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论坛|温铁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传承延续下去
本文转自腾讯财经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4月8日-11日在海南博鳌召开,主题为“开放创新的亚洲 繁荣发展的世界”,温铁军教授在分论坛“转型中的农民与农村”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他表示农业文明传承就是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明每当遭遇到重大的挑战,它应对挑战的基础不是别的,是农业文明。
不仅如此,他还表示:在这次巨大的挑战面前,中国加强乡村振兴的战略,是我们为了延续中华文明载体(也即农业文明)所做的基础性的准备。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 刘彦随:
文明传承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特别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在推进农村发展的过程当中,如何保护和传承悠久的农耕文明,小农户怎么发挥作用,请温铁军先生发言。
温铁军教授
温铁军:
谢谢主持人,请各位注意一下我们分论坛的题目,它的中文和英文是两种不同的内容。乡村振兴战略有一个重要的不同就是明确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且要求国家的财政和金融以及有关的投资政策都向农业农村倾斜。还指出,乡村振兴是21世纪最丰富内涵的发展领域,这些都是中国特色,我们跟一般亚洲国家不同,在于我们把农业农村,我们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各位恐怕没太注意,在前不久的两会上,习近平有一段讲话,讲到逆城镇化。逆城镇化的概念,可能先起源于欧美,大概在80年代,为什么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也提出这个概念,并且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有关?我们首先应该说,主持人提的这个要求,它是我们万年农业传承的延续。
农业文明传承就是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明每当遭遇到重大的挑战,它应对挑战的基础不是别的,是农业文明。我只讲两个小故事,在座的可能知道2008年华尔街金融海啸爆发对全球都是挑战,中国应对2008年,演变为2009年金融危机,这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是灾难。中国走出一个反弹的原因是什么,很少有国外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关注中国是怎样改出危机,这个故事非常重要。就是我们把不能出口的那些商品,那是过去用13%的出口退税补贴,我们把这个转变成了给农民人口的13%的折扣率。
刚才王主席讲到网络进村,我们在上一个十年已经把道路水、电等等这些已经修进村了,上一个十年达到接近90%的农村实现了三通,通路通水通电,现在要实现五通,上一轮实现三通的条件下,出现工业的危机,这个危机不是农业,但它可以靠通过向农村转移实现了中国微新反弹。我们加强了上一轮新农村的基本建设,稍微往前引申一下,我们遭遇到另一场危机SARS,城里面有医疗卫生力量可以防,农村怎么办?当年当总理的温家宝非常关心农村会医少药,没有什么卫生人员,如果一旦非典向农村蔓延,那是灾难性后果。中国农村怎么防范非典的?上一个故事是农村可以成为外需转为内需的载体有效防范全球经济危机,讲非典的时候,因为小农经济,农村的多元经济。非典发生的时候,农村地区把道路挖断农村自己可以长期自立维持农村的生存。因为它在村里面什么都有,有磨坊,有裁缝点,有木匠,当这些百业都在农村能够存在的时候,农村就是可以自主维持生存。
大家知道现在中国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巨大的挑战,详细的我不多说,你们都知道。因此,在这次巨大的挑战面前,中国加强乡村振兴的战略,是我们自不自觉为了延续晚年中华文明载体就是农业文明在做着基础性的准备,希望大家理解这个战略,谢谢。
主持人 刘彦随: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这是我们国家在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现代化的重要理论的创新。
……………………………………END……………………………………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