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按:自2018年6月启动寻找“2018爱故乡人物”活动以来,得到了各地伙伴的积极响应和参与。讲好中国乡村故事,展现爱乡人物风采,“爱故乡行动”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优秀人物故事,敬请关注。情归故里,共建家乡,让我们一起爱故乡!

人物简介:

李亚忠,1951年生于承德,1992年起自费考古。现为中国长城学会会员。

事迹概述:

考古研究,必须通过国史方志等众多历史文献记载和历史文物遗址,相互反复分析对照,排除可能出现的错误记载诠释,最后与原始和正确的记载诠释都符合上了才行。李亚忠,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从1992年开始自费考古,多年来,他在现实中考证了中东部多代长城、滦县孙薛营孤竹城、姜女坟燕昭王碣石宫、韩愈郡望昌黎今昌黎、李自成庙岗山海关灵神庙等众多古诗词中出现的历史遗迹,为国家史学、考古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亚忠(河北):艰辛考古二十六载|2018爱乡人物系列故事-爱故乡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2018年8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要推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领域交流蓬勃开展”。而我这么多年来,也就正是一直在做着对我们国家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考古和旅游开发研究工作,而且一干就已经是30多年,自1992年起进行大规模大范围考古和旅游开发研究也已经26年了!

我于1951年生于承德市部队干部家庭。1958年初随父由辽宁喀左退职回祖籍山海关回马寨大庄。1969年在山海关一中高中毕业回村任会计、团支书、生产队长、乡人大代表等职。避暑山庄的古朴典雅和山海关长城的雄浑壮美都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农村责任制后去村北燕塞湖做工,任暑期服务部会计、电站现金、大坝观测工、供水员等,开始搜集整理民间故事传说,其中有7篇收入1989年版《秦皇岛民间故事卷》,并因此参加了河北省民间文学理论研讨会。之后又有13篇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山海关卷》。

李亚忠(河北):艰辛考古二十六载|2018爱乡人物系列故事-爱故乡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一发不可收拾的考古热情

1989年冬,当我找到明代书写“天下第一关”巨匾的肖显“围春庄”别墅遗址仍在角山西坡下,而并没像专家们说的是“已淹没于燕塞湖水下”时,使我受到极大鼓舞——原来专家们说的也并不都是对的呀!于是便想去找毛泽东主席诗词注释的“碣石”和山海关入海古长城。

1992年端午节,当我在秦皇岛东山秦皇求仙入海处看到清代《永平府志》中曹操另一首《观沧海》诗中“帝命巨鳌,更负危揭。冠簪东出,以为碣石”对碣石诸多形象描述时,就下决心要寻找魏武碣石和山海关入海古长城。

从那一刻起,我便开始查资料、上燕山、下渤海边去考察寻找,终于在1年后的1993年6月20日找到山海关东欢喜岭一线《史记·蒙恬传》中唐代《正义》所注的“始皇长城……南至海之上”的入海“始皇长城”,并考证后来的北齐长城也以此始皇长城“东至于海”。7月15日在昌黎西北十八里碑葡萄沟口又找到《永平府志》所记载的“驾鳌山”背负《汉书·地理志》中“骊成”今抚宁西南“大揭石山”上的“揭石”天桥柱,“巨鳌”头上“冠簪东出,以为碣石”,正是昌黎碣石山主峰碣然特立的高大后顶!也即秦皇父子、汉武、魏武、北魏文成、北齐文宣、唐太宗等七位帝王所登临的碣石。

