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香

【编者按】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倡导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各地的爱故乡实践者们创造着生动的在地案例。本文是爱故乡团队张斌参与安徽阜阳爱故乡沙龙前后的走访笔记,从一个侧面可以感受到安徽大地上乡村振兴实践的丰富。

阜阳爱故乡沙龙暨南塘合作社20周年纪念活动手记-爱故乡

2018年4月20日

上午从北京出发,下午两点到郑州,晚上十点倒车去阜阳。一路向南,变的是窗外的风景,不变的是空中的雾霾。路上联系了河南爱故乡团队潘晓龙,相约晚饭聊天。

他刚从漯河回来,是去给那边的爱故乡实践者送纪念品了。他们临颍县的爱乡平台是唢呐协会(筹),有数百成员,在河南爱故乡团队的推动下,经过几次展演,大家渐渐组织了起来,形成了唢呐协会。小龙正在推动他们的注册。和其他爱乡平台,唢呐协会成员是以红包喜事的唢呐演奏获得收入的,他们每人每天给协会捐赠一元钱,协会的经费比较充足。这样的爱乡平台的可持续性较强,目前正在筹备正式注册。

以临颍唢呐协会(在筹备注册)为县域爱乡平台载体和陕西洛南以爱故乡文学小组(依托县作协,尚未注册)为县域平台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前者因为每人每天的一元钱而不缺乏费用。

阜阳爱故乡沙龙暨南塘合作社20周年纪念活动手记-爱故乡

聊天中也谈到,以县域为爱故乡平台的基本单位,可操作性和资源丰富度最高。当然,县域平台内部也是需要点、线、面结合的,并且与县域之外的爱乡平台形成良性互动。

2018年4月21日

凌晨到阜阳,火车站出口外一派火热,趁夜叫卖小吃和黑车拉客的一簇一簇的,为了生活,他们在深夜辛苦着。

清晨出发去南塘合作社,公交车上看到团委的广告:想念不如陪伴,思乡不如归乡。

转了两趟公交车,从千篇一律的城市转到了也渐渐千篇一律的乡村,路两旁的三层小楼越来越分不出南北地域的不同了,河里面的深色水也是千篇一律的漂浮着各种包装。

很快到了孙庄路口,下了公交车。因为有重大群众集会,所以路口有两个交警在维持秩序,指挥交通。

阜阳爱故乡沙龙暨南塘合作社20周年纪念活动手记-爱故乡

步行九十米,远远看到了合作社大院,两层楼顶飘动的旗帜:鲜艳的国旗和南塘合作社旗。大院外路边停满了车,摆满了临时小吃摊,大院有两个大门,分别写着“南塘民府”和“公益行宫”,各有一联,分别是:同心同德聚人和·一砖一瓦建家园,到此地不分三教·入此门就是一家。和标哥认识多年,也认识南塘合作社不少骨干,这次终于踏上南塘的土地。

阜阳爱故乡沙龙暨南塘合作社20周年纪念活动手记-爱故乡

走进大门,一块显眼的背景布,上书“南塘第三届大地民谣音乐节”,院子中心是一块碑,上刻“合作的丰碑”。正式活动还没开始,大院里面已经是一副热闹的场景,从大门内开始绕着院子半圈的农夫市集都是本地的各种美食。一楼一个大厅里的文创市集上,几位阿婆和孩子们一起剪纸,桌子上摆着惟妙惟肖的各种根雕,墙上挂着书画和粮食画作品。大院另一端,“人间”舞台上,电子屏上打着“南塘合作社成立20周年纪念”字样,舞台两边是一副对联:九尺舞台演绎春秋大义·万众同心共奏爱乡凯歌。舞台下,已经坐满了男女老少。院子边上是垃圾分类的标语和几个垃圾桶。院子边盛开着各种花儿。这样的热闹中,有一种希望的气息在流动。

阜阳爱故乡沙龙暨南塘合作社20周年纪念活动手记-爱故乡

一样的阜阳城市乡村,不一样的南塘合作社。南塘大地民谣生态文化节由一系列活动组成,今年是第三届,全部日程持续5天,包括创业分享会、南塘英雄会、妈妈的味道美食文化节、南塘教育论坛、民谣演唱会、江湖英雄会、雄狮拜村、阜阳爱故乡沙龙、方言电影展映、南塘半日走、敬老文化节、合作社养老股分红会、唱大戏等。这些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合作社发行的社区货币也在这五天里流通,需要从合作社资金互助部兑换。合作社经过20年的成长,在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社区服务、社会参与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创新,也实现了初步的可持续运作。

