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了发扬工匠精神,探讨民间工匠的转型再生,推动新时代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与村落建筑保护,“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于2018年8月16日-18日在浙江临海市汇溪镇孔坵村举办,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广东、贵州、四川、河南、山西等十余省市的乡村工匠、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组织代表40余人汇聚一堂,共话乡土工匠的永续发展。

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中心、浙江省村镇建设与发展研究会农村建筑工匠分会主办,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浙江临海市汇溪镇人民政府、浙江临海市镇村规划管理办公室承办,浙江台州学院、乡土营造社、浙江爱故乡工作站、中国民协乡村文化志愿服务中心、临海市演讲与朗诵协会、临海市社联会、临海市汇溪镇乡贤会、临海市孔坵村两委等单位协办,施永青基金(香港)北京代表处支持。

让我们一起聆听深藏民间的工匠精神,重拾匠人的尊严,汇聚反哺乡村的强大力量,推进乡村振兴!

物艺两存,匠心独妙——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工匠精神助力村落保护-爱故乡

8月17日:物艺两存,匠心独妙——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第二日简记

工作坊的理论分享和交流在孔坵村举行。这是知识上收获满满的一天,也是加深彼此情谊的一天。

上午八点半,工作坊的开幕式由临海市汇溪镇镇长许建国主持,他首先介绍了到场的领导嘉宾,并对所有参会者表示欢迎。接着,临海市汇溪镇党委书记赵加法和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志友分别致辞,阐明了本次工作坊的社会意义和积极影响,并预祝工作坊取得圆满成功。

物艺两存,匠心独妙——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工匠精神助力村落保护-爱故乡

赵加法

物艺两存,匠心独妙——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工匠精神助力村落保护-爱故乡

黄志友

下一个环节,由在场的几位领导嘉宾为临海市汇溪镇的五位“爱故乡人士”颁发荣誉证书,这些新乡贤分别是彭道生、黄联育、朱立权、章以品、章日汤。

物艺两存,匠心独妙——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工匠精神助力村落保护-爱故乡

上午的工作坊主题报告由浙江外国语学院讲师、浙江爱故乡联络员汪明杰老师主持。

其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高级工程师、乡土建筑保护与研究专家、本次工作坊总顾问李秋香因事未能亲临现场,发来致辞函:

作为传统村落的建筑,它所形成的物质建构是乡土文化的长久积淀,是农耕历史的发展见证,也是我们每个人曾经的根脉。近几十年在城市大发展中,我们的根脉之地——老村子日渐减少,老房子屡遭摒弃。乡村中,屡屡可看到无人居住的老屋破顶露天,院内长满蒿草,精美的雕饰肆意被虫食蚁蛀,在风雨飘摇中烂朽成泥,而能够医治和修复、甚至关注它们的匠师越来越少,令人心痛!

今天开启的“乡土工匠工作坊”活动,正是乘国家振兴乡村战略的东风,担负起我们这代人应担起的历史责任,振兴乡村,保护好老屋,传承工匠精神,为培养更多的乡土工匠做贡献!

浙江省农村建筑工匠协会会长夏仁宝也发来致辞函:

当前,在全球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之中,新时代传统村落建筑如何保护?保护什么?传承什么?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可操作性,方法措施要与时俱进。新时代乡村工匠如何转型再生?成为新的挑战与命题。

今天,孔坵村高朋满座,各路专家、匠人云集,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探讨传统村落的传承与发展、工匠精神的宏扬与光大,必将对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伟大战略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开展“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活动,有利于激发广大乡土工匠学技术、比技术的热情,为我省新农村建设再立新功;有利于宏扬工匠精神,提高广大乡土工匠的社会评价度,使我们的事业后续有人。这次“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活动对促进我省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俱有深远的意义。

物艺两存,匠心独妙——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工匠精神助力村落保护-爱故乡

(主持人汪明杰)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清控人居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徐健作了《木结构传承与发展》的主题报告。他首先为我们介绍了侗族的社会组织形式和侗族村落的萨文化——萨坛。接着以侗族村寨的建筑代表类型风雨桥和鼓楼为例,从结构、功能、文化意义等方面详细解读了侗族木建筑特点。非常重要的一点,徐老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木结构建筑的优缺点,并展开探讨工匠传承的困境所在,然后给出可行性建议。

物艺两存,匠心独妙——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工匠精神助力村落保护-爱故乡

(徐建发言)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副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宾慧中以《历史地理视野下的乡村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活体的空间•族系•匠人与村落存续》为题给大家分享了地域性建筑研究的课题。宾老师研究建筑从人地环境的整体入手。她从历史地理建筑学的概念界定、实践意义开始讲起,认为地域性研究应深入挖掘,深度参与,作为“阅读者”进入语境,以人文关怀为主导。接着以闽西培田客家古村落保护为具体案例进行了详细剖析。

物艺两存,匠心独妙——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工匠精神助力村落保护-爱故乡

(宾慧中发言)

原浙江临海市镇村规划管理办公室主任胡正权经常行走乡村,他用详细的图表为大家介绍了临海市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利用情况。临海市传统古村落很多,然而破坏也严重,原因在于价值观错位、空心化严重、缺保护资金、缺专业人才、缺保护机制、缺宣传教导等等原因。因此,胡主任通过一系列积极努力,搞调查和培训,形成调查报告和档案,公布历史建筑,吁请市政府下达文件等,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物艺两存,匠心独妙——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工匠精神助力村落保护-爱故乡

