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了发扬工匠精神,探讨民间工匠的转型再生,推动新时代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与村落建筑保护,“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于2018年8月16日-18日在浙江临海市汇溪镇孔坵村举办,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广东、贵州、四川、河南、山西等十余省市的乡村工匠、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组织代表40余人汇聚一堂,共话乡土工匠的永续发展。

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中心、浙江省村镇建设与发展研究会农村建筑工匠分会主办,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浙江临海市汇溪镇人民政府、浙江临海市镇村规划管理办公室承办,施永青基金(香港)北京代表处支持。

爱故乡团队从“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报名表中,辑录了部分精彩文字,与大家分享,代表了与会同仁关于乡土工匠的认识与心声。共勉!

乡土工匠大家谈——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爱故乡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乡土工匠是乡村文明的灵魂,也是乡村文化的载体。

——山西阳泉城区作协·文德芳

乡土工匠对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乡乃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夏仁宝

祖辈对土地与生活的认知,结晶成工匠的智慧和技术,代代传承。乡土工匠是人与自然/社会、祖辈与未来,在当下创造着的最富意义的连接。

——贵州师范大学·刘娟娟

传承,创新,坚持不懈。

——浙江仙居竹里轩工艺品厂· 李伟杰

乡土工匠大家谈——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爱故乡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以前工匠做事细致,都是手工打造。现在,大家不怎么重视手工雕琢的东西,嫌费事。

——河南舞阳县木匠·张国风

乡土营造,传承乡土工匠精神的缔造者。

——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卞绍莉

传统手工艺都是取材于大自然,最环保。

——浙江仙居竹里轩工艺品厂·朱桂亚

乡土工匠大家谈——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爱故乡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乡土工匠,乡土技艺的传承者。

——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孙毅

传统的乡土营造技术,蕴藏着很多建造智慧,需要静心研究学习,有针对性建立典型民居建筑的建造实录,在传统建筑元素中融入现代材料和科技,做到有传承有改进的有机融合。

——浙江景宁县建设局·毛克明

乡土工匠自身具有一套与现代建设流程完全不同的话语体系与建筑观,其群体的组织方式以及作业方式,需要在维护自身传统的同时,与现代建筑市场对接。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斯日特

乡土工匠大家谈——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爱故乡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乡土工匠既是传统乡土文化的继承者,也是现代乡村建设的行动者,他们用自己对每一个细节的精雕细琢,以及对于品质近乎苛刻的完美要求,打磨着一件件独具匠心的作品,体现着互联网时代与手艺时代相结合的“工匠精神”。

——山西长治学院·张伟兵

有泥土气息、有匠人精神的人就是乡土工匠。

——甘肃庆阳市牧童心生态农场·吴龙龙

作为知名的古建大省和文物大省,山西各地遍布保存良好的寺庙、塔院、古村落。看到这些巧夺天工的“活物”,不由得令人对它们的创造者——传统工艺匠人,心生感佩和崇敬之情。乡土工匠正是传统工艺生命的继承人,及从现代机器工业中杀出困境的突围者。

——山西长治学院·元剑

乡土工匠是美丽农村的建设者,用工艺和才华贡献乡村建设事业,振兴乡村,还原乡土本色。

——甘肃兰州大学·秦嘉敏

乡土工匠大家谈——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爱故乡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当前从事乡村建设、改造等施工工作的工人多为当地村民,在近二三十年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追求一劳永逸、简单、功利的做事方式,对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的传承意识和观念认识薄弱,传统民间手工技艺缺失。所以培养村民的乡土工匠意识,增强我们传统文化和技艺的自信是当务之急。

——上海绿维优创规划景观设计有限公司·谢斌峰

乡土工匠,乡村振兴中坚力量。

——浙江台州学院·单仁慰

乡土文化,渊源流长;工匠技艺,千古流芳!

——浙江临海工匠·陈灵俊

乡土工艺标志着以技术活动为中心的人同自然与社会活动的关系,在特定乡土环境与文化背景之下成长的工匠所创造的工艺,有着所在地域特有的风味,在具有良好实用性的同时,也表现了当地居民现实生活的刻画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如徽州建筑窗棂刻画的渔樵耕读、琴棋书画;山西大院柱子上雕刻的葡萄。这些美妙的艺术品,无法通过机械大量生产,唯有通过当地工匠累积的经验及生活的感悟来创作出它的灵魂,这是我所向往的。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杜楠

乡土工匠大家谈——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爱故乡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乡村匠人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师傅言传身教中带出来。并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积累经验。慢慢的提高自己的匠身水平。他对古老的传统建筑艺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乡村建设中,我们当地的石窑建筑虽不如以前多。但是它的冬暖夏凉是大多人们的热爱。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乡村匠人越来越少。如不及时呼吁有关部门加以保护和传承,乡村匠人的传承将会断代。

——山西平顺县阳高乡阳高村工匠·田延斌

乡土工匠往往地处乡野,得不到重视,可是他们的技艺都是经过祖辈的传承,几十年的练习才能成为某一项技艺的师傅。随着经济的发展,往往很多技艺找不到徒弟,许多技术失传。我认为现在是大力恢复传统技艺、提高工匠的地位和收入的最好时候。对于传统工艺要学习和发扬,对于工匠要提高和交流。

——福建福安爱故乡小组· 江桂斌

乡土工匠大家谈——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爱故乡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他们,看似平凡无奇,却总能技惊四座。那是在一榫一卯间透露的智慧与情怀,更是在一捏一拿中掌握的分寸与艺术,最终凝结成一件件独具匠心的作品,在流年中始终散发光彩。

