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为心声,同声相求——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开幕式上的致辞
编者按
为了发扬工匠精神,探讨民间工匠的转型再生,推动新时代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与村落建筑保护,“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于2018年8月16日-18日在浙江临海市汇溪镇孔坵村举办,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广东、贵州、四川、河南、山西等十余省市的乡村工匠、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组织代表40余人汇聚一堂,共话乡土工匠的永续发展。
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中心、浙江省村镇建设与发展研究会农村建筑工匠分会主办,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浙江临海市汇溪镇人民政府、浙江临海市镇村规划管理办公室承办,浙江台州学院、乡土营造社、浙江爱故乡工作站、临海市演讲与朗诵协会、临海市社联会、临海市汇溪镇乡贤会、临海市孔坵村两委等单位协办,施永青基金(香港)北京代表处支持。
8月17日,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在孔坵村开幕,今天我们推出的是四位嘉宾的开幕式致辞。其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高级工程师、乡土建筑保护与研究专家、本次工作坊总顾问李秋香,浙江省农村建筑工匠协会会长夏仁宝两位因事未能到场,但给工作坊发来了热情的祝福;临海市汇溪镇党委书记赵加法、浙江省临海市汇溪镇乡贤会会长黄联育则亲临现场助阵。再次感谢他们的支持!
来自远方的祝福
“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寄语
——李秋香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高级工程师、乡土建筑保护与研究专家、本次工作坊总顾问李秋香
“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活动正式启动,这是继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爱故乡计划”,所倡导的挖掘乡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后的又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示范意义的实践活动。
作为传统村落的建筑,它所形成的物质建构是乡土文化的长久积淀,是农耕历史的发展见证,也是我们每个人曾经的根脉。近几十年在城市大发展中,我们的根脉之地----老村子日渐减少,老房子屡遭摒弃。乡村中,屡屡可看到无人居住的老屋破顶露天,院内长满蒿草,精美的雕饰肆意被虫食蚁蛀,在风雨飘摇中烂朽成泥,而能够医治和修复、甚至关注它们的匠师越来越少,令人心痛!
今天开启的“乡土工匠工作坊”活动,正是乘国家振兴乡村战略的东风,担负起我们这代人应担起的历史责任,振兴乡村,保护好老屋,传承工匠精神,为培养更多的乡土工匠做贡献!
最后,预祝“乡土工匠工作坊”活动圆满成功。
2018年8月17日
“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活动上的讲话
——夏仁宝
(浙江省农村建筑工匠协会会长夏仁宝)
各位工友、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各位爱故乡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浙江临海市汇溪镇人民政府等单位在这里举办“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活动,在此,我谨代表浙江省村镇建设与发展研究会农村建筑工匠分会,对本次活动的顺利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为组织这次活动付出辛勤劳动的所有人员表示亲切的问候!
工友们,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当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正成为引领中国前行的时代号召,乡村振兴是当前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工友们,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此高度重视,正在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为把我省农村建设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而努力,在全国率先制订出台了《浙江省农村建筑工匠管理办法》、《浙江省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浙江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纳入相关培训计划等方式,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等诸多举措,提高广大乡村建筑工匠的建房技能,保障建房安全;同时明确,在美丽家园建设中,要做好乡村风貌的保护与传承。
当前,在全球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之中,新时代传统村落建筑如何保护?保护什么?传承什么?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可操作性,方法措施要与时俱进。新时代乡村工匠如何转型再生?成为新的挑战与命题。
今天,孔坵村高朋满座,各路专家、匠人云集,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探讨传统村落的传承与发展、工匠精神的宏扬与光大,必将对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伟大战略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开展“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活动,有利于激发广大乡土工匠学技术、比技术的热情,为我省新农村建设再立新功;有利于宏扬工匠精神,提高广大乡土工匠的社会评价度,使我们的事业后续有人。
目前,我省新农村建设正处在大发展阶段,中心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等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中,迫切需要一大批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乡土建筑工匠。
工友们,新时代为你们创造了新机会,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广阔的乡村一定有你们的用武之地!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临海市汇溪镇人民政府和所有主办、承办、协办、支持单位和友情团队,感谢活动总顾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乡土建筑保护与研究专家李秋香高级工程师,你们精心组织这次“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活动对促进我省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俱有深远的意义。 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8年8月17日
来自现场的助阵
(临海市汇溪镇党委书记赵加法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乡贤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高朋云集,汇溪孔丘这个小山村因为大家的到来而蓬荜生辉,首先我代表汇溪镇党委政府,向远道而来的各位表示热烈地欢迎!并预祝这次“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活动暨“我的村庄我的梦”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汇溪镇于2002年建镇,是一个典型的“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山区镇。镇内生态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汇溪镇全面实施“古韵汇溪 生态小镇”战略,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最值得一提的是我镇古建筑产业兴盛,据不完全统计我镇从事古建行业的工匠就有2000余名,涌现出了像黄大树、黄联育、郑顺兴、黄米秀等一批杰出人物。他们的身影遍布全国。例如大家都知道北京的清华园、宁波的保国寺以及湖州的飞英塔等全国一大批享有声誉的古建项目都出自汇溪的能工巧匠之手。
另外,我镇还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汇溪境内就有国家级传统古村落2个,省级1个。大家现在所位于的孔坵村,便是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之一。近几年来,孔丘一直致力于古村落的保护与挖掘,努力把最原汁原味的传统风貌展现给世人。相信大家在接下去几天中会越来越感受到孔丘的魅力所在。
各位领导、专家和乡贤朋友们,你们今天的到来为我们不断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增添了信心和动力。我们也衷心希望在孔丘的这两天能给各位留下一个难忘的记忆,也希望大家能够不吝才思,给孔丘与汇溪的长远发展多提宝贵的意见及建议 。
谢谢大家!
重现故乡之美、探寻乡村振兴之路
——“我的村庄我的梦”主题活动上的讲话
(临海市汇溪镇乡贤会会长黄联育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各位乡贤:
大家好!
今天,“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活动暨“我的村庄我的梦”活动启动仪式在孔坵隆重举行,我们因为一个共同的梦想相聚在这里,旨在挖掘当地文化、重现故乡之美、发挥乡贤力量、促进乡村振兴。
我们的家乡“汇溪”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留下的是沧桑的面孔和颓败的村落,在时代的发展中渐渐地沉默了,但是,我们的山林溪瀑,梯田作物仍然焕发生机,保存完好的清代后期至民国初期的传统建筑依山势而建,连片成群,蕴含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这些传统与现代的撞击,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过去的汇溪人才辈出,现在的汇溪精英荟萃,在外的乡贤们一直关注家乡建设、关心汇溪发展。家乡,是我们永远割不断的情缘,家乡的每一丝音信,时刻牵动着我们的神经;家乡的每一样变化,无不吸引着我们关注的目光。我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结合我们汇溪原有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自然风光进行传统古村落与古建筑的保护、修复和开发,促进乡村振兴。
今天,在孔丘举办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为我们推动新时代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古村落建筑保护指明了方向、为我们乡贤促进乡村振兴开拓了思路、为我们乡贤反哺家乡提升了凝聚力。
最后祝愿大家心想事成、工作顺利、幸福快乐!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
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