阜阳爱故乡沙龙暨南塘合作社20周年纪念活动手记-爱故乡

中午的雨影响了部分日程,但是没有影响大家参与的热情。下午的教育论坛,充分体现了参与者的多元性和组织者的包容性。以后,若能更多结合在地实践来谈乡土教育可能更有趣。晚饭后,约了十五年前来此下乡,目前到南京大学当老师的胡明和几位支农社团骨干一起散步聊天,村里几乎是家家三层楼,正是阳春三月,风景也不错。唯一的不足是整体村庄布局没有规划,每座楼房样式缺乏设计,这在全国乡村几乎是通病。

阜阳爱故乡沙龙暨南塘合作社20周年纪念活动手记-爱故乡

晚上英雄会后到标哥家住宿,新修的楼房,设计的挺好,原来那三间房子也已经要建为合作社纪念馆了。

2018年4月22日

阜阳爱故乡沙龙暨南塘合作社20周年纪念活动手记-爱故乡

上午八点到十点是雄狮拜村活动,古装打扮的人们神气十足,锣鼓开道,队列整齐的到合作社在各村的活动点和各村委会巡游仪拜。

阜阳爱故乡沙龙暨南塘合作社20周年纪念活动手记-爱故乡

十点,阜阳爱故乡沙龙·乡村振兴南塘实践解读开始,参加沙龙的有来自安徽农业大学的肖双喜老师、南京大学胡明老师,西北农林、济南大学、安徽农大、阜阳师院的支农社团代表,南塘合作社标哥等骨干,以及其他各界总共大约五十来人。沙龙从上午持续到下午三点,中午吃饭休息。

第一环节是乡村振兴战略解读,肖老师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展开解读,特别针对“产业兴旺”谈到,在农民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三产化六次产业,也就是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吸引周边市民到乡村来体验和消费,是一个重要方向。胡老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从在校时大学生支农调研实践,到毕业后从事乡村发展工作,再到读博,最后到南京大学当老师,并打算在自己的教学和研究中继续和实践更多的结合,谈了“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青年人才培养的话题,认为乡村振兴需要本地人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来参与。

第二环节是南塘案例讲述,标哥深情回顾了南塘合作社二十年的奋斗之路,从开始的维权,到后来转向合作社建设,到如今的城乡互助,每一步都不容易,每一步都有精彩的故事。南塘合作社的成长也再一次佐证了“文化建设收效最高,联合购销风险最小,资金互助制度重要,生态农业环保农村,城乡互助三产六次”等当代乡村建设实践经验的普遍性。

第三环节是大学生支农队参与乡村建设案例分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济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阜阳师范学院的社团代表分别做了分享,大学生支农社团在参与乡村建设实践中,既给在地实践带来了力量和帮助,也促进了自身的成长。

沙龙每个环节都有交叉式点评和提问互动,整体上氛围很好,不足的地方是时间比较紧张,大家的发言没有充分展开,并且形式上也主要要语言+ppt的方式,略显单一。和标哥讨论,明年继续在南塘生态文化节中做第二届阜阳爱故乡沙龙,在形式和内容上继续提升。

阜阳爱故乡沙龙暨南塘合作社20周年纪念活动手记-爱故乡

下午三点,爱故乡沙龙在依依不舍中结束。大家转场参加方言电影展映,文艺片《矮婆》和纪录片《天坑人家》,两位导演都到了,前者是在导演的故乡,后者导演在天坑蹲点了一年,两部影片都很棒,有形式美,也有内容美,观影过程会让人产生无数的现实画面,产生很多反思。

阜阳爱故乡沙龙暨南塘合作社20周年纪念活动手记-爱故乡

晚上的大地民谣演唱会,虽然因为下雨观众很少,但是台上的节目依然精彩,因为演员们是带着感情来参加活动的。

阜阳爱故乡沙龙暨南塘合作社20周年纪念活动手记-爱故乡

2018年4月23日

上午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琦、济南大学瑛哲一起如约拜访附近的申兴合作社刘全影大姐,她是人才计划8期学员,从城区的家里到郊区来,在婆家做合作社实践,开展群众文化、儿童教育、资金互助、联合购销、志愿者对接等工作,是一个小而美的合作社。

