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介绍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食品安全危机以来,中国社会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8年的“美丽乡村建设”、2012年的“生鲜农产品电商”(“互联网+”)、2013年的“记住乡愁”、2014年的“新型城镇化”、2015年的“精准扶贫”和“供给侧改革”……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得到有效缓解;农村基础设施(交通、互联网等)得到巨大改善,打破了地理空间对城乡资源不公平分配的相对限制;大量资本和市民下乡、大学生返乡创业和打工者乡村回流,城乡融合发展大势所趋;那么,在新的社会结构下,如何发展农业?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保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并分享城市发展成果?以及,如何建设有农的城市?我们迫切需要重估乡村价值,重新认识脚下的土地(大自然),和土地上的文化与人民建立血肉联系,并将对农村社会的尊重与认同、对自己所生活的乡村或城镇的热爱,融入到真实的、在地的文化历史过程中。爱故乡倡导把城市和乡村重新统一起来,提醒现代化进程中的人们要放慢脚步,回头看看故乡,重新思考生活的方向。只有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故乡,一起来关心、思考和推动故乡的发展,以虚心、平等、尊重、和谐的姿态,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架起沟通与资源合理分配的桥梁,才会有农业的美好前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三农”问题,最终实现城乡共建。
为了守护故乡家园,保育乡土文化,传承中国五千年文明,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福建正荣公益基金会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了“爱故乡计划”,旨在以“故乡情怀”唤起公众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促进在地化城乡资源的有效对接与整合,共建美丽生态家园。2016年4月,正式注册为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自2015年起,项目主要由北京永青农村发展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联合推动全国爱故乡公益活动的开展。
倡导推行本土经验,保育乡土文化,改善生态环境,培养乡村和城市社区建设的多种人才,推动知识、文化、资源、人才重新扎根于本土社区,形成融文化、自然于一体的综合生态系统,让城乡社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发扬乡村文明,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重拾城市记忆,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城乡建设平台,重塑乡镇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振兴乡村,修复城镇生态,实现山水秀、城乡美、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培育本土力量成长,推动区域自主发展,实现食物能源安全、社会稳定团结、经济平衡发展与文化繁荣进步。
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公共经济研究会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岭南大学群芳文化研究及发展部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乡村发展专委会
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
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
北京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
北京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
北京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志愿者协会(RCRA)
全球和平妇女中国办公室
联合乡建工作室
河南灵宝弘农书院
江苏常州嘉泽姬山书院
黄志友: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
口 皓: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副总干事、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
崔国辉: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传播助理
魏丰收:河南爱故乡工作站负责人
邱建生:福建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督导、爱故乡计划发起人、北京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主任
张金来:福建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干事
张斌: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江苏常州姬山书院秘书长