李亚忠(河北):艰辛考古二十六载|2018爱乡人物系列故事-爱故乡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2011年8月3日在秦皇岛市第三届道德模范颁奖会上被授予秦皇岛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从此之后,我考古的兴趣便一发不可收拾!1999年,我一个人骑自行车历时38天千里下辽阳,2005年一个人骑自行车历时58天千里上京张,先后找到中国东部京津唐秦锦州辽阳一线的燕、秦、始皇、北齐、唐代高丽长城和明代辽东边墙,考证丹东虎山长城只是《史记·朝鲜传》“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障塞”的通往朝鲜毛石土筑的战国燕长城,而并不是明长城,明长城东部起点还是今山海关;考证围场建平长城只是《汉书·匈奴传》记载的汉武帝时将阴山至辽东“东西千余里”夺取过来后“建塞缴,起亭燧,筑外城”所修筑的汉长城,而并非现在专家们误说的燕、秦长城;考证《永平府志》中《秦孟姜碑》记载扶苏、蒙恬为许孟姜在望夫石建庙并送葬于姜女坟,因而孟姜女是确有其事其人;考证姜女坟岸边遗址是战国燕昭王碣石宫而并不只是秦、汉行宫;考证海中所谓的“三神山”即绥中县西三山在北戴河“金山海市”中的蜃影;找到孤竹城在滦县孙薛营;找到李广射虎石仍在卢龙城南虎头石村,而并未被采矾石破坏掉;找到曹操战败乌桓白狼山是青龙县龙王庙乡窟窿山,东侧两个窟窿正是狼眼,明代《卢龙塞略》也在这里标画着“白狼山”和“白狼”;找到曹操所到达的汉柳城也即东晋三燕国都龙城,是明代《永平府志》等记载的今昌黎靖安镇而并非今辽宁朝阳;考证诸多国史都记载着汉、晋昌黎郡是今北戴河西古城村,北魏昌黎郡是今昌黎靖安镇,韩愈高祖也葬于今昌黎县西南5里,故韩愈祖籍郡望的“昌黎”正是今昌黎,此成果使教科书于2000年作出重大修改,明确诠释韩愈“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我的论文《韩愈祖籍郡望的昌黎正是今河北昌黎》也获2003年秦皇岛市“五个一工程”奖;找到古渝关之险在抚宁榆关镇临渝山前马头坡,徐达始移榆关到今山海关;考证古渝水是今戴河,山海关石河古称清水;找到李自成观战“庙岗”是山海关西北灵神庙,而不是西面将军台……自2003年起被山海关区文物局聘为长城保护员15年来,我更是一直骑自行车(近两年才改骑电动车)认真巡查保护着山海关角山至老龙头的野外明长城。

长期坚持,成果显著

大规模的研究考察也取得了极其丰硕的考证成果!我也先后参加了1995年起的3次秦皇岛国际徐福研讨会;2000年山海关国际长城节研讨会;2007年中纪委中国监察学会“牢记两个务必,倡导八种精神——秦皇岛论坛”;2008年中国长城学会“首届中国长城论坛”;2010年应邀帮助考察寻找迁西县燕、秦、北齐长城并参加“明代蓟镇文化学术研讨会”;2011年应北京市文物局文物研究所之邀帮助考察寻找北京地区明代以前多代古长城;2013年起应邀帮助山西省偏关县校注《偏关志》《三关志》两部旧志,3年多担任特约编审,于2016年底出版;2014年参加中国长城学会“遥感技术在长城保护中的应用国际研讨会”;2016年参加山西省“中国·广武长城文化论坛”,并考察山西多代长城,还参加“第六届中国滦河文化论坛”;2017年参加“第十九次北京学学术年会”和内蒙古长城研讨会……论文也在《中国地名》《长城学刊》《中国长城博物馆》《河北地方志》《滦河文化》等多种报刊杂志发表。事迹也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河北日报等多种媒体报道。

2014年9月16日在金山岭长城参加中国长城学会“数字技术与长城保护国际论坛”研讨会“数字长城保护工程启动仪式”

我也于1997年起先后被吸收为中国长城学会会员,河北省燕赵文化研究会会员,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会会员,秦皇岛市昌黎韩愈研究会联合党支部书记兼常务副会长,山海关区文物局长城保护员,文物讲堂进基层讲师,山海关区政协特邀文史研究员。并荣获河北省文物保护模范人物,河北省燕赵文化之星,秦皇岛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长城保护先进个人,山海关区文明市民标兵等多种奖励。

我今后也一定要更加努力地把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继续研究保护弘扬好,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文物能更好地为国家史学、考古、旅游开发事业服务,发挥出千秋万代无可估量的巨大历史文化文物作用和旅游经济效益!