(胡正权发言)

同样作为本土人士,浙江省临海市古建筑工程公司董事长黄大树热情洋溢,分享了自己传统古建保护的40年经验,他指出小工匠也能做成大文章。保护是为了利用,利用也能促进保护。而乡土工匠也非常重要,他们是在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因此是最珍贵的,应该多多带动工匠人才的培养。

物艺两存,匠心独妙——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工匠精神助力村落保护-爱故乡

(黄大树发言)

最后由中央党校教授、爱故乡顾问刘忱作了精彩点评。她讲到从徐健老师和宾慧中老师身上看到了知识分子的情怀,非常钦佩他们能够走进村庄,还发掘了一套村落建筑的模式和样板。这样的模式就是从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做起,从整体系统上规划设计。但很多地方没有培田这样的理想状态,文化上处于钱穆所说的魂飞魄散状态,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她认为自身的发展应该合理吸收外来文化,面对文化畸变,包容性发展可能是唯一出路。胡正权主任作为一个官员,应该是很多人的榜样。在这样的传统村落保护中,政府的角色非常重要,应该做一个价值观方面的引领,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情感认同的氛围。再者,我们还要形成一种爱故乡这样的民间化的荣誉认可,舆论倡导,最后政府还应该提供一套制度保障。所以可以归纳为四句话:感情引领,价值认同,荣誉认可,制度保障。临海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黄大树董事长所讲都是亲身经历,对于我们有很多启发。他能够把中国传统建筑历史文化知识融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之中,依靠自己的经验完全可以办一个建筑学校。刘老师还表示,对爱故乡举办这样的活动表示感谢,不同观点的交锋太必要了,我们非常需要这样一个平台,也要珍惜这样一个平台,一起把这个平台建设的更好。

物艺两存,匠心独妙——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工匠精神助力村落保护-爱故乡

(刘忱点评)

上午的另一分会场是“乡村振兴——我的村庄我的梦”乡贤沙龙活动,在孔坵村村委会办公楼同步举行。

下午的工作坊主题为“工匠英雄谱:传统工匠案例分享与解析”,由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园林系主任、副教授,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研究中心主任刘娟娟老师主持。

物艺两存,匠心独妙——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工匠精神助力村落保护-爱故乡

(刘娟娟主持)

河南罗山县倒座村农民、乡村建造师李开良分享了他参与郝堂村建设的经验,要尊重自然,尊重民意,尊重地方文化。同时还要向祖先学习,向农民学习,向工匠学习。只有尊重周围环境,融合当地村民,才能取得修复村落的最佳效果。

物艺两存,匠心独妙——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工匠精神助力村落保护-爱故乡

(李开良分享)

浙江省临海市古建筑工程公司高级营造师、木工工匠黄联育分享了自己几十年的建造经验,他用带来的建筑工具丈杆等,现场演示,为大家详解了大木和小木的区别。

物艺两存,匠心独妙——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工匠精神助力村落保护-爱故乡

(黄联育分享)

山西平顺高阳乡的石木瓦三匠田延斌以《工艺举职——矢志描绘最美的石头图画》为题,以参与建造的地方特色建筑金灯寺、龙门寺单孔石桥为例,认为传统精华需要后人继承,匠心就是把每一项工程当成作品来做;传承与发展是太行山石头建造事业永恒的主题。

物艺两存,匠心独妙——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工匠精神助力村落保护-爱故乡

(田延斌分享)

贵州省黎平县的侗族木匠陆德怀首先介绍了自己的成长和从业经历,接着分享了自己参与建造的众多鼓楼和风雨桥项目。他还以图纸和工程照片,严格从技术层面与参会者探讨了很多建造细节上的问题。

物艺两存,匠心独妙——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工匠精神助力村落保护-爱故乡

(陆德怀分享)

江西乐平市涌山镇民间学者、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王长寿为大家介绍了涌山文化遗产与饶派古建的保护工作,尤其精彩的是细部建筑构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最后还分享了最近参与的丹麦之行文化交流成果。

物艺两存,匠心独妙——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工匠精神助力村落保护-爱故乡

(王长寿分享)

四川汶川县“这一刻”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中心创始人刘阳讲了自己实际工作中的几个“痛点”,眼见珍贵的文物碉楼倒塌,大坝被毁,自己却无能为力,这也带给大家很多思考,古建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尽管很难,但也要去做,并且要有很大的紧迫性。

物艺两存,匠心独妙——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工匠精神助力村落保护-爱故乡

(刘阳分享)

最后由清华同衡的徐健老师点评,他指出,修复古建,修成新样式还是保留原来的风味,是用心来做还是仅仅当作一个工作来做,结果是大不一样的。木匠就是完成工作,而匠人要有自己的责任心。这就是匠人精神,和为老板干活不一样。而下午作分享的几位嘉宾都是匠人的代表,也有传承优良经验和培育新人的任务。

物艺两存,匠心独妙——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工匠精神助力村落保护-爱故乡

(工作坊会址:孔坵村章氏宗祠)

工作坊这一天,正好是七夕佳节,一场盛大的篝火晚会和文艺汇演在村委会前的广场举行。美妙的乡村夜晚,嘉宾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享受着,交谈着。匠人,匠心,不仅仅是技艺,还是文化;不仅仅是物的层面,还有尽心用心的层面。

物艺两存,匠心独妙——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工匠精神助力村落保护-爱故乡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

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