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落后清明】:山西省青年爱故乡高校论坛暨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
作者 山西农大支农队
梨花落后清明,旧人归,新人来~
众青年相聚太谷,会友求知
思绪迸发,一场支农盛会已圆满结束!
清明假期已经结束,山西农大支农队在假期里顺利举办了为期三天的理论培训活动(暨高校支农社团交流会),前期广发征友启事,邀请省内外兄弟社团前来参加,有幸邀请到晋中学院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会,太原理工大学三农学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农协会,延安大学三农协会等六所高校四十余人及十余位老师,老队员前来参与。皆因志同道合,求知求友相聚于山西太谷农大,过程自然顺畅充实。听老师们讲解,解自身疑惑;青年人交流讨论,激烈碰撞思想火花~,可谓是受益匪浅。经过几天梳理总结,现在让我们认真回顾一下那精彩的三天。
小伙伴们干了哪些“大事”呀~
总结下来,无非五个拼命——拼命读书,拼命思考。拼命实践,拼命锻炼身体,拼命和好人站在一起!
好的开始总是满怀激情
青年应该从摆脱冷气,摆脱惰性开始~
晨训:由跑步,宣誓唱队歌,朝话,团建几个系统的板块组成,缺一不可。
跑步,早晨起来跑步,积极锻炼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早上六点半到七点二十,清明下了小雪以后的操场上,支农队员呐喊着“为农民服务,为理想奋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一声声响亮的口号抵抗着寒冷的大风,真有种鲁迅笔下所说的青年人强力齐心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的气魄!野蛮体魄是基础!
朝话,“朝话”一词取自梁漱溟《朝话》一书,意为内省,发心立志,去杂念,除惰性!在晨跑之后,队友们进行交流,举手发言。述心中之气,做一天之规划!这次培训朝话主题是“青年人与农村”,大家很积极地表达了以前的成长经历,每个过程阶段与农村的联系,心的发力点,进而感受到了每个人关于个人不一样的道路选择的态度及读书学习成长的方式!文明精神,思想交流!
团建,大家集体做游戏或唱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团建对团队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
求知求友,道从中来
三天,充实紧凑的吸收~
4月4号晚上,在实验大楼进行本次清明理论培训的见面会,目的在于让参加本次活动的成员们大致了解该次活动的主要流程,彼此认识认识,熟悉熟悉,为明天的理论培训做充分准备。
4月5号上午,何志雄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三农问题与振兴乡村的分享,讲解宏观经济大背景,从历史主线和对外联系的两方面具体梳理了土地制度变迁政策分析,土地市场化问题,乡村振兴三大板块内容,先从中国的土地制度变迁讲起,说明中国的问题在于农村问题,农村问题的根本在于土地问题。新世纪后,土地制度今后依然是农村发展聚焦的重要点。另外,何老师还分析了目前农村的经济基础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从分析目前的农村现状进而谈到到乡村振兴,提出如何做到基于农村现实状况的乡村建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月5号下午,李冰学姐给我们讲解关于三亲教育的话题。李冰姐先从反思目前的儿童教育谈起,提到了儿童在吃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抛弃了健康的食物而去追求加入很多添加剂的加工品,而如今的教育是追求城市化反乡村、反传承的教育。所以探索三亲教育,以亲情为根的道德探索三亲(亲情、亲乡土、亲自然)教育,以亲情为根的道德教育——培养儿童感恩之心,扎下做人之根;以亲乡土为本的厚的教育——培养儿童仁爱之心,种下爱国爱家的种子;以亲自然为道的开慧教育——培养儿童敬畏之心,开发全脑智慧,为未来培养有得之才。李冰姐的讲解给支教队友找到了一直找不到的方向,给支教打开了一扇窗。
4月5号晚上,支农队老队员潘婷学姐给我们讲解了大学生支农史,把大学生支农史将大学生支农放在百年乡建与知识青年下乡运动的宏观大背景下,认清历史和现在。本世纪初面对大学生和农民亮点弱势群体,大学生下乡成为大学生与农民的双向自救,从开始的零散下乡到下乡调研维权再到后来的新乡村建设。大学生支农史全面的回顾了知识青年下乡运动与农民结合双向自救的历史,每个支农队员都应该熟悉掌握,才能知道做事的历史厚重感与担当。
4月5日晚上,进行了社团交流会,每个社团依次进行社团历史,特色活动介绍及目前发展困境,随后针对问题发言交流,共同讨论找出路。让各社团之间更好的了解彼此,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4月6号上午,我们组织观看了张孝德老师在《开讲啦》上的演讲,乡村需要人,更需要懂她的人,从小的回归教育很重要,让乡村成为到得了的远方~
紧接着是李苗苗带来的爱故乡分享,了解爱故乡包括的各版块——爱故乡图文征集、爱故乡年度人物征集、爱故乡工作坊、爱故乡高校行等。
同时苗苗姐重点介绍了青年人如何与爱故乡结合,建议我们可以从乡史村志、民俗课堂、记录村容村貌等等几个切入点来重新开启新的下乡模式。支农队应该充分利用好支教,调研,文艺三板斧。我们搞文艺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调动当地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带动农村组织化,活力化。支教,调研本也不应该分家,支教时可以把调研所得到的村史作为支教的内容。支教调研应该紧密合作。
4月6号下午,支农队的老熟人马红军学长给我们讲解青年与农业,这位创业人才给我们展示了积极向上的青年面貌,踏实勤奋做农业,认真求真寻根本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紧接着是2016年爱故乡年度人物赵伟平老师向我们分享了他的爱故乡经历。因为从小的文化熏染,所以对乡村传统文化有很大的热爱。作为一名警察,他拿枪报平安的同时,握笔为故乡书写春秋。反思传统文化的流失而发掘故乡传统问题。乡村振兴不只是经济的增长也包括文化的振兴。乡村振兴需要找回自己的文化,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爱故乡就是爱国家,给我们青年人上了很重要的一课。“作为一名警察,他一手拿枪,保卫着家乡的安宁;同时他一手拿笔,守护着家乡和父老乡亲的精神家园。正如他的名字“伟平”,他写作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为了留住散落在家乡的文化遗产、传承祖宗的文脉。家乡的一名真正卫士,赵伟平!”