任重而道远

而自1992年端午节起26年来,为进行这些大规模大范围野外艰难考证和浩如烟海史籍研究,家中经济早已逐渐完全停顿下来,蒙受数十万元收入损失而却无怨无悔!因为我这些考证研究发现的意义对国家史学和旅游开发的价值是根本就无法与自己小家的任何经济损失可以相比拟的!所以,我对这些研究考察也一直都是一往无前、奋不顾身的!其间历经的艰难险阻也更是不忍再想!1998年我所在的村虽因国家占地农转非,但已不管安置工作,因而也至今无工作,只靠2002年起开始有的一些城市“低保”、近两年又改成60岁以上每月400元临时补助维持生活。而当2002年浙江卫视在角山长城上采访我时,突然问我“对家是否感到有所愧疚”时,我一下子就被问住了,眼泪也止不住地流下来了!真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啊!这一期《一个人的风景》栏目20分钟的节目《一个农民的长城》在浙江卫视重播了多次,看哭了很多的干部群众和亲朋好友!

编写按:自2018年6月启动寻找“2018爱故乡人物”活动以来,得到了各地伙伴的积极响应和参与。讲好中国乡村故事,展现爱乡人物风采,“爱故乡行动”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优秀人物故事,敬请关注。情归故里,共建家乡,让我们一起爱故乡!

人物简介:

李亚忠,1951年生于承德,1992年起自费考古。现为中国长城学会会员。

事迹概述:

考古研究,必须通过国史方志等众多历史文献记载和历史文物遗址,相互反复分析对照,排除可能出现的错误记载诠释,最后与原始和正确的记载诠释都符合上了才行。李亚忠,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从1992年开始自费考古,多年来,他在现实中考证了中东部多代长城、滦县孙薛营孤竹城、姜女坟燕昭王碣石宫、韩愈郡望昌黎今昌黎、李自成庙岗山海关灵神庙等众多古诗词中出现的历史遗迹,为国家史学、考古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亚忠(河北):艰辛考古二十六载|2018爱乡人物系列故事-爱故乡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2018年8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要推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领域交流蓬勃开展”。而我这么多年来,也就正是一直在做着对我们国家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考古和旅游开发研究工作,而且一干就已经是30多年,自1992年起进行大规模大范围考古和旅游开发研究也已经26年了!

我于1951年生于承德市部队干部家庭。1958年初随父由辽宁喀左退职回祖籍山海关回马寨大庄。1969年在山海关一中高中毕业回村任会计、团支书、生产队长、乡人大代表等职。避暑山庄的古朴典雅和山海关长城的雄浑壮美都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农村责任制后去村北燕塞湖做工,任暑期服务部会计、电站现金、大坝观测工、供水员等,开始搜集整理民间故事传说,其中有7篇收入1989年版《秦皇岛民间故事卷》,并因此参加了河北省民间文学理论研讨会。之后又有13篇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山海关卷》。

李亚忠(河北):艰辛考古二十六载|2018爱乡人物系列故事-爱故乡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一发不可收拾的考古热情

1989年冬,当我找到明代书写“天下第一关”巨匾的肖显“围春庄”别墅遗址仍在角山西坡下,而并没像专家们说的是“已淹没于燕塞湖水下”时,使我受到极大鼓舞——原来专家们说的也并不都是对的呀!于是便想去找毛泽东主席诗词注释的“碣石”和山海关入海古长城。

