建工作多年的吴瑞,在开展社区大学工作过程中也探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教育模式,他称之为“在地化”。不同于“兴趣”教育,这是一种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融合本乡本土元素的在地教育。这也启发我们不断思考而今的支教如何以一种更新颖更落地的方式来开展。

1月27日

工友服务

柯成兵:中国工人的历史与现状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柯老师为我们分享了新工人的现状,新工人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群体,在现代化城市发展过程中一直“隐性存在”,而正是这样一个“隐性存在”才有了今日的现代化,同时也才产生了农村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土地抛荒等问题的存在。柯老师阐述了我们作为学生如何去关注工人,为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也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野,我们的关注点不应该只局限于农民,农村的发展与城市的工人也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二者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

乡村复兴

王静辉:众创共享空间  再造美丽故乡

福建返乡创业大学生代表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2010年时,当时仍在上大学的王静辉看到自己的家乡因为泥石流而摧毁成了断壁残垣,因天灾人祸造成的家乡衰败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痛。现在,家乡的自然风景正在被破坏,村落文化也渐渐被人所遗忘。王静辉想着如果再没有人去改变,那么家乡再过一段时间后将会彻底面目全非。受着这种情怀的感召,他踏上了回乡的征途。

王静辉同另外三个小伙伴顶着家庭的不理解与周围的阻力,回到了家乡,开始组建合作社,并积极联系中科院的老师,遇到村民在农业生产中的问题,积极向老师请教,导入专业的资源,希望可以实现科学种植。改变销售模式,将更多的利润可以留在农民手里。发展公益组织,众筹公益图书馆,不单有童蒙读物,还引入适合村民读的农村技术书籍,鼓励村庄培养读书的习惯。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为其提供传统文化与外语的辅导机会。

孔庆平:“美丽西昆”的五位一体发展理念

2015全国爱故乡十大年度人物。孔子第七十三代世孙,现任西昆村党支部书记。

产业是乡村的根,精神文化是产业的魂。如何在发展农村产业的同时还能保持村落淳朴的民风,孔庆平书记用他在西昆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思路。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孔书记秉持着“五位一体”的思路——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生活富裕与治理有效五方面相结合。2009年时,他放下了自己的事业,选择了回村竞选书记,想让更多的人守护传统文化,改善西昆村的村风村貌。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坚持下办成了“德成传统文化学校”,用儒家的思想去渗透到村落的发展中,受此影响村庄大力弘扬孝亲之风,实现了西昆村的“幼有所教,壮有所用,老有所养。”

“第四届大学生参与乡村建设——爱故乡行动十大杰出团队评选”复评答辩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1月28日

中医与乡村建设

邹俊:复兴中医与建设乡村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作为中华文明瑰宝的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止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邹俊老师详细分析了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使得我们明白了推广中医文化对于乡村的重要性,也能更加客观的去重新审视中医与西医的关系。他也在实践中探索了十余年的中医经验,让人们意识到中医的价值,并慢慢地践行。

乡土调研

罗加铃:田野调查者的分享

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农民工医疗、生态农业和区域发展。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在田野调查中、在下乡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存在很多的思维误区,以至于行为误区。罗加玲老师结合自身经历,为我们讲解了到底什么是下乡?农村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到底要做些什么?我们到农村到底是为了成就自我还是为了贡献社会?我们要有宏观的目标,做事情要从全面考虑;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下乡不是去送温暖,潇洒走一回。

1月29日

我为家乡写村志

刘作忠:浅谈乡村史志的编撰

2017全国爱故乡年度人物,1981年开始从事地方史志工作,退休前曾任湖北荆州市政协文史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刘作忠老师上课首先根据同学们的学校、家乡所在地,讲诉各地历史地理等情况,让同学们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校和家乡,又通过中国重新迎回孔子和剧种逐渐消失的例子,引发同学们对于中华文化传承的思考,呼吁同学们重视保护地方传统文化。

刘老师还分享一些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现如今地方史编撰水平堪忧,希望我们今后编写地方史时要真实、严谨和认真,不要造假和妖魔化故事。随后,刘老师从31个方面向我们传授了多年总结的如何收集资料和编写地方史经验,为我们今后编写地方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最后刘老师提倡同学们今后能积极进行编写自己家乡的地方史的工作,并欣然做出当同学们指导者的允诺。