他们,尽管行业殊异,却有着出奇一致的追求。那是对每一个细节的精雕细琢,以及对于品质近乎苛刻的完美要求,即使面对旁人不解的异样眼光,亦要傲然应对,守住这一份执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工匠”;他们还有一份独特的职业内涵,叫做“工匠精神”。

——福建永春碧溪书院·辜燕萍

本人自1989年跟着古建筑师傅学习建造民族建筑,深深知道,古代建筑情有独钟,对中国古建筑营造、装饰有着自己独立解读和深刻的理解,中华民族文化源于乡土文化,没有了乡村的根,文化生命也就没有根条,因而立志重塑乡土工匠,让乡土工匠回归乡土,让传统技艺得到继承和发扬,重新为乡村服务留住“乡愁”,保住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

——贵州黎平县肇兴镇工匠·陆德怀

乡土工匠大家谈——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爱故乡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乡土工匠”是在农、林、渔、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有一技之长、示范作用发挥明显的人才;也可以是在工艺美术、文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的民间艺人;或是在其他领域比较突出的人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着力推进“五个振兴”,即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发掘、推广并传承“乡土工匠”,发挥匠心精神,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国仁农村扶贫与发展中心·吕玲丽

“乡土工匠”应该是在乡村中情系农业、心向农村、熟谙农业知识、热心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带路人。“乡村工匠”在延续乡土人脉、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乡村文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培育和发掘乡土人才,是实现乡村发展人力资本的整体提升、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雷文艳

想更好地从事乡建工作,就必须将现代化的图纸设计语言与乡土工匠的经验语言对接。因此,从事乡建研究及设计工作,有必要深入了解此方面的知识。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陈国瑞

乡土工匠大家谈——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爱故乡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传统手艺,发扬光大;设计添翼,勃勃生机。

——福建爱故乡小组·闫迎春

乡土工匠是乡村的建设者和守护者。不管是过去和现在,乡村的建设和维护,都离不开乡土工匠,乡土工匠对美丽乡村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建筑正在被钢筋混凝土建筑所代替,民间工匠生存空间被压缩,匠人地位下降、经济收入减少,年轻人对传统民间工艺不感兴趣,乡土工匠、传统工艺正面临失传的危机。

现在党和政府提出振兴乡村战略,为农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为传统工匠施展技艺提供了用武之地。桂北地区是干栏式建筑的集中区,特别是我生长和工作的龙胜各族自治县,苗族、瑶族、壮族、侗族的吊脚楼、风雨桥、鼓楼比比比皆是。我生在农村、长期工作在农村,我是木工的后代,自己也做过木工,熟悉木工技艺,对工匠的生存环境十分了解。近十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旅游业的发展,加上现在党和政府对农村发展十分重视,传统村落正在恢复,传统建筑得到保护,传统技艺得到传承,相信乡土工匠的前途光明,在振兴乡村工作中,传统的民间建筑技艺将会大放异彩。

——原广西桂林龙胜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木匠·吴兴前

深耕于土,接近自然。

——陕西富平·赵高文

乡土工匠大家谈——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爱故乡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乡土工匠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手工艺薪火相传的火种,是真正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传播到世界的重要使者。因此,他们实践了优秀文化传承,是用中国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最动人的传播途径和渠道。中国乡土工匠,他们从事着与时间对抗的艺术,一代代人传承,不仅仅是手艺,更是手艺人之所以受尊重的高贵品德。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李小明

传承技艺,创新发扬;留住传统,记住乡愁。

——浙江武义清水谷农场·徐国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就是“人”,近些年媒体热词“工匠精神”,“ 匠人”随之也添了不少光环,被抬高到中国历史长河中无以复加的地位。

但多年从事非遗保护工作最深的体会,是“我们见森林而不见树木”。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几乎每天都与各种匠人打交道,似乎我们非常了解、熟悉他们,我们经常鼓励、开导那些掌握了某些技艺甚至绝技的匠人:“不要放弃、不要离开村落去外省打工”,我们惋惜、甚至为他们没有文化自觉而愤怒。

我以为“匠人”不仅仅是高大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匠人”首先是“人”,在很多非汉族地区更确切的称呼是“农民”。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为生计而奔波,常态是:农忙时农忙、农闲时出外打工(非其工匠技能)。即使有时成为“工匠”,大多数时是某文化展演的道具或者“伪建筑”的帮凶。

在我眼里,他们不是符号化的“匠人”而是活生生的“人”,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进行深度思考,才能在现代洪流中“破题”。这就是我对“匠人”的一点认识。

——四川汶川县这一刻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中心·刘阳

乡土工匠大家谈——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爱故乡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乡土工匠大多为祖辈的心口相传,其中包含着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多的是父子间的沟通和交流,是祖辈与子女间的爱的传承。让我们学会热爱自己手上的工作,学会热爱和包容。

——山东青岛德泰福红木家具有限公司·杨吉辉

习总书记提出:看得见山,望得着水,记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愁,我认为就是忆生我养我长我的地方、传统建筑和乡土文化。作为一个乡土工匠,应该熟悉地方建筑风格特色,因为我国幅员辽阔,而且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他的建筑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建筑风格有官式、民间、官宅、民宅等。东南西北方风格众多,地方特色突出,特别是民间建筑。各个地域风格特色的内涵特别丰富,是体现祖先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因地制宜的科学、艺术成果,也是中华优秀建筑文化的根。传承保护发展乡村优秀传统建筑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部分。

爱故乡,是乡土工匠的重要责任与心愿。我们应该积极参与乡村传统建筑的保护工作,也有责任建议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此外,我们乡土工匠要进一步学习掌握本地区的乡土建筑风格,为保护中华优秀建筑文化的根而努力作贡献。

——浙江省临海市古建筑工程公司董事长·黄大树

乡土工匠大家谈——爱故乡·乡土工匠工作坊-爱故乡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

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