1992年端午节,当我在秦皇岛东山秦皇求仙入海处看到清代《永平府志》中曹操另一首《观沧海》诗中“帝命巨鳌,更负危揭。冠簪东出,以为碣石”对碣石诸多形象描述时,就下决心要寻找魏武碣石和山海关入海古长城。

从那一刻起,我便开始查资料、上燕山、下渤海边去考察寻找,终于在1年后的1993年6月20日找到山海关东欢喜岭一线《史记·蒙恬传》中唐代《正义》所注的“始皇长城……南至海之上”的入海“始皇长城”,并考证后来的北齐长城也以此始皇长城“东至于海”。7月15日在昌黎西北十八里碑葡萄沟口又找到《永平府志》所记载的“驾鳌山”背负《汉书·地理志》中“骊成”今抚宁西南“大揭石山”上的“揭石”天桥柱,“巨鳌”头上“冠簪东出,以为碣石”,正是昌黎碣石山主峰碣然特立的高大后顶!也即秦皇父子、汉武、魏武、北魏文成、北齐文宣、唐太宗等七位帝王所登临的碣石。

李亚忠(河北):艰辛考古二十六载|2018爱乡人物系列故事-爱故乡

2011年8月3日在秦皇岛市第三届道德模范颁奖会上被授予秦皇岛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从此之后,我考古的兴趣便一发不可收拾!1999年,我一个人骑自行车历时38天千里下辽阳,2005年一个人骑自行车历时58天千里上京张,先后找到中国东部京津唐秦锦州辽阳一线的燕、秦、始皇、北齐、唐代高丽长城和明代辽东边墙,考证丹东虎山长城只是《史记·朝鲜传》“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障塞”的通往朝鲜毛石土筑的战国燕长城,而并不是明长城,明长城东部起点还是今山海关;考证围场建平长城只是《汉书·匈奴传》记载的汉武帝时将阴山至辽东“东西千余里”夺取过来后“建塞缴,起亭燧,筑外城”所修筑的汉长城,而并非现在专家们误说的燕、秦长城;考证《永平府志》中《秦孟姜碑》记载扶苏、蒙恬为许孟姜在望夫石建庙并送葬于姜女坟,因而孟姜女是确有其事其人;考证姜女坟岸边遗址是战国燕昭王碣石宫而并不只是秦、汉行宫;考证海中所谓的“三神山”即绥中县西三山在北戴河“金山海市”中的蜃影;找到孤竹城在滦县孙薛营;找到李广射虎石仍在卢龙城南虎头石村,而并未被采矾石破坏掉;找到曹操战败乌桓白狼山是青龙县龙王庙乡窟窿山,东侧两个窟窿正是狼眼,明代《卢龙塞略》也在这里标画着“白狼山”和“白狼”;找到曹操所到达的汉柳城也即东晋三燕国都龙城,是明代《永平府志》等记载的今昌黎靖安镇而并非今辽宁朝阳;考证诸多国史都记载着汉、晋昌黎郡是今北戴河西古城村,北魏昌黎郡是今昌黎靖安镇,韩愈高祖也葬于今昌黎县西南5里,故韩愈祖籍郡望的“昌黎”正是今昌黎,此成果使教科书于2000年作出重大修改,明确诠释韩愈“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我的论文《韩愈祖籍郡望的昌黎正是今河北昌黎》也获2003年秦皇岛市“五个一工程”奖;找到古渝关之险在抚宁榆关镇临渝山前马头坡,徐达始移榆关到今山海关;考证古渝水是今戴河,山海关石河古称清水;找到李自成观战“庙岗”是山海关西北灵神庙,而不是西面将军台……自2003年起被山海关区文物局聘为长城保护员15年来,我更是一直骑自行车(近两年才改骑电动车)认真巡查保护着山海关角山至老龙头的野外明长城。