因为刘姐在代班请假的同事给幼儿班孩子们上课,我们几个就到村中去散步聊天,路遇种豆阿婆,赞扬合作社文化活动带来的乐趣,还看到了村墙上几个不同大学的支农队留下的标语。

阜阳爱故乡沙龙暨南塘合作社20周年纪念活动手记-爱故乡

十一点放学了,我们和刘姐边一起做饭边交流。申兴合作社和南塘合作社邻镇相望,常有互动。

阜阳爱故乡沙龙暨南塘合作社20周年纪念活动手记-爱故乡

下午,我坐火车去合肥。安徽农大乡研会老会长吴志远已经安排好了晚上的社团骨干座谈会,恰好安徽大学客座教授、安徽农委退休干部聂苏老师也因事把明天上午的交流改到了今晚。

七点到合肥,与志远等社团骨干汇合,吃饭交流。八点,聂老师来,大家一起热烈交流。聂老师在安徽大学毕业后,曾长期在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农委工作,几年前退休后到安徽大学当客座教授,依然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今天他就是到安徽大学参加赵树凯老师的交流会。目前他正在筹备注册成立安徽村社促进会,想把安徽的村书记、村主任联接起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交流和服务,未来和安徽爱故乡也有很多结合点。九点多,送走聂老师,和社团又交流了一会。

阜阳爱故乡沙龙暨南塘合作社20周年纪念活动手记-爱故乡

支农社团作为大学青年互助成长的第二课堂,作为联接青年和社会的纽带,作为参与乡村建设的平台,多年来,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青年,他们毕业后在七百二十行里逐渐成为社会建设的骨干。目前来看,支农社团需要在自我成长和社会实践两方面多开展活动,也需要在地的特别是本校的有责任感有大局的老师做指导老师协助社团健康发展。

2018年4月24日

上午和志远到安徽博物院和安徽地质博物馆参观。每次进博物馆,都是无限感慨人类的伟大和宇宙的神奇。既然江山如此多娇,我辈自当积极面对现实,更好的服务人民,使江山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阜阳爱故乡沙龙暨南塘合作社20周年纪念活动手记-爱故乡

下午如约到安农大,先和安农大青年农场主班的部分同学做了交流,参观了他们的创业园,随后和肖老师及几位社团骨干一起到农经系办公室,交流到晚上八点多。肖老师是一位生态农业经济的研究者和推动者,真诚而智慧。大家相谈甚欢,越交流越发现结合点很多,以后在安徽的爱故乡工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多加协作。期间另一位老师偶然进来,被话题吸引,也加入交流,座谈了半小时。

阜阳爱故乡沙龙暨南塘合作社20周年纪念活动手记-爱故乡

辞别肖老师,和社团几位骨干又到图书馆交流到十点多。社团骨干也都有诸如考研、恋爱、工作等具体问题,坦诚的交流,对于大家都是难得的,也是有益的。刘老石说,青年是用来成长的。青年的成长是多维度的,青年的需求也是多样的。乡建提供的平台支持,对于促进青年的反思成长和主体性形成有良好的辅助作用。青年成长必须得青年自己在实践在生活中,去经历和向上生长,支农社团和乡建平台的辅助,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阜阳爱故乡沙龙暨南塘合作社20周年纪念活动手记-爱故乡

爱故乡具有较强的群众话语整合力和实践创新包容力,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国家战略指导下的爱故乡实践,对于整合资源、引导舆论,具有极好的建设性作用。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指导的爱故乡服务平台,我们应该继续努力传播爱故乡理念和乡土文化,协助整合在地资源搭建在地爱乡平台,发现和培育在地爱乡骨干,服务在地爱乡实践,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为生态文明的中国实践创新做好应有的服务工作。

阜阳爱故乡沙龙暨南塘合作社20周年纪念活动手记-爱故乡

在当前以国家为单位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内经济社会形势不断变化的的大背景下,爱故乡更有其积极的建设意义。

和志远参观安徽博物馆,在徽州古韵馆想起了几句话:

春风如梭织锦秀,粼粼江水绿如绸。

一篙撑破清晨月,如痴如梦到徽州。

潋滟波光映山色,悄然入画水中舟。

今日喜做神仙鸟,人间天上任遨游。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