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台州府,文教孔坵村——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开始啦!
编者按
为了发扬工匠精神,探讨民间工匠的转型再生,推动新时代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与村落建筑保护,“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于2018年8月16日-18日在浙江临海市汇溪镇孔坵村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中心、浙江省村镇建设与发展研究会农村建筑工匠分会主办,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浙江临海市汇溪镇人民政府、浙江临海市镇村规划管理办公室承办,施永青基金(香港)北京代表处支持。
让我们一起聆听深藏民间的工匠精神,重拾匠人的尊严,汇聚反哺乡村的强大力量,推进乡村振兴!
8月15日,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报道日
来自四方的友人相聚于临海。晚饭后,有一个小小见面会。由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的副总干事张斌主持,他带领大家做的破冰游戏,一下子使大家的关系更近了,凝聚力更强了,营造了一种集体氛围。接下来是每个人自我介绍环节,各位嘉宾、学员都是身怀绝技,有的从事研究,有的从事实践,但都离不开“匠心”二字。正因如此,大家才能聚拢到一起参加此次工作坊。
8月16日,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现场参观教学
古城临海,清早的空气那么宜人,不由得要多呼吸几口。这么好的日子,工匠工作坊举办第一天的活动——现场参观教学。
早八点半,我们来到紫阳街。这是以紫阳真人命名的一条老街,留存了大量明清古建。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建筑古色古香,各处挑起的迎风酒旗和墙体上斑驳的标语,让人觉得穿越了一般。在明清,在民国,在干劲儿十足的新中国……
团队在导游的带领下重点参观了中国人民银行台州支行的旧址、修复中的乡贤会馆、剪纸博物馆、城墙博物馆、龙兴寺以及戚继光修复的台州府长城、大田刘村等等。一路上,大家兴致盎然,或请教导游,或三三两两的讨论,对所见所闻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更重要的还是落到工作坊的主题上来——建筑、工匠、匠心。满目可见、伸手可触,甚至呼吸中还有着木材的芳香气味,脑子里浮现出前辈工匠的精雕细镂和技艺的相互切磋。看那秀美的门楣和栏杆,看那精巧的石雕花窗,看那古朴的柱础和吊柱,内行看门道,即使是外行,也在耳闻目睹中被熏染成半个专家了。
接下来参观了大田刘村,大田刘村建于南宋初期,文化底蕴深厚,现在更是靠着集体经济跃为发展强村、美丽乡村、台州示范乡村。村子的牌坊、祠堂、文渊阁等很具有浙东建筑特色。
下午来到美丽的孔坵村。虽然远在深山,但盛名在外。村子有400多年历史,自古至今出了数不清的进士、将军、教授等,被誉为“临海东乡文化第一村”。这里的建筑风貌保持了清代和民国特征,与周边山水和谐共存,是我们此次工作坊的重点现场学习和研究对象。参观中,大家兴趣非常浓厚,不仅“穿堂”,还要“入户”,甚至爬楼,对每一个细节都很留心。
这么好的山水自然,这么有文化底蕴的古村落,为我们的乡土工匠工作坊提供了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方休憩身心的场所。
期待接下来两天的切磋交流,也期待看到工作坊慢慢结出硕果。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
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