长期坚持,成果显著

大规模的研究考察也取得了极其丰硕的考证成果!我也先后参加了1995年起的3次秦皇岛国际徐福研讨会;2000年山海关国际长城节研讨会;2007年中纪委中国监察学会“牢记两个务必,倡导八种精神——秦皇岛论坛”;2008年中国长城学会“首届中国长城论坛”;2010年应邀帮助考察寻找迁西县燕、秦、北齐长城并参加“明代蓟镇文化学术研讨会”;2011年应北京市文物局文物研究所之邀帮助考察寻找北京地区明代以前多代古长城;2013年起应邀帮助山西省偏关县校注《偏关志》《三关志》两部旧志,3年多担任特约编审,于2016年底出版;2014年参加中国长城学会“遥感技术在长城保护中的应用国际研讨会”;2016年参加山西省“中国·广武长城文化论坛”,并考察山西多代长城,还参加“第六届中国滦河文化论坛”;2017年参加“第十九次北京学学术年会”和内蒙古长城研讨会……论文也在《中国地名》《长城学刊》《中国长城博物馆》《河北地方志》《滦河文化》等多种报刊杂志发表。事迹也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河北日报等多种媒体报道。

2014年9月16日在金山岭长城参加中国长城学会“数字技术与长城保护国际论坛”研讨会“数字长城保护工程启动仪式”

我也于1997年起先后被吸收为中国长城学会会员,河北省燕赵文化研究会会员,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会会员,秦皇岛市昌黎韩愈研究会联合党支部书记兼常务副会长,山海关区文物局长城保护员,文物讲堂进基层讲师,山海关区政协特邀文史研究员。并荣获河北省文物保护模范人物,河北省燕赵文化之星,秦皇岛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长城保护先进个人,山海关区文明市民标兵等多种奖励。

我今后也一定要更加努力地把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继续研究保护弘扬好,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文物能更好地为国家史学、考古、旅游开发事业服务,发挥出千秋万代无可估量的巨大历史文化文物作用和旅游经济效益!

任重而道远

而自1992年端午节起26年来,为进行这些大规模大范围野外艰难考证和浩如烟海史籍研究,家中经济早已逐渐完全停顿下来,蒙受数十万元收入损失而却无怨无悔!因为我这些考证研究发现的意义对国家史学和旅游开发的价值是根本就无法与自己小家的任何经济损失可以相比拟的!所以,我对这些研究考察也一直都是一往无前、奋不顾身的!其间历经的艰难险阻也更是不忍再想!1998年我所在的村虽因国家占地农转非,但已不管安置工作,因而也至今无工作,只靠2002年起开始有的一些城市“低保”、近两年又改成60岁以上每月400元临时补助维持生活。而当2002年浙江卫视在角山长城上采访我时,突然问我“对家是否感到有所愧疚”时,我一下子就被问住了,眼泪也止不住地流下来了!真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啊!这一期《一个人的风景》栏目20分钟的节目《一个农民的长城》在浙江卫视重播了多次,看哭了很多的干部群众和亲朋好友!

李亚忠(河北):艰辛考古二十六载|2018爱乡人物系列故事-爱故乡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2014年7月29日在昌黎五峰山韩文公祠世界韩氏宗亲联谊总会祭祖活动中代表秦皇岛市昌黎韩愈研究会致欢迎辞

我年纪越来越大,现已67岁,妻子也65岁,多年一直体弱多病。却还有中西部多代长城和中东部一些遗址需大量考察研究,并应将众多成果整理写成建议和书籍。26年来的自费为主大规模大范围不断研究考察也更是顾不上家!考古和旅游开发研究经费捉襟见肘,难以为继,以致根本就不敢轻易远出考察。又兼身为平民百姓,身微言轻,这么多巨大考证发现成果的研讨论证旅游开发也是阻力重重,力难从心,举步维艰!故时感既有“冯唐易老”之忧,又恰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李亚忠(河北):艰辛考古二十六载|2018爱乡人物系列故事-爱故乡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

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