青年力量

李苗苗:留一半青春给故乡——青年爱故乡的实践探索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青年爱故乡项目主管

苗苗给我们分享了爱故乡活动五年来的实践探索,开场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和爱故乡发展历程的相关视频,并梳理了爱故乡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脉络,从发现故乡之美到寻找爱故乡之歌,再到发现新乡贤及爱故乡工作站的建设等,并与我们探讨了当代支农社团如何利用爱故乡的资源开展创新活动,把一半青春留给故乡,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春风,青年人大有可为!

张玉: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支农实践探索

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青年培养部门干事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张玉介绍了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的青年培养体系,同时给大家梳理了大学生支农史。结合自己的大学社团经历,引发了大家做更深入的思考,社团到底是什么?社团最重要的是什么?如何培养社团人才?遇到阻力怎么办?青年人在时代中的角色和处境又是怎样的?怎样的大学生活才是有意义的?这些问题她用当代乡村建设中的大学生实践给予了另类探索的答复。

“第四届大学生参与乡村建设——爱故乡行动十大杰出团队评选”颁奖典礼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下乡实践调研

1月30日—2月6日

1月30日—2月6日,同学们分成三支队伍分别前往永春县蓬壶镇仙岭村、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永春县仙夹镇夹际村进行为期一周的爱故乡实践调研。

下乡出征仪式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下乡队

江西农业大学刘磊,天津科技大学王雪纯,中山大学张广良,河南农业大学李文辽,四川理工学院李怡,安徽农业大学林一帆,沈阳师范大学牛文鑫,河南大学张水一行八个人,前往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进行爱故乡儿童冬令营为主题的下乡实践。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在下乡期间,同学们通过调研茂霞村的基本情况,在茂霞古荔书院举办了为期一周的爱故乡儿童冬令营,组建了36名小朋友的游村认识故乡班,从在地化的儿童教育入手,从小启蒙小朋友们认识故乡、感受故乡,在心灵深处埋下一颗爱故乡的种子。爱故乡,从娃娃抓起!在冬令营期间穿插进行了老人养老、古村文化等方面的调研。并于2月6日,举办了“爱故乡·古荔村晚”。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永春县蓬壶镇仙岭村下乡队

哈尔滨商业大学褚庆宜,辽宁科技大学马崇圣,西南大学易裕元,福建农林大学禤丽君,华中农业大学杨梦微,重庆科技学院黄小庆一行六人,在永春县蓬壶镇仙岭村进行仙岭宗族历史文化方面的主题实践。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他们从自然风光、节日风俗、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古典建筑、白鹤拳历史。沈家大院、苏氏宗族等八大板块入手,对村子的历史文化展开调研。期间也开展了爱故乡儿童冬令营,婚丧嫁娶民俗整理,白鹤拳的文化梳理,沈氏、苏氏宗族文化梳理等调研访谈。最后,以一本《爱故乡·情系仙岭》的实践记录册作为此次下乡的成果展示。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永春县仙夹镇夹际村下乡队

华中师范大学武超,中山大学吴文文,四川理工学院向素,聊城大学韩聪,青岛农业大学杨帅一行五人,前往永春县仙夹镇夹际村,进行村庄基本情况梳理的主题实践。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这支队伍的主要下乡调研任务是梳理村庄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古民居与古树和村内文化资源的挖掘方面的调研,梳理出村庄发展历史、村庄现今状况以农户相关资料。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二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圆满结束,每一届交流会也都显示着越来越的青年人在进行着新尝试:从象牙塔走向乡村;从课堂走向田野;从个人奋斗的迷茫无措走向抱团取暖的集体成长。这就是在当代乡村建设中澎湃着的青年力量!

侧记 | 青年爱故乡论坛暨第25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永春主会场)-爱故乡

青年爱故乡,故乡才有力量!

(文编/苗苗,摄影/姚关)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联系人:口皓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邮箱:iguxiang2012@163.com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爱故乡网: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