晚上支农队成员和参会的外校人员互相沟通了解,交流心得,共同谈心,更珍惜志同道合的相聚。
4月7号上午,小伙伴们去太谷阳邑参观了杜润生故居和净信寺。通过讲解介绍,感受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那个时代那一批改革人士的奋斗,关注三农的热忱。同时,也了解了太谷的历史风土。
消化吸收,稳步过渡
这次的清明理论学习内容有宏观的政策形势分析也有微观的乡村可持续化发展的探索,从教育、文化、爱故乡、大学生支农等方面多方面的学习。这个过程也少不了社团之间的交流讨论,促进今后区域化的社团交流。对于活动的组织,负责人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也是一次锻炼,发现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促进以后做的更好。
---张海东
跳出自己的小圈子,交流才是成长的最快捷途径,年轻人就该多走走,期待西农的交流会,愿如期进行。
---梁广鑫
我们奉行“五个拼命”:拼命读书、拼命思考、拼命实践、拼命锻炼身体、拼命和好人站在一起。这就是我们的五个拼命,最好能让其陪伴我们一生,最好不要丢了。
---宋龙云
从赵老师的演讲中,我懂得了乡村需要青年,青年也离不开乡村,传统的优秀文化应该要得到传承。---杨舒超
生活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问题不可怕,只要我们敢于承认,勇于发现,不断反思改正,我们就会一步步的成长!
--王宇兵
希望我们每个青年,每位大学生在与农村双向自救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张亚泽
2020年中国要实现两个百年,就注定了我们这一代人青春所背负的历史使命,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投入乡村建设与乡土教育。
---张骞
这次活动让我思考较多的有以下几点:
1、反思现代化问题的实质,中国在地经验下的危机不断延续扩展。通过何老师讲解关于中国经济危机背后每次危机转嫁,依托农村实现软着陆的方式,并且从历史上土地制度的改革到不同时期相关改革的政策分析,包括小农经济下经济基础的瓦解到后面的农民市场化等根本问题,深刻感受到了农业文明遭遇的“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严峻性,到了我们今天,必须去思考乡村振兴战略和资本下乡对于真正的乡建作用在于什么?我们大学生,支农事业在这个宏观背景下又该如何应对?
2:每个阶段的学习都必须理论结合实际,学到的东西要能去印证并指导实践才行!这两天的学习,我们最开始是先了解宏观背景的理论分析,然后是学习爱故乡,乡村传统教育,农业等各板块的具体实践,这样一个脉络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必须知道为什么,才能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可能有时候在做事过程中会选择偏向哪一面,但其实理论和实践就是一个大系统,我们学习,认识世界的目的最后是应该归于生活的,让生活“更美好”,想大事,做小事都要依托于最根本的生活!
3、做任何事都应该有始有终。不能急于追求功利和短期成效,青年人在这个积累的阶段很需要单纯,纯粹的责任与志向,在支农队就做好支农这件事,从本心出发,向着大目标,只要做,肯定是有青年人成长的意义所在。
4、多元才能全面,每次外出,每次社团交流都让我深刻感受到多元的重要性,青年人需要多元,社会需要多元,社团需要多元,所以大二大一同志们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呀,知道外面有多大,才能成长,但必须明白,走出去的前提是积累自身,先通过读书实践让自己形成一个相对稳固系统的思维基准点,才能在多元思潮下全而有所得,全而不乱!
---郑升琼
支农有路,相扶而行~
青年呀,任重道远~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