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第六届爱故乡大会|论坛七 生态乡村与全域旅游-爱故乡


编者按:

2018年11月23-24日,第二届新时代中国乡村建设论坛暨第六届全国爱故乡大会于西南大学顺利举办。来自北京、重庆、福建、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专家学者、一线实践者近400人参与会。从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了乡村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案例。

为了展示各地爱故乡的具体实战经验,11月24日,大会举行了主题为“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脱贫创新”、“乡土景观与乡村规划设计”、“基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与三产融合”、“新时代·新文艺”、“社会企业的本土化探索”、“生态乡村与全域旅游”、“人才振兴与教育转型”的八个分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为学者和基层一线工作者,围绕八个议题进行了精彩的研讨发言。演讲嘉宾有激情,与会听众有热情,现场讨论激烈,大家收获良多。

主持人


第七分论坛由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与社会教研室主任曾途主持。曾老师指出,中国推崇江山文化,这主要体现在中国的传统山水画中,而在日常生活方面,则体现为江湖文化,江湖中有来往和交际,离乡背井之后,我们就来到了江湖。人们追本溯源的过程,实际是从江湖回归江山,表现出来的现代业态便是旅游,也叫消费升级。本论坛的讲者围绕生态乡村与全域旅游的议题,主要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做分享,而不是停留在宏观层面的探讨,这是本论坛的一大亮点。

发言人

明月照我们还故乡


四川蒲江县明月乡村研究社社长陈奇分享了《明月照我还故乡》,向我们诉说明月村的发展故事。据她透露,团队已经在村里扎根了4年,截至目前已经为村落引进文创项目达46个。在给明月村制定总体规划时,“生态”元素是被放置于最重要的地位而进行考虑的。具体而言,陈奇团队开展的工作有,引导农业往生态方向转型,吸引文创项目入村,遵循自然原则开发乡村旅游,开展明月讲坛、明月夜校以及各类培训班等,提高当地创客和村民的经营能力、组织能力,并发动更多的高校、组织和个体共同参与明月村的建设事业。她总结道,明月村的发展理念是尊重劳动和自然,让人们过上美好的生活。

返乡十年 何为何益


云南大理四十英尺民宿创办人王丹作了题为《返乡十年 何为何益》的分享,展示了她与爱人动人的返乡之路。王丹女士和丈夫出生于60年代,属于丁克一族。2008年,她的起心是找一块地建一栋好玩的房子,2009年,做纸媒的她辞掉了工作,离开城市毅然决然地奔向乡村,想着余生就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把起心付诸实践,2010年,她与丈夫来到了大理,2012年,他们在苍山脚下建立四十英尺乡村民宿,2018年,他们开始关注乡村建设,想在这条道路上寻找同伴。提到四十英尺乡村民宿,王丹女士总是洋溢着自豪,她说,通过租用村民的一块空置的宅基地,由自己亲自设计,与当地民工合作建设,花了10个月的时间,终于实现了当初的愿望,这栋民宿只接待那些有故事的人,她与丈夫也生活于其中,感到无比的快活。对于如何进行乡村建设,她留下了一句极富哲理的话,她认为,持续的日常生活便是对乡村最好的建设。

柿子红了——一个“画家村”的故事


浙江松阳县枫坪乡沿坑岭头村委会主任叶晨波作了题为《柿子红了——一个“画家村”的故事》的汇报。在叶晨波主任的论述中,可发现松阳县在古村落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村有着高低错落的地形,房屋的前后都种着古柿子树,这些都是打造写生基地的有利条件。村两委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在县里提供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的支持下,团队成员游说村民把自家的房子改成写生的民宿,打造画家村,逐渐发展生态和文化经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乡村振兴的实验与生态探索


福建泉州乡愁民宿董事长、2016年中国农合最美合作社理事长辜燕萍分享了《乡村振兴的实验与生态探索》,讲述了她所参与的四个乡村的发展故事。据辜燕萍女士的分享,每个乡村均有明确的发展主题。其中茂霞村的主题是科技兴农,通过建设育苗基地,促进荔枝产业的更新,并举办荔枝文化节等系列推介活动,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销售量。外丘村的主题是发展生态农业,她在该村探索出“猪-沼-果”的发展模式,打造休闲农场,举办水果采摘等活动。大羽村的主题发展文化产业,该村是咏春拳的发源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她在这里建设民宿,开展各项沙龙,链接城市资源,组织在地青年共建故乡。夹际村的主题是培养内生动力,通过筹资修葺百年书院,重塑村民的社区记忆,发动儿童、妇女、老人等力量,并引入志愿者,发挥人们的主体性。

人人为村,农村互联网+生态中的扶智与扶志


腾讯产业政策部主任、腾讯为村负责人陈圆圆,则从科技应用的角度,分享《人人为村,农村互联网+生态中的扶智与扶贫》,详细地介绍使用互联网的核心能力助力乡村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她认为,中国乡村的落后和破败,实际源于情感失连、信息失连以及财富失连,农民尚未进入便捷的移动互联网智慧生活。为此,她的团队依靠“互联网+”技术,在服务村里建立4G信息通讯基站,向相关企业募取赞助,给每位村民配备手机和每月1G的免费流量,协助建立村落公众号,并重点支持乡村基层党支部的工作,这些举措对乡村的信息交流、互动合作、产业发展均起到积极的作用。陈圆圆女士提出,腾讯的战略是连接一切,创建平台,打通村民参与互联网生活的最后一公里,把各种力量有机联系起来,在这其中,基层干部和村民永远是主角。

点评人


在论坛的最后,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家公园实验室主任王连勇教授作了精彩点评。他指出,乡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下午的五个案例都是立足村落,由心而发。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全域旅游,那就必然不能脱离乡村谈全域,要进一步实现城乡互动和城乡统筹。


(文字整理: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苏志豪)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

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