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游历天下杂志社”

2017全国爱故乡十大年度人物、地方史志专家刘作忠老师,牢记习总书记“记住乡愁”的号召,为宣传推动各地“编村史,建村史馆,开展乡村旅游”穿行八闽东南西北、问道巴山蜀水后,于清明佳节来到了武陵山东脉峰峦叠嶂中的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仁和坪镇杨家淌村。

刘作忠:杨家淌如何“淌”出大山-爱故乡
刘作忠:杨家淌如何“淌”出大山-爱故乡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驻杨家淌村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张维仲和村民们,热烈接待了这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不辞劳苦四处奔走的文化使者。

刘作忠:杨家淌如何“淌”出大山-爱故乡

一到村,风尘仆仆的刘老师顾不上休息,就在张维仲和村委会负责人刘传兵、胡庆兵,归一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智勇、刘胡锋等人陪同下,首先翻山越岭走访农户农舍,踏勘考察老民居、古墓古碑古树古山洞、古寺庙遗址。然后与张维仲和村干们深入广泛交流。

刘作忠:杨家淌如何“淌”出大山-爱故乡
刘作忠:杨家淌如何“淌”出大山-爱故乡
刘作忠:杨家淌如何“淌”出大山-爱故乡
刘作忠:杨家淌如何“淌”出大山-爱故乡
刘作忠:杨家淌如何“淌”出大山-爱故乡

刘老师认为,地处湘鄂二省四县和汉族土家族交汇处的杨家淌,千百年的融合演变,其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与它地合而趋同,同中有异,异少同多,形成具有本区域特色的山地文化。

刘作忠:杨家淌如何“淌”出大山-爱故乡

然而由于杨家淌偏居沟壑纵横之中,许多村民还处于贫困线以下。少有人知的杨家淌如何“淌”出大山,刘老师建议本村着力挖掘打造三大文化:

一、山林文化。本村无工业污染,基本保留了青山绿水,植被良好,花木丰盛,且有不少天然溶洞、数百年古树,还保留了一些老民居。“在钢筋水泥堆砌物日益吞噬草木土石为原材的传统建筑之际,杨家淌一带竟然还保留着这多夯土为墙、薄青石板为瓦的土房,十分难得,这一栋栋土房都是你们一个个金碗银碗。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也是当前农村农业的重中之重,杨家淌天时地利兼具,机不可失啊!”刘老师兴奋地说。

刘作忠:杨家淌如何“淌”出大山-爱故乡
刘作忠:杨家淌如何“淌”出大山-爱故乡

刘作忠建议,充分利用本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打造一个集观赏、营销一条龙的山水文化产业链,建成一个生态文明村。

二、抗战文化。杨家淌为抗日战争时期著名战役“常德会战”战场一部分,留下了许多遗迹遗物。“弘扬光大抗战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內容之一。建议你们尽快抢救挖掘常德会战的遗迹遗物和口碑资料,利用闲置民房,先建造一个抗战史料馆,再逐步发展为抗战史研究基地之一。”

刘作忠:杨家淌如何“淌”出大山-爱故乡
刘作忠:杨家淌如何“淌”出大山-爱故乡
刘作忠:杨家淌如何“淌”出大山-爱故乡

三、宗教文化。杨家淌一带至今还有不少寺观遗址(比如万佛寺、女娲娘娘庙等),前往朝拜祭祀者络绎不绝。“佛教、道教皆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建议你们通过多种渠道,多方筹措资金,逐步修复这些寺观,既与党中央‘全面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战略方针一致,也为广大村民提供了精神文化寄托的场所。”

刘作忠:杨家淌如何“淌”出大山-爱故乡
刘作忠:杨家淌如何“淌”出大山-爱故乡

综合以上三点,从事地方史志工作38年的刘老师,三句不离本行,进而再建议:”组织动员现居本村或自本村走出的热心者,编写一本完备的村史;广泛收集各种老农具、老用具及家谱、族谱、墓志、碑文、古书、年表、各种报刊、传单、照片、奖章、旗帜、票据、证照、契约、有价证券、古字画、印模等等,建造村史馆。如果你们需要,我会尽力支持你们!”

在听取刘作忠老师的发言后,张维仲也向村两委班子进一步建议: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规划实施进度,先易后难,建一处,成一处。如文化广场要有乡土底蕴,百年古树要做到一树一档、一树一碑、一树一亭,抗战英烈墓要有事迹简介,民宿民居要抓紧改建,尽快形成首条旅游线向游客开放并征求整改意见。待条件成熟,可邀约部分作家、摄影家、书法家、民间文艺家及新闻媒体等来杨家淌村采风创作、推介宣传。

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归一合作社成员深受启迪,他们表示,将以诚之心,争取更多的“刘老师”来关注支持杨家淌的乡村旅游,努力让杨家淌的乡愁独具魅力,辐射四方。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